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山1日訊)從小被髮掘與悉心栽培的詩歌朗誦幼苗,經歷多場各階級的比賽,度過重重挑戰,今年終於在全國中小學生華語詩歌朗誦比賽中,為柔佛州取得重大突破,包攬小學低年級和高年級組冠軍,讓柔州首次登上全國總冠軍寶座。
改線上虛擬賽會模式舉行
已舉辦17屆的全國中小學生華語詩歌朗誦比賽,今年以線上虛擬賽會的模式舉行,全國13州與2個聯邦直轄區中小學各兩組60名選手。
ADVERTISEMENT
星洲日報《大柔佛》社區報得知,有別於往年以4人組成的團體賽制,今年每個州屬與聯邦直轄區,在4個組別的比賽中,僅能派出各一名代表,經過校級、縣級、州級賽,突破重圍才能來到全國賽擂臺2天的虛擬賽會。

從一年級就被相中訓練
柔佛州派出的小學低年級組代表鄭靜渲和高年級組代表黃妤歆,皆是來自麻坡峇吉里培才學校,這也是她們兩人首次出戰全國賽,即獲得評審青睞並取得冠軍佳績。
兩名冠軍家中都有同是詩歌朗誦比賽選手的姐姐,以及在背後默默支持她們的母親,負責載送給該校指導老師張儷鐥培訓,兩人都是從一年級就被相中開始投入訓練。
李來燕:演繹方式讓人眼前一亮
曾任各階級詩歌朗誦比賽評委兼新山的國中華文老師李來燕說,早前在機緣巧合下成為州賽的小學組評委,當時黃妤歆和鄭靜渲的表現令她眼前一亮,是本地少見的演繹方式。
從2006年至今,李來燕曾任全國、州與縣詩歌朗誦比賽評委,以及國賽特訓指導老師,她認為,詩歌朗誦的呈現應以聲音和情感表達為主,把人帶入詩的意境,肢體動作則是其次。

李來燕在州賽上看出張儷鐥對種子學生的用心,並且兩人對於詩歌朗誦的指導方向有共識,因此決定協助培訓柔州2名選手出戰全國賽,終於讓柔州於今年取得突破性進展。
黃妤歆:受姐影響愛上詩歌朗誦
小學高年級組冠軍黃妤歆(五年級)在全國賽中所朗誦的詩歌,是由中國現代詩人王家新所寫的一首新詩《在山的那邊》,對於小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深度,相當考驗內化功力與情感表達的技巧。
在練習過程中,為了讓黃妤歆瞭解這首詩的意境並拿捏好情感表達,其指導老師張儷鐥以考試作為比喻,讓黃妤歆對作者努力多時終於取得成功的心境感同身受。
儘管黃妤歆是校際與縣賽的詩歌朗誦常勝軍,但過去4年來到州級賽皆是止步三強和四強,無法擠身成為冠亞軍代表柔州參加全國賽,只能失望而歸。

她從一年級入學後就被老師發掘並開始出賽,其姐姐在小學時期也是詩歌朗誦選手,受到姐姐的耳濡目染,令她也愛上詩歌朗誦,止步州級賽並沒有打擊她對詩歌朗誦的熱忱。
她坦言,只要是喜歡的事,就會一直堅持下去,也會告訴自己不能半途而廢,而是要更加努力,直到闖入全國賽。
除了熱衷參與詩歌朗誦,黃妤歆在這之前也曾參與歌唱比賽、華語和國語演講比賽,惟她表示;“練習演講練到怕,所以放棄了”,但為了詩歌朗誦備賽,她願意於每天下課時段及放學後留校練習。
不僅如此,她甚至在回家後還會使用手機應用程式WhatsApp與指導老師聯繫,由老師監督和及時提點。
張儷鐥:錄製過程需克服種種挑戰
全國賽首次以虛擬賽會模式進行,參賽學生需錄製一段不超過4分鐘的詩歌朗誦視頻,提交給主辦單位,為了呈現最佳狀態,錄製過程還需克服重重挑戰。
張儷鐥說,有別於實體比賽直接在場朗誦,為了不枉費學生努力鍛鍊,來自郊外學校的她還設法向其他人借用多臺手機測試,找出錄製畫質與音質效果最佳的手機。
她表示,由於比賽碰上冠病疫情,相較於平時還有數位老師分工負責不同崗位,如準備音樂、音響器材等,但這次她需一人包辦,攜學生到無人居住的空房子錄製。

“我們這裡沒有隔音設備良好的錄音室,錄製過程中有時還會出現狗吠聲,摩托車、羅裡、救護車途經的聲響,以及祈禱廣播的聲音,這時都要停止重來。”
黃妤歆:備賽期間見老師多過父母
黃妤歆說,準備錄製的過程中,一度處於沮喪邊緣,並回憶道備賽時見老師的時間多過見父母。
她說,學習詩歌朗誦初期,本曾被老師糾正動作過多、有語病、表情不足,而她都把這些聽進去並改進,獨自練習時也能感覺到,整體詩歌表現看起來更舒服了。
詢及參賽多年不曾闖入全國賽,是否會懷疑指導老師的訓練方向有誤,她表示,這些年來只覺得自己的經驗與能力不足,也認為其他參賽者確實做得比自己好。
“我覺得每名老師都有自己一套的訓練方式,而每名學生也有自己的特點,我相信老師的訓練方式是有效的,如今也證明多年的練習沒有白費。”

朱雪琪:練習不會荒廢學業
其母親朱雪琪說,妤歆練習詩歌朗誦並不會導致荒廢學業,因此她非常支持這份興趣,交由指導老師培訓。
她說,妤歆今年練習詩歌朗誦的時間少了許多,大部分時間只能通過手機與老師聯繫,沒想到妤歆能獲得全國冠軍,令她非常激動和感動。
她表示,妤歆個性較為文靜,在家中會主動幫忙做家務,平時也願意自動自發練習詩歌朗誦
“她對詩歌朗誦有興趣,我只能在背後支持她,還是需要靠她自己努力。很慶幸3個女兒能遇到無私的張老師,對小朋友很有責任感,我很佩服。”
鄭靜渲:憑著努力從候補成為正選
小學低年級組冠軍鄭靜渲(三年級)在全國賽中所朗誦的詩歌,是由金善所寫的《大些,再下大些》,改編自林海音的《竊讀記》,指導老師特別選擇這首詩歌給她朗誦,是因為比較符合她活潑的個性。
她從一年級起被張儷鐥選中受訓為詩歌朗誦種子成員,憑著一番努力練習,從原本的候補成為正選,獲得出賽的機會,至今已參與約10場的各階級詩歌朗誦比賽。
鄭靜渲除了參加詩歌朗誦比賽,從一年級起也參加國語演講比賽和華語創意講故事比賽,而她平均一天會自行練習詩歌朗誦一個小時,放學後會留校由老師指導。

她表示,從不覺得練習是累人的事,因為是她所喜歡的,小時候看見姐姐參加詩歌朗誦比賽,也會嚮往能像姐姐一樣厲害。
年幼的她已懂得照顧聲帶的重要性,並對記者說,平時會少吃零食、多喝溫水,不喝冰水;其指導老師也說,鄭靜渲在練習時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加入生動的表情與動作。
今年因疫情關係賽制改為個人賽,鄭靜渲說,團體賽與個人賽她都喜歡,團體練習有隊友陪伴、一同說笑,並笑言,個人練習時可以一人獨佔老師買給她的食物。
陳美琴:鼓勵孩子認真學習
母親陳美琴對於鄭靜渲在詩歌朗誦培訓方面全力支持,並表示除了學業,只要孩子喜歡,她都會鼓勵孩子嘗試其他學術方面的活動。

“我會讓靜渲瞭解,老師選中她就必須付出努力、認真學習。不要辜負老師給予的機會。以平常心面對每一場比賽。”
詢及靜渲平時在家的個性,母親陳美琴直呼古靈精怪,但只要是喜歡的東西,都會自動自發去練習背誦,也因著指導老師的用心,孩子都很努力。
姚劍龍:柔獲總冠軍 師生功不可沒
柔佛州教育局華文科督學姚劍龍認為,柔州這次能獲得全場總冠軍,有賴出賽學生認真學習,指導老師無私付出。
他說,由於視頻錄製後可不斷重看,學生朗誦詩歌時的表現,能夠不斷被比較與糾正小瑕疵,過程中學生及指導老師雙方少一分耐心,都難以完成。
他表示,有別於往年現場朗誦的方式,今年參賽學生和指導老師在練習及錄製視頻時,需克服更多技術性問題,因此最後交出參與國賽的視頻,是雙方多天付出的耐心與努力的成果。

“我知道指導老師為了拍攝出高質量的視頻,而四處求借或自掏腰包,購買攝影功能強大的智能手機。”對於李來燕與張儷鐥的付出,他也表示肯定。
他說,州教育局學生才能發展組負責主辦每年的州內華文學藝盛會,項目包括詩歌朗誦、辯論、即席演講、書法、創意講故事、語文知識及文學史問答比賽,在推廣及提升華文教育方面扮演積極作用。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