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酒精

1星期前
有一阵子发现,自己很常不自觉说出以“我很讨厌”为开始的话。句子各式各样,可以是讨厌他人的举动,或是讨厌自己又不如预期了。 是怎么发现无意识养成的习性呢?首先,是通过一个朋友。跟她在一起的时间里,她总是大声嚷嚷着自己的边界与习惯,像一头母狮子在领地里插下旗帜,示意警告——未经允许不得进入。一开始自是不由得佩服,一个人妥善管理社交圈子,要与不要都粒粒分明。直到好几次,她抱怨着:“我最讨厌别人碰我!”与此同时她的双手拍打着我的臂膀,霎时我醍醐灌顶,想着——朋友其实不就是一面镜子吗? 这话是米兰·昆德拉说的,当然原话还更功利一些,他写:朋友的唯一功能就是镜子。一个标榜着讨厌被人碰的人此刻正触碰他人;看着她,我便像看着娃娃镜里的自己,脸型身体还显得臃肿扁胖。后来当我每一次说起这句话,都会不自觉想起她。 有时,我们的“有所讨厌”背后,往往就住着自己的影子。一如,当我因一个人的自私而讨厌,却没有发现自己某种程度也是自私的人。会不会以为讨厌着的他人,似乎只是那个没办法接受的自己?或截然相反的轨迹—— 下笔写这篇文章之前,花了好多时间想自己说过哪些离谱得极欲删掉的话。平日避重就轻,多是玩笑废话度日;且沉重的话难说,说出来亦覆水难收。但在回忆的过程中,难免想起一些天意弄人的趣事。 幼时父亲做生意,收入总有起落。他是个极度需要自由与自尊的男人,在一份工作里找不到认同感便会辞去。三几个月换一份工,家里便永远像在乘船。我们的房子、车子、学校几乎都漂浮一般,每晚他喝醉回来便在厕所吐。 后来我也试过在外头喝得不能自已、失重,一如他整个偏离的人生。 妈妈循例睡前都要打电话给他,问他今天几点回家;答案是没有,只有无尽绵长的悬宕塞满寂静的睡房。有时是很长很长的待机声,最终传来——The person you call is unavailable, please try later。那人不在、不存在、没有、不能用。我们等等再试。 在那些幽深的夜晚里,我曾恶狠狠地对自己说,我讨厌死了那些喝酒的人,讨厌死了那些冒险创业的男人;且立誓长大以后一定要做个勤勉的打工族,朝九晚五每个月到时领薪——绝不,绝不自己做生意! 人最好不要立下誓言。在动漫里就有这么一支死亡Flag,起源于AVG游戏程式。说白了,就是“说完之后一定会死掉”的那种对白。不知怎么的,我就变成了那个没办法好好坐在工位上,每天按时定点到办公室上班的人;我也变成了那个需要靠酒精来帮忙自己度过一些时刻的人。 话总是说得太早。当厌恶如蛇草般蔓生,如流的岁月里,也会自土地破壳缠绕你的身体,诅咒一般无法退散。在不自觉的时候,人已然变成当初那个深深埋怨的ta。讨厌依然讨厌,然而好事是,你多了一份体谅——开始明白对方为何如此,或为何不。 学着遇到批评不急着辩驳 “我最讨厌……了”,这是吆喝抑或宣言?也许是自身边界或权益被冒犯,才有所厌恶。好恶分明很重要,边界模糊自然不可取;但我总在想,当那句话又蛇一样从口中滑出,作为自证,会否把喜恶放得太大?自我作祟,当你每个句子都以“我,我,我”开头,认识自我又变成聚焦在自己肚脐眼的事了。 跨年那晚,就和友人聊着新年期许。新的一年,不如就学着不要那么容易被人影响,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吧。但其实我们都知道,即使在这个变异的个人主义与平民社会之中,还是老话一句——自我即社会,他人又是另一个地狱了。也就是说,不在意别人眼光几乎不可能;且一旦过头只会变得狂傲自大,一切以“我”为标准。 在意还是在意,就像讨厌依旧讨厌;只是试着先放在心里,像一块酒饼静置发酵。遇到批评不急着自我辩驳,看看那不一样的美丽的东西,起初我们都因为陌生而抗拒。 言语有毒,喜恶一般,说着就会成真,而埋着便能化土。土里有生有死。
2月前
2月前
5月前
8月前
9月前
12月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摩洛哥吃什么?每餐必有:橄榄、黄瓜 、莴苣、甜菜根、红萝卜、西兰花、椰菜花、樱桃番茄;各类面包、煎饼。搭配果醋,各类橄榄油。还有大家都爱的鹰嘴豆泥。 也有米饭,但多是小米,没什么米香。也有我们习惯的大米,不过因为西班牙的影响,米心是不全熟带梗那种。就是西班牙海鲜饭paella 的 al dante 煮法。 肉食鸡肉为主。高级一点的料理,会有羊肉和牛肉。这里是穆斯林国家,猪肉少见。 大城市虽有中餐和日、泰等,但大都符合清真标准。非穆斯林是少数,如果卖猪肉,市场太小。当然,才去不到两个星期,这只是个人刻板印象。 如果你有一个中华胃,每餐都要米饭面食,酱油辣椒酱之类的,这里适合你来减肥。肉类大都炖得滚肉烂熟的,没有你熟悉的锅气。冷食也多,前菜冰冷,但又不是开胃的凉菜,而是没有生命的室温。 说是清真,酒精类是合法的,当然只限非穆斯林。一般只在高级餐厅,酒店找到。 意外的是摩洛哥也是葡萄酒产国,吃西餐时试过几款搭配食物,个人觉得比一些法国和南美新世界的出色。价格也合理,马币百多大元,已经不错。 啤酒更是精彩,这里的名牌就叫卡萨布兰卡,卖得比国际大牌子海泥根还贵,但入口清脆爽朗,啤酒花香悠然,酒体清盈,是喝过最好的啤酒之一。 餐厅价格奇贵,一杯马币三四十左右,超市价格只是三成。零售则要去大城市的大型超市。初入法资超市家乐福的酒品部,整个小仓库般规模。酒类一应俱全,琳琅满目。价格比我国便宜。 感觉就像大妈看到小鲜肉:怎一个亢奋了得。
1年前
(新加坡23日讯)新加坡交警凌晨在全岛多个地点取缔酒驾人士,逮捕了18人。一名马赛地女司机明明车上有人可以开车,她却仍酒后驾驶,结果当场被捕。 新加坡交警今天(23日)凌晨在全岛多个地点设置路障,盘查经过的车辆,取缔酒驾人士,媒体也受邀到场采访。 在取缔行动中,警员会先使用手提测醉器,初步检测司机是否喝了酒。如果仪器显示司机车内空气和呼吸中含酒精成分,警员就会要求司机下车,在路边吹气测量体内的酒精含量。 如果酒测没过关,司机将被逮捕,押送到交警总部。如果同行者或亲友无法前来把车开走,交警也会扣留车辆。 两颊泛红步伐踉跄仍开车 《8视界新闻网》记者在克里门梭道(Clemenceau Avenue)现场直击,凌晨3时10分左右,一辆蓝色宝马轿车的女司机因没通过手提测醉器检测而被令靠边停车。 她下车后走路摇摆,步伐踉跄,两颊泛红。她在警员反复解释酒精检测仪的操作原理和方法之后,都无法吹出足够的气体,直到约20分钟后,经过多次尝试才终于完成检测。 结果显示,她呼出的气体每100毫升中的酒精含量超过35微克,属于酒驾。 女司机返回车上与前座一名女子沟通如何将车开走后,被女警搜身上拷。据观察,她一度分不清左右,当女警指示她向右走时,她竟然左转。 凌晨4时左右,一名男子前来办理手续,将这辆车开走。 称食物或影响检测结果 凌晨3时40分左右,一辆载有5人的白色马赛地轿车也被拦截。 女司机没有通过初步检测,下车后还解释说可能是因为吃了会影响检测结果的食物,所以要求在旁边等待片刻。 然而,过了约15分钟后,她进行了吹气检测,结果还是超标,她被当场逮捕。 同车的一名男子随后把车开走,相信他没有喝酒,能清醒驾驶。 据观察,女司机神志清醒,有条不紊地和同车人商量后续安排,包括由谁将车开走,以及由谁前往交警总部保释她等。 被捕者包括70岁年长司机 除了上述两名女司机,交警也在其他地点逮捕另16名涉嫌酒后驾驶的司机。 根据警方文告,共有56名司机接受检测,10男7女因酒后驾驶被捕,他们的年龄介于23岁到70岁。 另外,一名35岁男司机因未按要求提供呼气样本供分析而被捕。 根据新加坡《公路交通法令》第67(1)条文,酒驾的罪名一旦成立,可被判罚款2000至1万新元(约7000至3万5000令吉)、坐牢不超过12个月,或两者兼施。 重犯者可被判罚款5000至2万新元(约1万7500至7万令吉)、坐牢长达2年,或两者兼施。 违例者也可能被吊销所有级别的驾驶执照。
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