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面谱】拥法律学位暂不投入职场 潘雯倩把扯铃指导看为更重要的事




28岁的潘雯倩3年前考获法律学士学位,没有顺理成章进入法律界从事一份稳定工作,反倒投入指导及推广扯铃民艺活动与表演艺术,期望这项中华民俗技艺传承永续,成为全民运动,一起分享更多铃的快乐!

扯铃是一项结合了音乐、舞蹈等特色和文化元素的民俗运动。潘雯倩自小学一年级接触扯铃,四年级进入扯铃校队并呈献表演后,对千变万化的扯铃产生浓厚兴趣,一路走到现在,担任教练及积极推广扯铃技艺。
ADVERTISEMENT
潘雯倩对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表示,扯铃界的前辈对弘扬民族文化的坚韧精神最先感染了她,当中包括民艺扯铃推广中心总教练冯开东,而年轻一代也应学习和了解,共同肩负传承文化的担子,避免产生隔阂及断层之忧。

她说,大家对扯铃都有相同愿景,希望把扯铃活动扩展为马来西亚的全民运动,培育后起之秀,薪火相传。
“扯铃已经从华校学府发展到国小、国中和国际学校,2016年柔佛州曾缔造千人扯铃的大马记录,这是一大突破,也看见了各方努力的成果。”

疫情转变了扯铃教学模式,线上指导对教导者和学习者都面对挑战。潘雯倩说,线上学习需要随时做出调整与适应,除了镜头前的讲述,尚需透过各式平台精进教学模式,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及注意力。
“线上教学的时间无形中会拉长,虽然感觉吃力,欣慰的是学生坚持、家长也给予支持,当中包括了海外例如美国学生参与,这是远距跨国界教学的优点和便利。”
她表示,疫情造成学校暂停课外活动,扯铃教练工作深受冲击,大家必须重新规划,或暂时朝其他领域谋出路,维持生活与生计。
“我认为后疫情时代在调整心态之际,还需提高心理韧性,把握疫情下的契机和时机,充实自己以应对接下来的考验。”
潘雯倩将规划考取律师执照,唯一不变的是指导扯铃工作仍会持续,不会停下脚步。

指导扯铃外,潘雯倩同时活跃于青运,从中学习领导管理、筹办活动、社区志工服务等课堂以外的知识,拓展思维和眼界、丰富阅历与经验。
“我是在参加非政府组织举办的义跑活动时,发觉到青运充满活力和正能量的组织结构,并履行教育青年服务社会、帮助弱势群体的宗旨。”
潘雯倩通过扯铃与青运有机会到不同国家进行教学或交流,例如2017年获遴选为“亚洲船”青年交流计划成员之一,与来自东南亚各国超过300名青年一起航行,在长达52天的航程一起完成指定任务,出席讲会及相互探讨政治时事,分享心得。
“此计划涵盖东南亚11个国家(加上日本),出发前必须参加集训营,深入了解计划的需求和任务,推广马来西亚文化。”

家人对潘雯倩热衷扯铃指导和青运活动,起初不理解也不赞同,认为她应该在完成大学课程后就踏入法律专业,唯随著潘雯倩的坚持及看见她的成长,家人最终无条件支持她的选择。
潘雯倩是在本地一所国际学校完成A水准课程,进而修读法律系并考取英国伦敦大学法律学士学位。
她指出,本身性格好动外向,希望能趁着年轻好好经营想做的事。
“兴趣,只要把它变为专业,也能够当成职业,成为自力更生的一技之长。这个过程中虽然有质疑,但我觉得只要自律,仍然能交出漂亮成绩单。”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