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评论

|

六日议言堂

|
发布: 12:51pm 23/12/2021

水灾

黄书琪

河流

水灾

黄书琪

河流

黄书琪 | 河,一直都在

六日议言堂. 蝠城记
文/黄书琪(居銮区国会议员)

看过宫崎骏动画《千与千寻》的读者或许记得,故事的其中一个主角是白龙。白龙是谁?白龙是在都市急剧发展下,失去名字的一条河。人类聚落自古逐水而居,到了这个年代却避恶水而不及。全国无数条从过去的生命之河,变成运送垃圾的河,或者因为人类惧怕恶臭,把已经失去生机的母亲河掩盖起来,看不见,就不存在。

可是,河一直都在。

ADVERTISEMENT

传统治水观念根深蒂固,许多朋友到今天谈起,还是在谈把沟渠做大、河道挖深、堤防筑高就好了。问题是,城市不断往外扩张,大家都想买有地房产,原本长满茂密植被的山坡丘陵一片又一片的开发。少一片绿地,大自然在大雨时吸水、储水的能力值就少一点,水跑哪里去了呢?城市道路上、直冲到沟渠里,沟渠不够大,就冲进住宅。

马来西亚不是唯一一个面对如此两难局面的国家。许多城市和马来西亚的城镇一样,面对相同的发展难题。整个国家三分之一国土低于海平面的荷兰,是我们应该借镜的例子。

荷兰从过去把洪水视为猛兽,盖拦河堰、筑高堤,到2008年终于决定,还地于河,与水共存。其中的做法包括将堤防往后迁,把农田与住宅地都还给河道,这些沿河地段本来就是暴大雨会淹水的地方,人类让这些土地重新恢复原有的吸水功能。

市区里,使用现代建筑设计,制造更多复合式储水空间。大雨来临,这些地下空间可以储水,放晴时,是市民的休闲空间或其他使用用途。基本上,吉隆坡的精明地下隧道属于后者。

最重要的是,荷兰人转换思维,甚至设计出漂浮城市与住宅,沿河而建的房子遇上河水暴涨超过特定高度,房子就会随着河水垂直上升漂浮在水面上,供电电缆伸缩,唯一的麻烦是必须靠船只出入,才能到达堤防上岸取车。另外,荷兰小学生必须学会穿着衣鞋游泳,这是水灾的求生技能。

身处热带的马来西亚其实不是没有这些设计,高脚屋就是人类传统聚落沿河而建,顺应自然而出现的绿色建筑。马来社会的传统智慧本来也能适应自然的灾害,但随着人类截弯取直的科技发展,让我们遗忘了,这个地球不只属于人类,也是大自然里的动植物共有的。我们不能只让自然适应人类,自然力量的反扑是我们无法抵挡的。

一场大水灾,把我们城市规划跟不上气候变迁的弱点一一曝露。现在,我们必须全力补救,至少确保我们持续发展都市的过程中,可以与水共存,我们的城市可以耐水淹,水淹之后可以有足够的韧性迅速恢复。

更多报道,请留意星洲日报、星洲网。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