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大柔佛焦点

|
发布: 5:22pm 09/09/2022

灯笼

灯笼

【特稿】未隨時代變遷而被遺忘 傳統燈籠銷量仍居榜首

报道/摄影:张文慧(部分图由受访者提供)
**已簽發**柔:【特稿】:未隨時代變遷而被遺忘,傳統燈籠銷量仍居榜首
紙質燈籠除了傳統的設計以外,實際上也有現代卡通圖案。

(新山9日訊)傳統燈籠未隨著時代變遷而被人們遺忘!受訪的中秋燈籠和掛飾業者表示,傳統燈籠的銷量仍居榜首,“玩蠟燭”的氣氛無法被科技取代。

位於新山柔佛再也花園德達13路的燈籠業者黃貴鳳向星洲日報《大柔佛》社區報記者表示,傳統紙質燈籠及現代電子燈籠用途不同,電子燈籠並不會取代傳統紙質燈籠,紙質燈籠銷售量依然排第一名。

ADVERTISEMENT

**已簽發**柔:【特稿】:未隨時代變遷而被遺忘,傳統燈籠銷量仍居榜首
黃貴鳳展示出具有懷舊色彩的手作玻璃紙燈籠。

“現在的父母會想要給小孩子體驗一下自己曾經體驗過的中秋氣氛,其實就是為了傳承中華文化。”

她指出,舉辦中秋活動的時候,四周需要放燈籠裝飾,在這種情況下,使用沒點燈的紙質燈籠不好看;想要點燈,又不可能使用蠟燭,因為除了危險以外,蠟燭滅了需要不斷更換也很麻煩。 

她說:“當然也有家長想圖個方便,所以選擇電子LED燈籠,電子燈籠沒那麼脆弱,適合小孩子玩。”

**已簽發**柔:【特稿】:未隨時代變遷而被遺忘,傳統燈籠銷量仍居榜首
LED燈籠安全性高,也非常方便。

除了新穎的電子燈籠以外,今年燈籠市場增添許多新款式,包括具有懷舊色彩的手作玻璃紙燈籠、卡通電子燈籠、卡通紙燈籠等,等應有盡有;值得一提的是,手作玻璃紙燈籠大部分是由鄉下退休人士親手製作,每一個都是獨一無二。

黃貴鳳指出,今年市場上燈籠銷量熱,去年中秋節前夕我國實行行動管制令,只能在網上售賣,而且不能群聚;如今各領域全面開放以後,她接到許多來自鄉各華團、私人公司,甚至村地區的大批訂單。

“今年許多甘榜區居民整個鄉村一起慶祝中秋節,他們向我們批發訂購許多燈籠,都是選擇傳統燈籠。”

**已簽發**柔:【特稿】:未隨時代變遷而被遺忘,傳統燈籠銷量仍居榜首
李雪燕展示出設計新穎的玻璃紙燈籠。

此外,位於世紀花園購物商場內的燈籠攤位業者李雪燕分享說,傳統和電子燈籠的市場需求平分秋色,同樣受到消費者的歡迎,許多新款式的燈籠早已被一掃而空。

她說:“小孩走進攤位,首先肯定走向現代電子燈籠,但是,懷舊的長輩或家長會選擇購買傳統蠟燭燈籠給孩子。”

“現代小孩大部分一直沉迷於電子產品,作為父母肯定希望他們多體驗傳統的東西。”

**已簽發**柔:【特稿】:未隨時代變遷而被遺忘,傳統燈籠銷量仍居榜首
氣球燈籠和玩具式燈籠吸引小孩的目光。

李雪燕指出,今年燈籠款式多樣化,設計新穎的玻璃紙燈籠已幾乎賣光,剩下的還有氣球燈籠、玩具式燈籠等,吸引小孩的目光,小孩一來到攤位,興奮的要求父母購買。

另一方面,星洲日報《大柔佛》社區報記者也訪問5位年齡介於14至79歲的受訪者,聽聽他們對燈籠的回憶及看法。

14歲的練淑美受訪時表示,小時候會提燈籠去公園玩,當時提的是傳統燈籠,還會點蠟燭。

她說:“肯定想念當時的中秋情景,小時候都跟鄰居感情很好,中秋節全部小孩會一起提燈籠去公園,當中也包括印度同胞。”

**已簽發**柔:【特稿】:未隨時代變遷而被遺忘,傳統燈籠銷量仍居榜首
小孩一來到燈籠攤位,首先會走向設計亮眼的現代燈籠。

她指出,如果見到有自己特別喜歡卡通電子燈籠,就會提電子的,不過本身還是比較喜歡傳統燈籠。

“現在就沒有什麼去玩燈籠了,中秋節都是在家裡煮飯,然後買月餅,一邊看電視一邊吃月餅。”

**已簽發**柔:【特稿】:未隨時代變遷而被遺忘,傳統燈籠銷量仍居榜首
周哲林:小時候提的主要是提傳統的燈籠,這主要是因為我的家人覺得電子燈籠沒有什麼中秋節的氣氛。

22歲的周哲林受訪時指出,小時候中秋節會在家提燈籠,因為父母每年中秋節之前會買燈籠給他們兄弟姐妹玩。

他說:“說實話,我對提燈籠不是特別感興趣,但依然記得小時候每一年都會在家外面的空地提著燈籠聊天。”

“小時候提的主要是提傳統的燈籠,這主要是因為我的家人覺得電子燈籠沒有什麼中秋節的氣氛。”

他如今已不會和家人一起提燈籠了,因為他本身對提燈籠不感興趣,以前通常是因為兄弟姐妹都提燈籠,所以他才一起玩。

**已簽發**柔:【特稿】:未隨時代變遷而被遺忘,傳統燈籠銷量仍居榜首
李連杰:長大後已經不玩燈籠了,中秋節更重要的是和家人聚餐。

29歲的李連杰憶起兒時中秋節情景說:“以前中秋節我們會到神料店買五顏六色的蠟燭和燈籠,扒開燈籠裡4塊小鐵片,將蠟燭夾著,然後用打火器點火。“

他坦言,長大後已經不玩燈籠了,中秋節更重要的是和家人聚餐,團員就是中秋節的意義吧。

**已簽發**柔:【特稿】:未隨時代變遷而被遺忘,傳統燈籠銷量仍居榜首
陳銳華:小時候都特意找沒有街燈的陰暗處提燈籠,和現在提燈籠的情景不同。

陳銳華(51歲)表示,小時候中秋節他都會期待父母帶他去買燈籠,他說:“以前的燈籠都是由玻璃紙製作的,造型都是傳統的龍、鳳、兔子。”

“當時都會和鄰居結伴找一些陰暗處提燈籠,類似探險一樣。”

陳銳華指出,成家了以後,中秋節也會陪伴孩子提燈籠在花園走動,不同的是在他的孩子成長時段,市場上出現了電子燈籠,但孩子們依然比較喜歡蠟燭燈籠。

“現在提燈籠和我小時候提燈籠的不同之處在於,以前我們都特意找沒有街燈的陰暗處,和現在提燈籠的情景不同。”

陳銳華說:“現在慶中秋方式和以前已經不同了,現在都在社區裡設自助餐,大家聚在一起吃飯聊天。”

**已簽發**柔:【特稿】:未隨時代變遷而被遺忘,傳統燈籠銷量仍居榜首
舒慶祥:在我這一代人的童年裡,並沒有提燈籠的影子。

79歲的舒慶祥指出,實際上在他那一代人的童年裡,並沒有提燈籠的習俗;直到1980年代,人們才漸漸開始提燈籠。

他表示,1948年馬來亞共產黨展開武裝鬥爭之後,英殖民政府宣佈全馬來亞進入緊急狀態,一直持續到1960年才解除。在該期間內,我國實施宵禁,每當入夜大家通通回家,所以那一代人對中秋節的印象,並沒有結伴提燈籠的情景。

他說:“當時物質匱乏,大年初一才有肉吃,小時候甚至連月餅都沒吃過,中秋節比起農曆新年來說,還算是比較小的節日。”

舒慶祥指出,燈籠實際上是在1980年代,在各華團的大力推動之下,才開始漸漸流行起來。

他指出,如今在各個華團所舉辦的中秋園遊會當中,都可以見到燈籠製作比賽,甚至設立了獎勵金;對於燈籠文化的傳承來說,華團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使得燈籠設計也能與時並進。

“現代的燈籠和以前的不同了,製作各方面都非常精緻且多樣化,我們民間的智慧和能力不斷進步”;無論如何,他認為,創新也不能失去傳統。

**已簽發**柔:【特稿】:未隨時代變遷而被遺忘,傳統燈籠銷量仍居榜首
電子燈籠沒紙質燈籠那麼脆弱,適合小孩子玩。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