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Singpass

(新加坡18日讯)新加坡一名男子发现住家地址在不知情下被篡改,个人银行户头也几乎被关闭,让他相当无助,也无能为力。 《8视界新闻网》报道,新加坡移民与关卡局发现不法之徒企图更换99人的登记住址,并成功更改其中71人的住址,从而控制了16个Singpass户头。 新加坡移民局已联系这99人,以核实和恢复正确的地址,也为他们更新身份证,新身份证将有新的发行日期。为安全起见,新加坡科技局也暂停他们的Singpass户头。 四十多岁的陈雷蒙(译自Raymond Tan)是其中一名受害者,他得知自己在政府系统中的个人资料可能被欺诈者访问和更改,令他感到不安。 虽然,Singpass户头的暂停给他带来不便,但最大的冲击在于他的个人银行户头几乎被关闭。 度假前发现不对劲 去年12月30日,陈雷蒙在新加坡机场购买旅行保险时,首次发现情况不对劲。他使用MyInfo自动填写表格时,发现住址被改为新加坡联邦通道的一个组屋单位。 他立即通报Singpass,选择让当局冻结他的Singpass户头,并同意采取额外的安全措施,要求通过视频电话恢复户头。 尽管如此,他在度假期间依旧满怀疑问与不安,担心户头被入侵,还有其他东西也受影响。 直到1月11日,新加坡移民局披露,不法之徒利用当局的线上服务漏洞篡改了住址,陈雷蒙随后获得一张新的身份证。 给生活带来种种不便 虽然,陈雷蒙理解在调查期间需暂停他的Singpass户头,但这种情况还是给他的生活造成了一些干扰,包括无法通过Singpass验证,获取女佣体检所需文件,也无法在岳父的持久授权书中,继续担任被授权人。 持久授权书是一份法律文件,允许年满21岁的心智健全者(即授权人),自愿委任1人或多人(即被授权人),在授权人日后失去心智能力时,代为处理涉及个人福利或财产的事务。 雪上加霜的是,陈雷蒙分别在1月27日和29日,发现自己两家银行的个人银行户头被审查。 最令他震惊的是,其中一家银行在本月3日来信称,由于情况发生变化,他的户头将在14天内关闭。不过,银行最终改变决定,于本月13日通知他,户头不会被关闭。 银行:出于风险管理目的而关闭户头 该银行回复询问时说,银行出于风险管理目的审查客户的户头,有时也会因可疑活动或执法要求而关闭户头。 该银行集团的金融犯罪合规部反欺诈主管蔡比弗(译自Beaver Chua)说,一般来说,当一个户头被标记为可疑户头时,银行会立即冻结该户头,防止潜在的滥用或保护客户免受未经授权的欺诈交易影响。 他表示,银行之后会审查,以确保准确性。在此过程中,银行不能透露具体细节,因为这样做可能会影响调查。 一旦审查结束,发现客户的户头符合要求就会解除对该户头的冻结。反之,账户则将被关闭。 另一家银行也表示,银行通过与新加坡监管当局和执法机构合作,积极主动打击欺诈行为。 “我似乎无能为力” 即使解决了银行问题,陈雷蒙仍然保持警惕。 就在上周,他收到一家保险公司的通知,说他的联系方式更改了,这也令他接到一连串的电话和电子邮件,直到保险公司确认这是一个“故障”。 他仍担心个人信息会落入骗子之手,以及这可能对他和家人产生种种影响。 “如果这个人能更改我的地址,他是否还进入我户头的其他部分?如果他掌握了我的所有信息,他会怎么做?他能伪装成我吗?在这点上,我相当无助,似乎无能为力。”
1月前
2月前
(新加坡17日讯)滥用新加坡移民与关卡局网上更换住址功能,擅自更改受害人的注册住址,以控制对方的注册电子政府密码(Singpass)户头,3名男子今日在涉嫌非法获取他人个人信息,或未经授权透露登录代码等相关罪行被控。 《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移民局本月11日在新闻发布会上揭露,有不法分子利用遭窃取或滥用的Singpass户头,更改受害者的住址。 当局当天已全面暂停网上更换住址的服务。 新加坡警察部队和移民局合作展开调查,来自刑事侦查局和警察情报局的六十多名警员根据情报,于本月11日至13日进行全岛逮捕行动。 其中3名被逮捕的男子已于今日面控,他们是许宏言(26岁),黄伟昌(30岁)和阮文飞(38岁),3人各自被控一项抵触滥用电脑法令的控状。 控状显示,黄伟昌被指于2024年10月1日左右,教唆他人透露一组6位数的密码,后利用信息登入新加坡移民局网站,未经授权窜改用户的注册住址。 阮文飞则被指于2024年11月,向他人透露许宏言的Singpass个人资料。许宏言的资料后来则涉嫌被他人用于登入移民局网站,用于窜改许宏言的注册住址。 许宏言则被控于2024年12月16日,涉嫌向阮文飞透露自己的Singpass个人资料。 目前被还押的3人通过视讯出庭面控,控方在庭上申请继续还押被告一周,期间可允许带他们外出调查。控方也指出,3人的案件相信涉及非法团伙活动。 法官批准控方申请,将3人的案件展期至1月24日过堂。 根据新加坡法律,抵触滥用电脑法令若罪成,违例者可判最高1万元(新币;约3万2955令吉)罚款,或最长3年监禁,或两者兼施。(人名译音)
2月前
7月前
7月前
8月前
12月前
1年前
1年前
(新加坡13日讯)每开一个银行户头就可获得800新元酬劳,青年经不起怂恿,还游说身边的朋友和陌生人也去开户头,酬劳再对半分。他认为这是“双赢”局面,却不慎沦为钱骡。 《新明日报》报道,扎克是在17岁时,在Telegram聊天群组看见一则广告,注明只需帮忙开设银行户头,就可获得赏金。 他随后联络贴出广告的男子,对方告诉他所有银行户头将用作投资用途,并答应每开一个户头,就会付800新元给他。 不疑有诈的扎克分别开设了大华银行和华侨银行的户头,把对方给他的款项都存进这两个户头里,并把银行卡和户头资料交给对方。 如今19岁的扎克接受访问时说,当初除了自己开户头,也游说身边朋友和陌生人帮忙开银行账户。 “我都会把得到的赏金分一半给帮忙开户头的人,这对我来说是双赢局面。” 扎克说,他在短短两个月内,就赚了2800新元。岂料在2021年9月,他被3名便衣警员上门逮捕,才意识到自己被利用,成为非法集团的钱骡。 “我完全没意识到所开设的账户,是被用来进行诈骗,我不知道自己正害着其他人。” 扎克承认,虽不知自己沦为钱骡,但对方让他能轻松地在短时间内赚取一大笔钱,却又不肯透露真实姓名,这举动曾让他起疑心。 通过Telegram找目标 诈骗团伙通过聊天平台Telegram寻找目标,有10多个群组求购银行和政府电子密码Singpass。 2022年新加坡诈骗金额高达6亿6070万新元。诈骗份子常雇用年轻人为钱骡,利用他们的户头进行转账和洗钱等活动,目前在聊天平台Telegram上此类现象愈加普遍。 根据调查,新加坡至少有14个Telegram群组承诺以现金买下公众的Singpass户头,也有至少5个公开群组指明买下银行和Singpass户头。 诈骗团伙对不同银行户头承诺的报酬从数百到数千新元不等,对Singpass开出的报酬甚至高达7500新元,因为后者的用途更为广泛。 专家指出,诈骗团伙之所以寻求众多户口,主要是便于分散转账,避免引起银行和有关机构的注意。 过去3年    近2万人被查 过去3年,有超过1万9000人涉当钱骡而接受警方调查,但只有少于250人被起诉。 在现有的法令下,警方须证明钱骡“知法犯法”,在明知道或有理由相信参与的金钱交易与犯罪行为有关的情况下还洗黑钱,才能提控他们。 但由于证明这点较为困难,2020年至2022年间,只有约1%的钱骡能被取缔。 在警方的一项样本研究中,过去3年,113名钱骡中,约45%的钱骡年龄在25岁及以下。 为了加大执法力度打击诈骗罪案,新加坡政府于今年5月修订贪污、贩毒和其他严重犯罪(没收利益)(修正)法案,以及滥用电脑(修正)法案,预计约半年后生效。 两项法案生效后,新设罪名包括鲁莽洗钱、疏忽洗钱,以及协助他人保留犯罪所得利益,使涉当钱骡者接受调查时更难撇清责任。  
2年前
(新加坡15日讯)508名男女涉嫌诈骗或非法放贷活动被警方调查,其中年龄最小的嫌犯仅14岁,涉案总金额逾1430万新元。 《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警察部队昨天发文告说,勿洛警署警员于7月3日至12日展开为期10天的执法行动,介于14至71岁的340名男子和168名女子,因涉及超过2600起诈骗和非法放贷活动,目前正协助警方调查。 文告指出,其中360人因涉嫌参与电子商务、投资、求职、技术支持、网络钓鱼等诈骗案受查,他们也涉嫌参与1400万新元的洗钱犯罪活动。另148人则因涉及借贷诈骗以及大耳窿活动,被警方调查。 上述508人当中,有57人因涉及非法放贷活动和欺诈罪最终被捕。 警方的调查还在进行中。 调查:半数受害者损失至少千元 根据刑事法典第420节条文,诈欺罪名若成立,可面对最长10年监禁和罚款;洗黑钱罪成可面对监禁最长10年或罚款最高50万新元,或两者兼施。 根据放贷人法令,协助非法放贷一旦罪成,初犯者将面临最长4年监禁,罚款3万至30万新元,以及最多6下鞭刑;重犯者将面临最长7年监禁,罚款3万至30万新元,以及最多12下鞭刑。 勿洛警署署长王兴顺助理警察总监在文告中呼吁公众保持警惕,并感谢警员合力将涉案者绳之于法,阻止更多受害者落入圈套。 “警方将严正看待所有违法行为,也提醒公众勿向他人提供银行户头、电话号码或Singpass户头,以免坠入骗案,沦为骗子的同伙。”
2年前
(新加坡13日讯)新加坡警方提醒公众警惕新型诈骗模式,不法之徒以问卷调查为名,骗取受害者的Singpass个人信息,并用其开设银行户头进行违法活动。 《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警察部队昨日发出文告,提醒公众提防一种新型诈骗模式。 在这类骗案中,骗子会引诱受害者扫描Singpass的QR码,并在他们不知情的情况下授权开设银行户头。随后,骗子利用其银行户头进行违法活动。 自2023年4月以来,已有至少5人误坠此类骗局。 警方提醒公众,骗子将冒充银行员工或代表银行的营销公司,诱骗受害人参与在线问卷调查,声称完成后将给予报酬。 受害人通常会通过WhatsApp等应用收到问卷调查信息,完成问卷后,诈骗者会通过WhatsApp发送一个Singpass的QR码,声称是银行验证过程所需步骤,以获得问卷结果并支付相应奖励。 如果受害人扫描,并在Singpass应用上确认身份,就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授权骗子使用其MyInfo数据,并在其控制下开设银行户头。 这些银行户头随后会被骗子滥用,用于进行违法活动或洗黑钱转移犯罪所得。 受害者往往只有在银行通知他们户头交易异常,或在Singpass应用收件箱中收到有关其个人信息被索取的通知时,才意识到自己已上当。 警方强调,公众不应扫描任何由他人发送的Singpass QR码。 此外,Singpass不会通过短信或WhatsApp等应用发送二维码和网页链接。 公众若欲了解更多防范骗案信息,可上网或拨打反诈骗热线1800-722-6688查询,或到https://go.gov.sg/even-safer-singpass了解如何保护Singpass户头。
2年前
2年前
(新加坡3日讯)一对男女把Singpass资料交给不法分子开设银行户头洗黑钱,结果一人仅获得200元(新币,下同)酬劳,另一人则分文未得,还被控上庭。 《联合早报》报道,17岁青年和18岁的法哈娜于昨日各承认一项滥用电脑法令的控状,两人因协助钓鱼骗局而被控上庭,另有6名青年涉案,至少有60名受害者被骗,损失金额超过6万元。 根据儿童与青少年法令,媒体不得报道未满18岁者的资料。 案情显示,17岁青年今年2月在社交媒体上,接到名为“Fael”的陌生人发来的短信,对方声称愿意买下青年的Singpass资料。 青年曾收到当局的短信提醒他不要把Singpass资料交给他人,他也知道对方会利用Singpass来犯案,因此未加理会。不过,青年抵不过对方的纠缠,答应交出Singpass资料以换取800元(新币,下同)酬劳。 然而,“Fael”后来声称无法登录青年的Singpass账户,因此将资料“退货”,也未支付800元给他。 青年后来发现自己的Singpass被注册在一个电话号码下,于是质问“Fael”,但“Fael”却失联了。 调查显示,青年的Singpass被用来开设一个银行户头,接受来自钓鱼骗局受害者的1000元骗款,青年自始至终都没收到钱。 至于法哈娜,她今年6月在社交媒体上,看到“Fael”打广告招人赚快钱,于是联系对方。对方当时称若她交出Singpass资料,可获得高达600元报酬。 法哈娜于是将Singpass售卖给对方,但她最终只获得200元。她的Singpass户头后来被用来开设4个银行户头,所幸银行察觉蹊跷及时停止转账,受害者因此没有蒙受损失。 两人认罪后,法官要求提呈缓刑监视报告,案展9月下判。另外6人的案件将分开审理。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