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4日讯)“疫”起抗疫,“宅”家做运动!运动达人全面封锁期间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自发制定锻炼日程与目标;健身教练则提醒民众在家做运动,应注意姿势调整,不强迫自身,若遇到问题积极向专业讨教,达到身心灵平衡。
全面封锁启动,爬山、越野赛、马拉松、球类等多人运动项目被禁止,民众只允许在社区内个人跑步或骑脚车,平时热爱户外运动的达人,惟有将运动项目移到社区范围内进行,无阻他们“宅”家达成每日目标运动量。
ADVERTISEMENT
受访的两名运动达人向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指出,他们从逾10年前就已开始积极参与多种户外运动项目,包括日常的跑步、越野、爬山、马拉松、球类运动等,因此习惯成自然。尽管是全面封锁期间无法外出运动,他们仍能制定系列的锻炼日程,包括瑜伽、混合健身训练、全身高强度间歇性训练(HIIT)等。



庄毅豪:后院完成230公里长跑
现年50岁的运动达人庄毅豪,多年来热爱越野与马拉松,并参与和筹办多次赛事,更是在第一次行管令时,在住家后院跑40个小时,挑战完成长跑230公里。
庄毅豪表示,这一年来,政府多次实施行管令,户外运动项目无法如常进行,为了配合防疫,热爱运动的他,选择在住家展开挑战,原本目标在40个小时内,绕着后院跑200公里,最终突破目标,完成挑战230公里。
“我进行这项挑战的目的很简单,因为当时候人民行动受限,无法外出,我40个小时不停的跑,就如体验到前线人员分秒必争的抗疫,同时提醒民众呆在家,配合防疫。”
他说,他在之后的第二次行管令,独自完成,10天500公里,即每天在住家附近完成跑50公里。
他回忆说,他曾在建筑行业就职,年轻时目标要不断的往上爬,赚更多钱,没有考虑自身健康,当时的生活并不充实,体重一度达到95公斤的高峰。
“之后,我开始爱上爬山,并注重健康,疯狂的运动与饮食方面的调整,不仅在2至3个月内体重下降,在心态上也有所转变。”
他披露,目前的全面封锁期间,他每天会完成10公里的跑步;睡前抽出30分钟,在家中的运动房进行一些核心运动或瑜伽。热爱大自然的他,也会每个星期到附近的油棕园跑步,保持身体健康。
他说,他正计划配合我国经济领域仅获准从上午8时营业至晚上8时,进行一个连续性的跑步,挑战自己在期间能完成多少公里,考验自身的耐力与意志力。


张伟富:混合健身训练不松懈
运动达人张伟富(27岁,保险业务员)表示,在过去的各种行管令期间,为自己制定锻炼日程,包括上午7时起床后,进行空腹有氧运动、拉筋、瑜伽和慢跑,下午时则进行逾两个小时的高强度间歇性训练、混合健身训练等的锻炼。
身为柔道国家队一员的他,在行管令前会与队员到柔道馆或健身房锻炼,根据制定的锻炼日程,如深蹲、负重训练、快跑冲刺等,锻炼肺活量与爆发力。
“此外,我日常也会参与爬山和打篮球等运动项目。”
他披露,即便是全面封锁期间,在家的锻炼绝不松懈,必须维持身体的耐力、持久力与爆发力,其中与队员一同训练的差别就在于,独自在家锻炼非常考验意志力,认为若与队员锻炼较好。



杨美仪:将锻炼变得更有趣
另一方面,两名受访的健身教练说,疫情使人心情低落,很多人因为生活的压力,将运动抛在脑后,加上TABATA间歇训练、全身高强度间歇性训练(HIIT)的热潮逐渐退去,健身教练绞尽脑汁,在社交平台上发起健身训练挑战,以鼓励学员动起来。
健身教练杨美仪(29岁)指出,现在的学员多专注在针对性的部位锻炼,如腹部、腿部、手臂等,人们已经厌倦了一板一眼的锻炼,因此为了更好的鼓励学员积极在家运动,她惟有将锻炼变得更有趣。
“尽管无法上健身房运动,民众也可在家使用水罐,进行徒手运动。”
她表示,目前她使用线上的方式与学员进行一对一的教学,她则建议民众在家不强迫自己,应依照自己的体能进行适当的运动。
她说,民众一个星期可运动3至4天,每天运动半小时至一个小时,并且拥有充足的饮食与休息,若有任何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找健身教练或进行专业的咨询。

林俊升:在家运动需要动力
健身教练林俊升(34岁)说,疫情使人心惶惶,加上生活压力,很多人将运动放到一边。
“在行管令之前,人们可以从很多的管道接触运动,如健身房、拳馆、瑜伽馆羽球场等,但如今这些多人的运动无法进行,人们少了一同运动的伙伴,难免失去动力。”
他表示,在家运动需要一定的动力,除非身边有人鼓励或本身拥有健康意识,否则很难自动自发健身运动。
“目前我与学员是通过线上一对一的方式健身训练,由于没有健身房的大型器材,学员可使用家中垂手可得的用具代替,包括水罐和毛巾。”
他提醒,民众在家运动,千万记得姿势要对,并且了解自身的状态,若体能无法跟上,则不要强迫自己。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