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山1日讯)从小被发掘与悉心栽培的诗歌朗诵幼苗,经历多场各阶级的比赛,度过重重挑战,今年终于在全国中小学生华语诗歌朗诵比赛中,为柔佛州取得重大突破,包揽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组冠军,让柔州首次登上全国总冠军宝座。
改线上虚拟赛会模式举行
已举办17届的全国中小学生华语诗歌朗诵比赛,今年以线上虚拟赛会的模式举行,全国13州与2个联邦直辖区中小学各两组60名选手。
ADVERTISEMENT
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得知,有别于往年以4人组成的团体赛制,今年每个州属与联邦直辖区,在4个组别的比赛中,仅能派出各一名代表,经过校级、县级、州级赛,突破重围才能来到全国赛擂台2天的虚拟赛会。

从一年级就被相中训练
柔佛州派出的小学低年级组代表郑静渲和高年级组代表黄妤歆,皆是来自麻坡峇吉里培才学校,这也是她们两人首次出战全国赛,即获得评审青睐并取得冠军佳绩。
两名冠军家中都有同是诗歌朗诵比赛选手的姐姐,以及在背后默默支持她们的母亲,负责载送给该校指导老师张俪䦅培训,两人都是从一年级就被相中开始投入训练。
李来燕:演绎方式让人眼前一亮
曾任各阶级诗歌朗诵比赛评委兼新山的国中华文老师李来燕说,早前在机缘巧合下成为州赛的小学组评委,当时黄妤歆和郑静渲的表现令她眼前一亮,是本地少见的演绎方式。
从2006年至今,李来燕曾任全国、州与县诗歌朗诵比赛评委,以及国赛特训指导老师,她认为,诗歌朗诵的呈现应以声音和情感表达为主,把人带入诗的意境,肢体动作则是其次。

李来燕在州赛上看出张俪䦅对种子学生的用心,并且两人对于诗歌朗诵的指导方向有共识,因此决定协助培训柔州2名选手出战全国赛,终于让柔州于今年取得突破性进展。
黄妤歆:受姐影响爱上诗歌朗诵
小学高年级组冠军黄妤歆(五年级)在全国赛中所朗诵的诗歌,是由中国现代诗人王家新所写的一首新诗《在山的那边》,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深度,相当考验内化功力与情感表达的技巧。
在练习过程中,为了让黄妤歆了解这首诗的意境并拿捏好情感表达,其指导老师张俪䦅以考试作为比喻,让黄妤歆对作者努力多时终于取得成功的心境感同身受。
尽管黄妤歆是校际与县赛的诗歌朗诵常胜军,但过去4年来到州级赛皆是止步三强和四强,无法挤身成为冠亚军代表柔州参加全国赛,只能失望而归。

她从一年级入学后就被老师发掘并开始出赛,其姐姐在小学时期也是诗歌朗诵选手,受到姐姐的耳濡目染,令她也爱上诗歌朗诵,止步州级赛并没有打击她对诗歌朗诵的热忱。
她坦言,只要是喜欢的事,就会一直坚持下去,也会告诉自己不能半途而废,而是要更加努力,直到闯入全国赛。
除了热衷参与诗歌朗诵,黄妤歆在这之前也曾参与歌唱比赛、华语和国语演讲比赛,惟她表示;“练习演讲练到怕,所以放弃了”,但为了诗歌朗诵备赛,她愿意于每天下课时段及放学后留校练习。
不仅如此,她甚至在回家后还会使用手机应用程式WhatsApp与指导老师联系,由老师监督和及时提点。
张俪䦅:录制过程需克服种种挑战
全国赛首次以虚拟赛会模式进行,参赛学生需录制一段不超过4分钟的诗歌朗诵视频,提交给主办单位,为了呈现最佳状态,录制过程还需克服重重挑战。
张俪䦅说,有别于实体比赛直接在场朗诵,为了不枉费学生努力锻炼,来自郊外学校的她还设法向其他人借用多台手机测试,找出录制画质与音质效果最佳的手机。
她表示,由于比赛碰上冠病疫情,相较于平时还有数位老师分工负责不同岗位,如准备音乐、音响器材等,但这次她需一人包办,携学生到无人居住的空房子录制。

“我们这里没有隔音设备良好的录音室,录制过程中有时还会出现狗吠声,摩托车、罗里、救护车途经的声响,以及祈祷广播的声音,这时都要停止重来。”
黄妤歆:备赛期间见老师多过父母
黄妤歆说,准备录制的过程中,一度处于沮丧边缘,并回忆道备赛时见老师的时间多过见父母。
她说,学习诗歌朗诵初期,本曾被老师纠正动作过多、有语病、表情不足,而她都把这些听进去并改进,独自练习时也能感觉到,整体诗歌表现看起来更舒服了。
询及参赛多年不曾闯入全国赛,是否会怀疑指导老师的训练方向有误,她表示,这些年来只觉得自己的经验与能力不足,也认为其他参赛者确实做得比自己好。
“我觉得每名老师都有自己一套的训练方式,而每名学生也有自己的特点,我相信老师的训练方式是有效的,如今也证明多年的练习没有白费。”

朱雪琪:练习不会荒废学业
其母亲朱雪琪说,妤歆练习诗歌朗诵并不会导致荒废学业,因此她非常支持这份兴趣,交由指导老师培训。
她说,妤歆今年练习诗歌朗诵的时间少了许多,大部分时间只能通过手机与老师联系,没想到妤歆能获得全国冠军,令她非常激动和感动。
她表示,妤歆个性较为文静,在家中会主动帮忙做家务,平时也愿意自动自发练习诗歌朗诵
“她对诗歌朗诵有兴趣,我只能在背后支持她,还是需要靠她自己努力。很庆幸3个女儿能遇到无私的张老师,对小朋友很有责任感,我很佩服。”
郑静渲:凭着努力从候补成为正选
小学低年级组冠军郑静渲(三年级)在全国赛中所朗诵的诗歌,是由金善所写的《大些,再下大些》,改编自林海音的《窃读记》,指导老师特别选择这首诗歌给她朗诵,是因为比较符合她活泼的个性。
她从一年级起被张俪䦅选中受训为诗歌朗诵种子成员,凭着一番努力练习,从原本的候补成为正选,获得出赛的机会,至今已参与约10场的各阶级诗歌朗诵比赛。
郑静渲除了参加诗歌朗诵比赛,从一年级起也参加国语演讲比赛和华语创意讲故事比赛,而她平均一天会自行练习诗歌朗诵一个小时,放学后会留校由老师指导。

她表示,从不觉得练习是累人的事,因为是她所喜欢的,小时候看见姐姐参加诗歌朗诵比赛,也会向往能像姐姐一样厉害。
年幼的她已懂得照顾声带的重要性,并对记者说,平时会少吃零食、多喝温水,不喝冰水;其指导老师也说,郑静渲在练习时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加入生动的表情与动作。
今年因疫情关系赛制改为个人赛,郑静渲说,团体赛与个人赛她都喜欢,团体练习有队友陪伴、一同说笑,并笑言,个人练习时可以一人独占老师买给她的食物。
陈美琴:鼓励孩子认真学习
母亲陈美琴对于郑静渲在诗歌朗诵培训方面全力支持,并表示除了学业,只要孩子喜欢,她都会鼓励孩子尝试其他学术方面的活动。

“我会让静渲了解,老师选中她就必须付出努力、认真学习。不要辜负老师给予的机会。以平常心面对每一场比赛。”
询及静渲平时在家的个性,母亲陈美琴直呼古灵精怪,但只要是喜欢的东西,都会自动自发去练习背诵,也因着指导老师的用心,孩子都很努力。
姚剑龙:柔获总冠军 师生功不可没
柔佛州教育局华文科督学姚剑龙认为,柔州这次能获得全场总冠军,有赖出赛学生认真学习,指导老师无私付出。
他说,由于视频录制后可不断重看,学生朗诵诗歌时的表现,能够不断被比较与纠正小瑕疵,过程中学生及指导老师双方少一分耐心,都难以完成。
他表示,有别于往年现场朗诵的方式,今年参赛学生和指导老师在练习及录制视频时,需克服更多技术性问题,因此最后交出参与国赛的视频,是双方多天付出的耐心与努力的成果。

“我知道指导老师为了拍摄出高质量的视频,而四处求借或自掏腰包,购买摄影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对于李来燕与张俪䦅的付出,他也表示肯定。
他说,州教育局学生才能发展组负责主办每年的州内华文学艺盛会,项目包括诗歌朗诵、辩论、即席演讲、书法、创意讲故事、语文知识及文学史问答比赛,在推广及提升华文教育方面扮演积极作用。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