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興”對於新山來說,是一個有非常特殊意義的歷史符號,從1844年至2022年,新山華人一直與“義興”緊緊相扣。今年新山中華公會百年慶,主題正是“中華百年慶,傳承義興情”,6月19日成功的舉行了柔佛義興館開幕;8月22日,秉承傳統完成一年一度的明墓與陳開順新墓秋祭儀式。
新山人永不忘義興。際此義興熱之年,更不能忘記一所已少被人提起的以“義興”名字命名的學校。102年前的1920年,這是一所英校,1973年之後,易名為Sekolah Rendah Kebangsaan Ngee Heng,即為義興國民小學。
ADVERTISEMENT
這所如今校舍富麗堂皇的國小,位在阿都拉末安達路(Jalan Abdul Rahman Andak),即柔佛州州務大臣官邸附近。
已故新山華社元老郭鶴堯,生前曾是該校的董事。1998年9月11日,筆者曾訪問過郭老,談及該校的歷史,他的談話登在拙作《走過歷史》一書,頁171,題目:“義興路道盡新山百年滄桑”。
郭老說,這是新山最早一所英校,建於1920年。最早的校舍位在黃亞福街,校舍簡陋,因常發生水災,才搬遷到義興路。在改制之前,學生大部分是華人,馬來人為數不多,因校舍太小,學生約在二三百人左右。
不過,郭老說,該校培育不少傑出人才,如前首相敦胡先翁、前內長敦依斯邁,同時已故蘇丹依斯干達、前副首相慕沙希旦、前新聞部長拿督莫哈末拉末及一些前柔佛州政壇要人,都曾在該校就讀。
該校在1920年時的英文校名,是Ngee Heng English School, 1942年改為Ngee Heng Priimary School;1973年改制後,校名改為如今的國文名,並於1982年遷到現址。 1984年,第一位馬來人出任校長,早年校長都是英國人。
該校舊校舍仍保留,位在格蘭德寧路( Jalan Glandening),與現址相距不遠。此處早前改為教育局屬下一個單位馬芝迪教師活動中心(Pusat Kegiatan Guru Majidee)的辦事處,現大門緊閉,人去樓空。
義興公司於1915年被令停止活動,歷經5年的法庭清盤程序,1919年被令解散,終於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因此,這所於1920年立校而以義興命名的英校,應該不是義興公司一手與建的。
不過基於義興公司與新山 華人關係一向緊密,加以被令解散後,把存下的2萬元,捐獻給寬柔,支助華校;而政府允建明墓,並於1921年建成,以埋葬諸義興公司領袖,供每年春秋兩祭,同時有義興路的出現。這所英校以義興命名,在1920年開學,或存有緬懷與追念之意。
從上述這一段發生於上世紀20年代的史 實清楚說明,有關新山在一個時期出現“去義興化”與“去潮州化”的論說,乃子虛烏有。恰恰相反的是,從明墓、義興路及義興學校的出現,義興公司與潮人對新山作出的貢獻,從未倒退,而是永續不斷。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