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特色》巡迴展 利民達打響首炮




(利民達26日訊)《一村一特色》巡迴展覽活動在利民達新村打響第一炮,林連玉基金屬下的文化資產保存委員會希望把利民達文史模板帶到全國巡迴,讓各地村鎮參照展覽模式,大家一起動起來收集各村文史。
利民達文史展覽至29日
這項從本月25日至29日,為期5天的利民達文史展覽,在利民達兩廣公會會舉辦。
ADVERTISEMENT
該展覽的內容是新村之成立、曾江水園罷工事件、馬共燒巴士記事;地名由來;歷史簡介︰華人社會歷史發展、早期華人村落分佈、利民達華人聚落及社群分佈圖、日據時代;社會與政治︰馬華公會和勞工黨、利民達華人社會的整合──合辦春秋二祭;教育︰中華華僑聯校校史、利民達華小校史、利民達華文教育概況。
其他展覽資料包括宗教與信仰︰雲峰宮、南海廟、清龍亭、基督教衛理公會;鄉土意識下的利民達︰雲峰宮金闕大夫寶誕遊神;經濟︰農業︰1930年利民達區的橡膠種植園、早期利民達的經濟概況;社團︰兩廣公會、中華公會、福建公會;今昔街景等。
主辦當局在昨天舉行開幕禮後舉行3場講座會,分別是文化資產保存委員會主席陳亞才主講《談文物館的經營之道》、新紀元大學學院東南亞學系系主任廖文輝主講《馬來西亞華人村鎮研究的史料和內容》及新紀元大學學院中華研究碩士生陳建發《緊急狀態前利民達華人社會之發展》。社團代表和公眾在講座會上與主講者交流互動。
此展覽由林連玉基金屬下文化資產保存委員會、新紀元大學學院東南亞學系、馬來西亞歷史研究中心主辦;林連玉基金昔加末聯委會聯辦;臺灣淡江大學東南亞史研究室協辦;宜購惜福關懷之家贊助。
廖文輝:構劃各村鎮獨特性
新紀元大學學院東南亞學系系主任廖文輝希望收集鄉鎮資料,不能只是單單介紹美食和神廟而已,而是必須把村鎮的獨特性構劃出來,例如事件背後的人群故事。
他表示,每個村鎮都有各自的特色,他希望通過《一村一特色》活動把各村特色呈現出來後,再找出全國村鎮的共同特色。
廖文輝昨天在《一村一特色》巡迴展覽活動利民達站開幕禮上表示,他在10年已計劃做全國華人村鎮資料收集工作,而他發現在過去10年,許多村鎮居民開始發現整理文史資料的重要性。
他表示,陳建發過去3年負責採集利民達新村歷史,所取得成果已達到《一村一特色》目標的基本標準,並指這是利民達成立文物館的最大優勢。
他說,在全國約600個華人村鎮中,絕大部分還沒展開或完成歷史收集工作,這些村鎮不乏有志之士或出錢出力者,只是不知如何下手整理,希望利民達新村的收集模式可供各界參考。
陳建發:外部因素調整華社社群關係
陳建發主講《緊急狀態前利民達華人社會之發展》時表示,利民達華社社群的關係呈動態,並隨著外部因素如國家政經和國際趨勢而調整。利民達華社的政治傾向、社群界限、階級差異、領袖素質也對利民達歷史發揮深刻的作用。
他說,利民達社群關係的發展,讓大家瞭解華人在馬來西亞從拓殖到定居的內在發展邏輯,也為馬來西亞華人社群整合的理論及論述提供補充。
陳正春:華社貢獻須留史冊
利民達區州議員陳正春表示,在我國建國曆史中,華社貢獻付出的努力,必須留在史冊上。
他表示,研究地方歷史需要人力和財力,國家需要加以鼓勵和配合,以讓國家歷史更全面和完整,不能只著重單一方面。
他說,負責收集利民達新村歴史的陳建發是土生土長利民達人,由他來收集和講述利民達歷史會更吸引人。
他希望各界人士特別是利民達人前來參觀,以更瞭解當地歷史;他也宣佈捐獻3000令吉給林連玉基金。
何宜賢:地方研究刻不容緩
來自森美蘭金馬士的何宜賢表示,地方研究是和時間賽跑,刻不容緩的工作。
他表示,收集地方人文和歷史資料,無論是對華人或甚至於國家來說,都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呈現和活動。大家要協助國家,把地方歷史和屬於大馬人的故事呈現出來。
甫於去年完成中國北京大學國際關係系的碩士學位的他說,過去曾收集一些金馬士地方故事,例如二戰時期的金馬士戰役。
何宜賢昨天參加《一村一特色》利民達站巡迴展覽和聆聽3場講座會,是希望從中獲取更多啟發。
謝詠翔:來利民達站取經
亞羅牙也林魯華小校友會主席謝詠翔表示,前來利民達參觀《一村一特色》展覽,希望能加速林魯新村展開村史收集的工作。
他表示,林魯新村一批有志之士,已準備展開收集村史計劃,甚至已準備好文物館的地點,由於經驗不足而無從下手,於是他前來《一村一特色》利民達站取經。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