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3日訊)“詩”如何誕生?出版詩集對詩人意味著什麼?
南方大學學院中文系現代文學講座系列(六)“詩人與出版”,昨晚邀請國內資深及剛剛嶄露頭角的詩人,在線上分享他們創作及出版詩集的過程。
ADVERTISEMENT
受邀主講的嘉賓共有3位,分別是星洲日報《學海》週刊主編兼有人出版社總編輯曾翎龍、目前已出版11本詩集的邢詒旺以及甫出版第一本詩集《鹿鳴》的新生代詩人鄭田靖。
講座的由南方大學學院中文系校友邱莞宜和鄭國進主持。
曾翎龍分享搞出版社原由
除了寫詩,本身也投入出版工作的曾翎龍,今次主要分享他搞出版社的原由。
曾翎龍坦言,大學時期,他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次拜訪我國著名詩人陳強華後,就萌生創辦雜誌的想法,他們好不容易籌足錢出版了名為《有本雜誌》的書刊,惟就只出版2期就停刊。
他並沒有因此放棄,過後再萌生辦出版社的念頭,有人出版社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於2003年創立,晃眼間即將迎來20週年,且至今已出版150本詩集。
“‘有人’這個名稱的由來,其中一個含意是指我們這群朋友,什麼都沒有,但人倒是挺多的。”
他提及,有人出版社最早出版的詩集是我國六字輩資深詩人方路的《傷心的隱喻》,之後也出版過一本集合了不同年齡層,包括七字輩、八字輩和九字輩詩人創作的詩集《有本詩集:22詩人自選》。
“有人更說過這是‘歷史的推進’,例如有本詩集的22個詩人,分別來自不同年齡段,頗有承先啟後之意。所以,我期望現在的年輕人有理想和幹勁,來搶奪我們這一輩的話語權。”
邢詒旺:3經典名句影響深
邢詒旺談及,他寫詩會透過別人的自我觀察來觀察自我,因此,有3個經典名句對他有很深的影響。
其中,法國象徵派詩人保爾·瓦雷裡說過:“我總是作詩,同時小心觀察自己作詩”;《詩經·王風·黍離》也有一句“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此外,阿根廷作家兼詩人波赫士的自嘲“我要談論的就是我自己,而且我也希望各位能夠原諒我做出這麼讓大家倒胃口的事”,也讓邢詒旺深有感觸。
他非常認同上述三句話,也覺得作詩好像上述話語中的一個循環。
“我作詩同時也在觀察作詩的自己。詩是對這個世界、事物,自己強烈的感受和生命的實踐,詩能幫助我們自我實踐,也是在觀察自己、認識自己。”
邢詒旺的最新著作《墨汁與月色》,是以過去7本詩集抽出的作品和尚未出版的詩結合而成的新著。
他指出,寫詩超過20年,他想通過出版詩集回顧自己做了什麼?用現在認識的自己,看未來要怎樣做?他也指詩是很自由的載體,而他的詩只是提供意見、參考和交流等。
鄭田靖:寫詩抒發心中苦悶
90後的詩人鄭田靖談及自己踏入詩壇的經歷,主要是想要抒發心中的苦悶。
他說,到吉隆坡讀大學期間,因為人生地不熟和以英語為媒介的環境,讓他發現華語的重要,因此有了以四方塊的文字抒發情感和苦悶的想法,對他而言,這就是一個重大的契機。
之後他嘗試創作及參賽,也從獲獎得到了鼓勵,促使他認真看待寫詩這一回事。
鄭田靖說,一開始,他是通過模仿寫詩,並且獲獎。然而,他清楚意識到模仿很容易,但是沒有自己的東西,而且會上癮,一旦獲得讚美就飄飄然,但其實那不是自己的東西。
“所以,我希望藉著我的經歷勸請朋友們不要陷進去,一定要‘重置’,從初級開始。”
他說,尋找自己的過程的確很痛苦,但寫著寫著就會突然開竅。
用詩探索現實和想像世界
另外,他也談及,如果寫詩是為了自愈自己、面對自我,或是抒發自己的感受,動力很快就會冷卻,不能寫很多。
因此,他通過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即用詩探索現實的世界和想像的世界,找到好的創作方式。
“這是對於現在、當下和未來作出的一種表達,不是給出答案,而是一個探索的過程,是一種慰藉,彷彿跟著詩人去尋找答案。”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