“新山需要由學者與史家編寫一本【新山華人通史】,讓後代得以瞭解新山發展的歷史事實。”
這是新山客家公會會長張君國日前在該會舉辦的“萬盞華燈慶中秋”晚會上發言時,所提出的建議。
ADVERTISEMENT
在新山,張君國是第一位公開提出此倡議的華社領導。只是,迄今為止,他這項建議還未激起預期的火花。然而,以新山華社一路來對新事務慣性反應而言,這是正常,不足為奇。
畢竟這是新的“嘗試”,如何做、怎樣進行都還沒有頭緒,不能怪人們採取靜觀其變的態度,凡事都要有一個過程,欲速具不達。
鄰國新加坡,萊佛士於1819年開埠後,華人隨即相繼而來定居,歷經200年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新加坡。
新加坡是一個以華裔為多的國家,一向人才濟濟,而一部《新加坡華人通史》亦延至2015年11月才得以面市。這距萊佛士登陸新加坡已有186年了,退一步而言,這距離新加坡於1965年獨立建國,也有50年了。
新加坡的經驗足以給我們啟示:這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文化建設工程,尤其是一部涵蓋方方面面的通史。
不過,別人做不到,並不意味我們也要如此耗時費事,也許在強而有力的領導引導下,結合各方的努力,或許我們不必等待那麼久,就能推出這部鉅著。
基於新山現有的情況,其實張會長這項倡議,以今時今地而言可謂適時,在時間點上抓得很好,也很準。
之所以說好又適時,在於近10多年來新山史學界之不平靜,時有紛爭,且有陷入沒完沒了之勢,為避免這不是正能量風氣持續下去,有識之士或會挺身而出。因此,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事件一定會點燃探討與交流的火花。
再者,對於這項倡議,只要心中能持平正視之,絕對不會說這無中生有,神經過敏,反應過度,有必要咩!
事實並不盡然,分歧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任其發展,不著手處理,導致後來一發不可收拾。當然這並不是一件容易處理的事,非一出手就能馬上獲得解決。
所謂的華人通史,一部《新加坡華人通史》就給了我們許多提示,值得參考。
《新加坡華人通史》在【前言】說得清清楚楚:“這是一部跨世代的著作,內含18章。力邀海內外知名學者參與撰寫與編輯工作。他們由老中青三代組成,來自各個專業領域,擁有深厚的學術研究背景。著作以1819年前的古新加坡為起始點,內容涵蓋人文、社會、政治、經濟、教育、藝術、宗教、出版等,當然也不會忘記記錄珍貴的建國曆程。”
“而這部新加坡華族歷史故事,所有新加坡人、新移民,甚至外國人,都可以通過此書瞭解新加坡華人的歷史,從而強化國人與新移民的歸屬感及身份認同。史書的出版,可以成為凝聚我國華社的力量,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史冊。”
【新加坡華人通史】的出版,通過該書的前言,給了【新山華人通史】許多借鑑,讓我們心有底,到底我們要編寫一本這樣的華人通史。
一個巴掌拍不響,所謂孤掌難鳴,道理很淺顯。但,凡事總要有人開頭,先鳴先放,基以此,新山客家公會會長張君國先開腔推動總是好的,應給予積極配合。
基以新山華社的特殊性,在編寫這部《新山華人通史》,下列前提是應堅持的:
1.明確方向,這應是由新山中華公會領導聯合五幫共同推展的一項工作。
2.集中力量,邀約更多國內外學有專長的歷史學者及文史工作者,肩負探索、研究及編寫工作。
3.不求速,只求精。務求出版一本高水準、高質量的華人通史。
##
更多報道,請留意星洲日報、星洲網。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