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的藝術,在於不僅要觀察任何行為或政策的即期影響,更要考察比較長遠的影響;不僅要關注政策對某個群體產生的影響,更要追蹤對所有群體造成的影響。”──美國經濟學家亨利•赫茲利特
今天,我想要談一談食品供應問題。不過我要說明,我所要談到的,其實早就已經有經濟學家談過了,特別是美國經濟學家亨利•赫茲利特的《一課經濟學》,對物價管制就有深入淺出的探討,所以我只是和大家分享一些基礎經濟學原理罷了。
ADVERTISEMENT
首先,每當遇到通貨膨脹,大部分政府總是會使出物價管制這招。可是,大家有沒有留意到,物價管制從來都沒有成功過,否則又怎麼會有一波接一波的通貨膨脹呢?
所以說,物價管制其實就像是一種安慰劑,只是讓大家覺得可以解決問題的那種心理上的錯覺罷了,但物價管制比安慰劑糟糕,因為事實上,物價管制真正會造成的效果,反而是物價上升。為什麼呢?且聽我說。
如果政府把管制價定得高過人民的購買力,那物價管制是沒有用的,所以管制價肯定會低過人民的購買力。
那會造成什麼效果呢?那就是需求增加,因為人民可以買更多的東西了。而一個基本的經濟學原理就是,當需求增加的時候,物價就一定會自然的上升,不是嗎?
而讓我們來假設人民都很有自制力,只買需要的量,那又會怎樣呢?
在物價被政府壓低的情況下,商家的利潤就減少,既然利潤減少,商家就會減產或者改生產其他利潤比較高的東西,那樣就會造成供應減少。根據經濟學原理,供應減少物價就會上升,這不是很自然的嗎?
所以,物價管制一方面造成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又造成供應減少,那就不止是物價上升使得本來錢不夠的人買不起東西,也使得本來買得起東西的人買不到東西了,那不是比不管制還糟糕嗎?
之前,我們的雞肉供應短缺就是一個很好的物價管制的反作用典型例子,因為當雞肉價格受限的時候,自然就造成雞肉需求增加、供應減少。
自上個月的榴槤季節至這個月的哈芝節,雞肉需求減少,所以雞肉供應已經自然地充足起來,政府的管制價甚至還高過某些供應價格,這不是很無謂嗎?
更多報道,請留意星洲日報、星洲網。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