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人文足迹

|

这些人,那些事

发布: 3:12pm 21/11/2021

【这些人那些事】上世纪凸字车牌、钉字车牌,你见过吗? 古早车牌见证岁月

报道、摄影:叶静薇
柔:这些人那些事(11月22日见报):汽车车牌变化
从前的汽车车牌字体有2寸半宽、3寸半高,现在的则为40毫米宽、70毫米高。

上世纪初期与中期,街道上并不多见汽车,与现时车水马龙的情况大相径庭,而那个年代的汽车车牌也与现时的不一样,宽2寸半、高3寸半高的字体,采用压印浮凸(Emboss)或钉字方式制作,带着与现时不同的时代感。

ADVERTISEMENT

74岁的陈文辉,1962年投身广告业,1970年自己开设广告社,后来专注于车牌制作,在这个行业已有约60年之久。

他告诉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早期的车牌主要是采用压印浮凸字体或钉字方式制作,字体宽2寸半(65毫米)、高3寸半(90毫米),与现时车牌字体的宽40毫米、高70毫米不一样。

此外,当时的车牌以铝制作,比较不容易破损,也比较耐用。

“从前没有电脑,一切都是手工制作,就连压印浮凸字体车牌的整套字模也需亲手制作。我们需要先画出字体和把字体刻出来,再把铁片切成一小块,然后在铝片上画和刻出字体。”

他说,制作车牌时需先把相关的字模放好,然后再把铝片放到压印浮凸字体机上压印。

柔:这些人那些事(11月22日见报):汽车车牌变化
陈文辉自1962年投身广告业,至今已有60年之久。
店里压印机百年历史

据他透露,他店里的压印机是1970年开业时,向他人购买的二手老机器,算起来可能已有近一个世纪的岁月了。

这台压印机顶端有两个各重约30公斤的铁球,以靠著铁球的重量压印出浮凸字体,现已难见到这类旧款压印机。

他指出,压印出浮凸字体后,他还需自行上漆,而在从前没有喷漆罐,需自行在漆料内加入天那水,然后用毛笔慢慢涂彩;上漆时则手要定,确保涂彩得界线分明。

“执法当局早期并没有硬性规定必须黑底白字。我们压印出浮凸字体后,将字体外的范围涂上黑色即可,浮凸字体维持铝质带银色的原色。”

柔:这些人那些事(11月22日见报):汽车车牌变化
陈文辉逐个画出来再刻出来的压印浮凸字体模型。
摩托车牌字模
铁片刻出很耗时

陈文辉透露,摩托车车牌的字模则是使用铁片刻出,制作一套字模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非常不容易。

他笑言,现在回想起来制作字模的辛苦,他还是会感觉害怕。

“不过,也因为所有东西都是手工制作,所以很考究广告社的艺术感和手艺。”

他以“8”字为例指出,有的广告社做的是上下不同大小的圆圈,有的上下一样大小,有的在弧度上有个人特色,字体肥瘦也有别,不像现在的电脑字体全部一致,没有差异。”

他说,六十年代也开始慢慢出现塑胶车牌,并仍旧是由广告社手工制作。

“当时,广告社先以一大片的塑胶片割出字体来,再后来则开始有工厂生产字体。”

柔:这些人那些事(11月22日见报):汽车车牌变化
民众辜先生仍使用压印浮凸字体车牌,他认为这样能让爱车看起来更有“美国肌肉车”的感觉。
七十年代
曾盛行平面雕刻线条字

陈文辉表示,从前的汽车、摩托车不多,广告社制作的车牌自然也不会太多。

“一般上,制作一个压印浮凸字体车牌需大约半小时的时间。若前后车牌皆是长型的,两个车牌一起压印即可,会比较省时;若是一个长形、一个四方形,则需较长时间。”

钉字车牌耗时

“至于钉字车牌则较为耗时,因为我们要在铝板上钉洞,并且必须确保字体对准所打的洞。钉字车牌的字体也是手工制的,因此大小难免会有些许的分别。”

他透露,从前一个压印浮凸字体车牌要价不到10块钱,钉字车牌则稍贵一些,要价约10块钱。

他指出,压印浮凸字体车牌和钉字车牌的差别在于,前者的字体摸起来是平的,后者的字体摸起来则是尖起的。

柔:这些人那些事(11月22日见报):汽车车牌变化
已有近一世纪历史的压印浮凸字体机,靠著铁球的重量压印字体,一个铁球有30公斤重。
旧版钉字车牌很难找

他说,目前罗里仍旧使用压印浮凸字体车牌,有的摩托车也一样使用这类车牌,尤其是复古摩托车;至于钉字车牌也一样有人使用,但旧版的钉字就很难找了,市面上多是塑料钉字。

车牌字体从大字到目前的标准字体,期间也曾出现一些特殊的车牌风潮。

陈文辉指出,在七十年代中期至末期曾盛行平面雕刻线条字,尽管不合法,但却受民众追捧了数年,而他还特别买了雕刻机制作这类车牌。

“这种车牌也是手工制,相当耗时,要先在透明板后漆上黑色,然后再倒反雕刻,之后画亮雕刻处,然后再加上一层铝片。”

柔:这些人那些事(11月22日见报):汽车车牌变化
陈文辉至今仍使用旧款压印机,制作罗里使用的压印浮凸字体车牌。
柔:这些人那些事(11月22日见报):汽车车牌变化
陈文辉在压印车牌后以毛笔上漆。
柔:这些人那些事(11月22日见报):汽车车牌变化
昔加末居民郑标元与岳父云大晃太平局绅当年开的车子,车牌字体都较大;这两张照片分别摄于1969年和1972年。(郑标元提供)
柔:这些人那些事(11月22日见报):汽车车牌变化
七十年代中期至末期曾吹起平面雕刻线条字风潮,虽不合法,却吸引许多人追捧。
柔:这些人那些事(11月22日见报):汽车车牌变化
人手制作的钉字车牌字体,大小偶有少许差别。
柔:这些人那些事(11月22日见报):汽车车牌变化
五十年代,摄于昔加末旧市区的汽车照片。(郑标元提供)
柔:这些人那些事(11月22日见报):汽车车牌变化
昔加末居民郑标元与岳父云大晃太平局绅当年开的车子,车牌字体都较大;这两张照片分别摄于1969年和1972年。(郑标元提供)
柔:这些人那些事(11月22日见报):汽车车牌变化
民众廖品檙的姐姐廖明月在1949年拍摄的照片,可见到当时车牌采用宽2寸半、高3寸半的字体。(廖品檙提供)
柔:这些人那些事(11月22日见报):汽车车牌变化
陈文辉指塑胶车牌容易损坏,他为摩托车换上压印浮凸字体车牌。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