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人文足迹

|

新旧对照

发布: 2:44pm 09/09/2021

【新舊對照】新山先民總墓

文、图:舒庆祥(部分为档案照片)

柔:新旧对照:新山先民总墓
新山先民總墓現貌。
柔:新旧对照:新山先民总墓
攝於2000年的新山先民總墓。

新山先民總墓,於1977年1月1日立在新山“七英哩哥打路義山”內,迄今已有46年的歷史,仍然完好保留著。

ADVERTISEMENT

“七英哩哥打路義山”於1968年啟用,後因政府徵用一部份路段以興建巴西古當大道,已一分為三,先民總墓現在位於柔佛再也花園範圍內的“哥打丁宜路中華義山”。

柔:新旧对照:新山先民总墓
新山先民總墓的碑記。

總墓的碑記如下:

“碑記

本總墓合葬之靈骨,計來自義興路老山者一千六百七十一穴,古本茶路政府墳地者九十八穴,合共一千七百六十九穴,惟其中有石碑標明先人姓名者,祇有三百六十九名而已。本會俱刻碑留念,其無名碑可稽者,祇將靈骨安葬,並藉永存紀念

新山中華公會立
一九七七年元月一日”

從碑記中可知,墓中埋葬了1769人的靈骨,其中1671人來自綿裕亭義山,98人來自哥文茶義山;之中有姓名者僅369人,他們的名字都刻在碑記上。

總墓造型簡單,全白,意求莊嚴肅穆,石碑立在中間,書上“新山先民總墓”6個特大紅字,其下有編號的死者名字,共400人,右邊是一碑記。

綿裕亭義山,新山歷史最久的一座義山,1855年由柔佛蘇丹贈予華人供百年終老之用,1968年封山。哥文茶義山亦在同一年封山。

1973年,政府擴建義興路,綿裕亭靠近路旁的眾多墳墓及伯公廟,被令必須遷移讓路。

現任新山中華公會理事會執行秘書葉汶鑫受訪時指出:“當面對這一遷移令,公會當時據理力爭,惟不得要領,最後接受政府提出的3萬元遷移賠償費。”

要搬到哪裡呢?老山已沒有地,且已封山。葉汶鑫說,幾經討論,理事會最後議決,把所有被迫遷移的墳墓,移至七英哩哥打路義山安置,並建一總墓,便以日後供祭祀。

“一切議定後,工作即開始,如登報招標、安排起葬及謀劃籌建總墓的工作。”

今年70歲的周定福在受訪時說,總墓的興建工作約在3個月內完成,當時,他是跟隨父親在義山從事這一起遷葬及建墳的工作。現仍在該義山工作的周老說,當時共十多人在他父親的帶領下完成這一任務。墓中人的後代是否每年前來祭拜?他說:“很少。”

總墓之所以會取名“先民”,顯得突出,意義深長,與眾不同。

葉汶鑫拿出了1973年公會理事會議決的緣由,清楚的記載著下列文字:“古墳的先人,多是當年開天闢地的開荒者,是我人之先輩,亦是為後人樹立根基者,若無先人含辛忍苦,奠定礎基,我人何能獲得今日之成就,飲水思源,應為之妥善安排也。”

包括先民總墓在內,目前由新山中華公會管理的義山內,還有列下幾座總墳:其一是台山黃氏江夏總墳,之前也是在綿裕亭義山,因受政府徵地的影響,與其他墓碑,一起遷移過來;另兩座,是客社總墳與廣肇列位先人的列位總墳。

柔:新旧对照:新山先民总墓
現於哥打丁宜路中華義山工作的周定福,當時與十多人在他父親的帶領下完成遷墓的任務。
柔:新旧对照:新山先民总墓
葉汶鑫:當時所有被迫遷移的墳墓,被移至七英哩哥打路義山安置,並建一總墓,便以日後供祭祀。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