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6日訊)馬新邊界開放後,新山市中心明裡南街後巷至今僅有20%的小販復業,當地小販翼望能獲得州政府援助,同時提升環境設施,以吸引消費者回流,也協助小販度過難關。
據瞭解,冠病疫情爆發前,明裡南街後巷共有多達102個攤位,但自從疫情爆發後,部分小販因著種種原因,包括顧客人潮不如預期,而斷斷續續營業,有些甚至索性停業至今,觀望接下來的局勢發展。
ADVERTISEMENT
新山小商公會今日偕同明裡南街後巷部分小販召開新聞發佈會,會長鄭添皇表示,州務大臣拿督翁哈菲茲於上個星期巡視該處時,他已向大臣反映小販的訴求及建議。
他說,當地小販希望能獲得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援助,包括更換殘舊的桌椅、提升路燈照明,增設流動廁所、雨蓋及告示牌,美化用餐環境,將當地打造成景點吸引遊客。
他說,他也向州務大臣要求撥款每個檔口2000令吉援助金,協助小販重振旗鼓。
他也於2天前攜同部分小販與新山市政廳小販執照組官員,希望對方能體恤小販暫停營業的苦衷,不要收回相關小販的檔口設施,並允許願意復業的小販更新營業執照。
鄭添皇指出,州政府和新山市政廳已授權該公會,負責處理重新規劃明裡南街後巷小販的營業事宜,包括收集小販的意見,希望能統一提早至下午1時開始營業。
他說,該處小販於疫情前的營業時間從傍晚6時起,惟疫情後晚間的客流量減少許多,因此小販希望能提早開始營業,增加銷售量。
蠔煎小販馮壬茂(36歲)受訪時說,行管令期間,其檔口所在的後巷僅有3家檔口營業,行管令後才漸漸迎來另2家檔口復業。
他說,其檔口自從疫情後就將營業時間調整到下午1時至傍晚6時30分,接下來暫不打算將營業時間調整至疫情前的下午4時開業,主要是因為如今客流量集中在白天出現。
他表示,由於晚間營業的檔口不多,再加上路燈照明不足,附近常會有醉漢出沒,導致顧客不敢光顧該後巷,因此希望警方能加強巡邏。
馬來熟食小販芬迪(40歲)說,他自我國首次行管令期間營業2個星期後,就暫停營業至今。
他表示,由於該後巷並非所有小販皆復業,所以無法吸引顧客迴流,顧客人潮不多,再加上如今難以聘請攤位助手,令他不敢隨意開業。
他說,該後巷於疫情前原有30家巫裔小販開檔,但如今僅存15家檔口開業,而這15家檔口也是斷斷續續營業。
“我們只希望這些訴求能夠獲得大臣允准,包括攤位損壞、小販需要資金週轉、提早至下午1時營業等等。”
麵攤小販李亞妹(65歲)說,如今晚間到訪該後巷的人潮漸少,因此她希望能將開業時間提早至下午,同時希望能增設雨蓋,讓小販們不必“看天氣吃飯”。
她表示,由於其攤位附近恢復營業的檔口不多,所以原本使用的水供已被切斷,如今只能依靠附近的咖啡店供應。
她說,其攤位於去年12月復業時,到訪人潮並不多,直到今年4月1日馬新邊界開放後,生意額才漸漸恢復至比疫情前更佳的景象,大部分顧客都會堂食。
發佈會出席者包括:新山小商公會副會長鄭錦銘、總務許炳正、理事陳培基。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