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人文足迹

|

这些人,那些事

发布: 5:44pm 05/09/2021

【这些人那些事】淡杯小贩中心茶餐室美食,勾起一代人的味蕾记忆

报道/摄影:谢伟健 (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这些人那些事】淡杯小贩中心茶餐室美食,勾起一代人的味蕾记忆
香格里拉淡杯叻沙是当地人的味蕾记忆。(受访者提供)
小贩中心茶室林立百家争鸣     淡杯美食 一代人的记忆

新山淡杯新村虽敌不过时代的洪流,但当年热闹繁华的街道与商业区,依然是老淡杯人与外地人津津乐道的集体回忆,小地方拥有精彩的人事物之外,淡杯的美食更是那一代人的味蕾记忆。

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在5月份的<这些人,那些事>刊登“开埠自今频遭火魔蹂躏,淡杯繁华退却述历史”见报后,引起淡杯人对新村的情怀与诸多回忆杀,最让人念念不忘的还有淡杯小贩中心和老茶餐室的好味道。

ADVERTISEMENT

受访的老淡杯人感叹,淡杯在汽车天桥建设工程等城市发展计划下,完全淡出历史的舞台,当年的淡杯美食如今四散各地,有的在后辈继承后继续发扬光大,有的因老东主退休或离世而消失,也有人依然坚持亲历亲为,让食物的味道勾勒出淡杯的故事。

【这些人那些事】淡杯小贩中心茶餐室美食,勾起一代人的味蕾记忆
黄秀珍(左一):以淡杯美食维系新村的人情味与记忆。(谢伟健摄)
 
唐嘉发:四面八方民众来品尝

“老淡杯”唐嘉发(75岁)受访时指出,淡杯仅存的早期商号屈指可数,仅有南园茶室及金峰洋货店,但此时南园的经营者已不是创办人已故黄儒森的后裔,作为淡杯人对昔日旧人旧事很怀念。

他说,淡杯是美食云集的宝地,不少驰名的店家都源自淡杯,茶室林立各有千秋,淡杯小贩中心也是百家争鸣,叻沙、云吞面、鸡饭、鸭面、猪肉沙爹及炒菜头粿等数不尽的美食,吸引四面八方的民众到来品尝。

【这些人那些事】淡杯小贩中心茶餐室美食,勾起一代人的味蕾记忆
唐嘉发:淡杯仅存的早期商号屈指可数。(谢伟健摄)
琼华茶餐室被逼拆迁

他披露,淡杯的茶室有海南人经营的南园、光华、琼华和娱美园,潮州人的树泉茶室,广东人的美英茶室,福州人的三美茶室和瑞盛咖啡店。

“我从中国南来喝的第一口咖啡乌就在琼华茶餐室,当年培华校友会的庆功宴都在此举行,可惜琼华后因联邦大道的扩建而被逼拆迁。”

他表示,想当年在老咖啡店吃早餐,一杯咖啡乌15仙,一片涂加椰面包20仙,半生熟蛋两粒1令吉,一包足以裹腹的椰桨饭仅20仙,单人的早餐消费不及1令吉80仙,这些往事只能回味了。

他指出,当年的茶餐室可见华巫同胞同桌享用茶水,有说有笑宛如一家人和睦相处,只可惜往后的日子,在有心人及种族宗教极端份子的炒作下,马来同胞已不再进华人茶室,华巫印一家亲的梦想成绝响。

黄俍发:戏院商业街带旺人潮

南园前东主黄俍发(57岁)告诉记者,南园从50年代就在二巷开业,祖父当时售卖传统海南咖啡茶水、炭烤面包、半生熟鸡蛋,也兼卖小煮炒,早期的茶室并未有出租档口的风气。

他披露,叔叔在70年代接手打理南园,期间承包淡杯工业区员工的伙食,直到80年代后才有海鲜煮炒,也出租摊位让其他小贩入驻,最有名的莫过于猪肉沙爹和炸鸡,大受食客欢迎并带来生意量。

“我是南园的第三代传人,但经营期间面对家庭和人手的问题,决定在2011年将茶室顶让出去,受限于新山市政厅的条例,所以新东主依然沿用南园的老招牌。”

他说,他从小在淡杯长大,印象最深刻是大雨后的淹水场景,小时候也帮忙茶室送咖啡到毗邻的邮政局,拿一本555的簿子记账;记得有一年这里兴建讯号发射站,一批日本技术人员时常光顾茶室。

他透露,戏院、商业街和美食带旺淡杯的人潮,每当有大明星来登台时,商家的生意更是火热,而小贩中心就在茶室对面,小贩中心不设有厕所,所以食客都会到周围的茶室借用厕所。

他指出,淡杯也是个龙蛇混杂的地方,那个年代私会党横行,外地人坐在小贩中心用餐,肯定有被私会党收保护费的经历,茶室业者面对类似事件,还必须出面制止。

【这些人那些事】淡杯小贩中心茶餐室美食,勾起一代人的味蕾记忆
黄俍发:南园从50年代就在二巷开业。(谢伟健摄)
陈彦华:煮叻沙煮了一辈子

香格里拉淡杯叻沙传人陈彦华(71岁)透露,她的父亲于1955年在淡杯丹柏华小食堂起家,看准60年代宝石戏院开幕后的商机,转而以牛车档在戏院旁讨生活,1968年才搬迁至淡杯小贩中心。

她表示,宝石戏院外当时只有数个牛车档,售卖叻沙、云吞面、沙爹及豆腐水等小吃,政府为整顿街边小贩,就在戏院隔一条马路的位置兴建小贩中心,但设施非常简陋,小贩们都不愿搬进去。

她指出,官员看小贩许久不迁移小贩中心,警告若再不搬迁,将把保留的摊位转给其他有意者,街边小贩这才妥协迁入,小贩中心有24个档口,分别为华裔12档、巫裔11档及印裔1档。

她说,档口售卖叻沙、罗惹、烤豆腐、鱿鱼蕹菜和鲜蛤,吸引大批友族同胞光顾,虽然香格里拉曾多次搬迁,但老顾客也一路追随,可惜当年三大种族一起在小贩中心相融的光景已不复存在。

“我煮叻沙煮了一辈子,对味道有严格的要求,这些年有不少人想购买叻沙秘方,但煮叻沙需要经验的累积,不然煮不出水准还砸了招牌,加上年轻人不愿接手,所以现在已退休‘收山’了。”

【这些人那些事】淡杯小贩中心茶餐室美食,勾起一代人的味蕾记忆
陈彦华:小小的一碗叻沙养活几代人。(谢伟健摄)
 
黄秀珍:最不舍得淡杯人情味

淡杯老荣记店主黄秀珍(68岁)表示,该店的招牌菜有福建面、招牌猪手和苦瓜鱼头等,这半世纪都亲力亲为保留老招牌的好味道,许多老顾客都会寻觅当年的淡杯美食,也借此维系新村的人情味与记忆。

她透露,她是出生在淡杯二巷的当地人,而老荣记于1970年开始在淡杯一巷营业,之后曾搬迁到光华茶室和万里茶室,与淡杯有着20年的深厚情感,最后于1991年在皇后花园落脚自今,这一晃也过了30年。

“我最不舍得淡杯的人情味,那个年代通讯不发达,离开一个地方意味著与老朋友失联,当看到多年不见的老顾客带着孩子和孙子再度光顾时,五味杂陈的感觉涌上心头。”

她说,淡杯是人潮聚集的旺区,小贩的竞争也异常激烈,食物要维持一定的水准才能生存,记得有摊贩为了一杯甘蔗水的生意大打出手,但一切过往只能追忆。

【这些人那些事】淡杯小贩中心茶餐室美食,勾起一代人的味蕾记忆
南园茶餐室于1961年的店屋买卖文件。(受访者提供)
【这些人那些事】淡杯小贩中心茶餐室美食,勾起一代人的味蕾记忆
南园茶餐室的初代负责人是黄儒森的妻子徐亚三。(受访者提供)
【这些人那些事】淡杯小贩中心茶餐室美食,勾起一代人的味蕾记忆
1960年代的新山未有大型酒楼,结婚都在茶餐室宴客。(受访者提供)
【这些人那些事】淡杯小贩中心茶餐室美食,勾起一代人的味蕾记忆
1968年的淡杯露天小贩中心设施简陋。(受访者提供)
【这些人那些事】淡杯小贩中心茶餐室美食,勾起一代人的味蕾记忆
淡杯小贩中心翻新后,改成砖头搭建的小店面。(受访者提供)
【这些人那些事】淡杯小贩中心茶餐室美食,勾起一代人的味蕾记忆
陈彦华(左二)年轻时烹煮叻沙的英姿。(受访者提供)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