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邮差

4天前
课堂古文教学,宋代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分组呈堂结束后的补充时段,提醒大家看到古韵文内有长短亭,则诗歌内容多与告别有关。我轻哼李叔同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大伙蹙眉头,看来是没听过。毕竟诗词语境离他们太遥远。给大伙说明,古时候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类似我们半岛高速公路的休息站。有的站比较大,设有多家油站、有祈祷室或拥有多个贩卖食物的档位供选择的食肆、有提款机服务等,可当作是古代的长亭。本地高速的大型休息站每60公里一个,统称kawasan rehat。一些路边站(hentian sebelah)比较小,仅有厕所及小亭子供旅人休息。本地高速公路每15公里一个路边站,就像古时的短亭。大伙听罢这比喻,频频颔首,果然孺子可教也。 小时候的志愿是当邮差。想像自己将信件或包裹传送到人们手上,信笺满布写信人的字迹与情怀,不管报喜报忧抑或话家常及通知事项,收信人阅读信件时的雀跃欣喜或悲伤忧郁,心中暗忖立志要当个传信人。某年长假在台湾独骑单车环岛时曾参观邮政博物馆,花一天时间慢慢走,收获满满的学习之旅。位于台北闹市高四层楼的建筑,各楼层的展览和资料说明仔细,从中得知邮政制度始于西周,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大量信息得传递,衍生信夫驿史等职业,人们每隔十里设置亭子,供传信人休息歇脚。想像古时人们骑马风尘仆仆披星戴月沿途在长亭歇息,多么让人向往。自己在小城素来以脚车代步,兴许可以考虑课余兼职送快递,骑车运动之际又可派送物件带给收件人欢乐,这看来可行。 隔年要寄给华文班学生“写信给十年后的自己”信件,因家里收藏信件的壁橱遭白蚁大军侵袭抢救不及,好些信封被吞噬受损,怕如往日邮递到不了,我决定自己派信。有些学生住得远,离小城10公里的龙村以及13公里的占美新村,3天时间断断续续,总算将所有信件送到少年人家中。那阵子天气阴晴不定,送信时太阳高挂空中热得毒辣回程却又细雨绵绵,我停在途中的路边小档喝茶或停在亭子避雨,边回想台湾邮政博物馆的念想,笑翻去,还真的一了当传信人的夙愿啊! 睡前要让自己心情平和 某年在泰北偏远的山区单骑一个月,由清迈开始骑行多山多岭的湄宏顺大环线一圈,几天翻山越岭后来到最后一段,往泰国最高峰海拔2565公尺的以他侬山路段。最后两公里异常吃力,我踩着沉重的步伐推动单车缓步上山,经过一处卖咖啡的档子,白发妇人走出来递给我一杯百香果饮料,口操简单英语rest,rest,叫我休息。那天早晨自几十公里外的眉占Mae Cham出发,骑行到以他侬国家公园已气喘吁吁,盖因那一段的坡度异常陡峭。妇人的金黄果汁,旅途中的温暖瞬间;那间咖啡档,是难忘的驿站,让我卸下骑行的疲累,静静享受片刻的安宁。 过去10年的长假短假,我或带上单车或拎上背包,踏上一段又一段的旅程。年尾长假通常直接在异国他乡呆上一个月。某年深秋的北平背包行,走完故宫圆明园十三陵及名人故居等主要景点,我参加当地户外走山队伍的活动,到北京市郊门头沟的京西古道徒步健走。京西,京城西部的山,京西古道为主要大道,连接纵横南北各条支线的道路。古道上密集的大大小小古村落虽已因岁月淘洗而仅余断垣残瓦,有些较大的据点仍有客店经营,一如旧时的古道驿站,让我坠入时空隧道仿若回到那商贾络绎不绝的久远年代。 印象深刻来到漫山遍野金黄色草甸的黄草梁,层层枯黄的草坡,站在古道中一座重建的小亭内等候队友,举目远眺,忧来无方,突然有淡淡的哀愁。在那记起家乡小城的葱葱郁郁南峇山,记起李白的〈菩萨蛮〉一词,“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或许那一年离家太久太频密或许琐碎事挂心头或许只因走得疲累,在古道长亭,我深深思念远在南方赤道的故乡小城。 我常鼓励少年人,尽可能在每一天生活中反思。每晚睡觉前让自己安静下来,观视己身,感受自己的心感知自己的情绪。回忆一天里的美好时光,感恩遇到的人事物。遇到不快之事,学习放手任由它去。白天很多时候我们因事情太多,做这个想那个,思虑过甚无法专注。当你习惯让自己反思沉淀,你会发现,生活中人们每一句真诚的话语,都会在我们心的驿站中留下深深的印记,成为我们向前迈步的动力;生活中遇到的挑战与风雨,随着我们的努力克服与解决,则将会使得我们的心变得更加坚定。 旅途中的驿站或长亭短亭,给予旅者安定的时刻充电后继续出发;心的驿站,给予我们安静温暖的精神空间,休整后在人生道路上前进得更笃定。
2星期前
农历新年期间和英国大学的友人聚餐,席间有人提到在网上订购榴梿,没想到送货上门的竟然是个猛男,让她惊为天人。由于她住的社区是我曾经住过多年的地方,我立刻联想到:“Alan Yun?”果然是。 我和Alan Yun袁锦伦并不相识,因为不爱榴梿所以也没跟他买过榴梿;只是曾经看到他在社区公园跑步。我倒是对他曾经在一支广告里饰演邮差这件事印象深刻,虽然已忘了是什么产品的广告,也不记得广告剧情了。 过了很多天后突然想起,在网上翻出了那支陈年广告。原来是洗发水广告,还是已故的知名导演Yasmin Ahmad的作品。这支以邮差为主角的广告,是以意大利电影 Il Postino(中译《事先张扬的求爱事件》)为灵感而创作的吧?毕竟,除了主角同样是邮差,背景音乐也取自后者。 《事先张扬的求爱事件》,还有另一部意大利电影《星光伴我心》(Cinema Paradiso),是当年让我喜欢上意大利的原因。 《事先张扬的求爱事件》的主角,每天送信给流亡意大利小岛的智利诗人聂鲁达,两人后来成了朋友。聂鲁达还教他写情诗,邮差先生用情诗追求心仪的女生。我是从这部电影学会metaphor(隐喻)这个字;有好几年还因为这部电影而觉得邮差是一份浪漫的工作。 邮差要骑脚车送信才浪漫 当时被朋友笑说我神经病。想想也是,邮差要骑脚车送信才浪漫;但在马来西亚的天气下,骑脚踏车送信会热出一身臭汗,一点都不浪漫! 正好在读着的日本小说《如果这世界猫消失了》也来到了尾声,作者再次提起“我”的工作是邮差。书的开头有提到,但后来的内容并未触及他的工作,我几乎都忘了。 “贴上邮票,送出去。将信息传达。那一定是温暖的气息。吹着吹着,连自己也被温暖了。想传达的想法由我来运送。温暖地静静地,往幸福的地方去。”——这是“我”在最后想起自己选择邮差这份工作的初心时的感想。 这么说来小说的主人翁也是因为某种浪漫的情怀,而当起邮差的。 只是,30岁的“我”突然被诊断出脑里有颗瘤,活不过半年。看完医生回到家时发现来了个不速之客——一个长得跟自己一模一样,性格、作风和打扮却完全相反的人,一个自称是恶魔的人。恶魔告诉“我”第二天就是他的死期;但是,恶魔向他提出一项交易 ——让这世上某件东西消失,就可换取延长一日寿命。 对于这本川村元气的小说处女作,如果中间画条线,一边是喜欢/欣赏,一边是不喜欢/不欣赏,我还真不知道要站哪边好呢。 我喜欢书里偶尔出现的幽默,如被告知余命最多只剩半年时,“我”首先想到的是还差一个印章就能获得一次免费服务的按摩院积分卡,还有刚添购的卫生纸,因为都来不及用了。作者想传达的主旨似乎是他反复强调的“要得到什么就必须失去什么”;然而,给我较深印象的却是“失去时才懂得珍惜”。这个人性的坏习惯虽是事实,读来却感老生常谈,有点无趣。 而且,“我”的内心戏也未免太多了。我知道自己没资格说(深感庆幸),只是已经来到死亡悬崖边的人,以身边重要的东西交换几天活在这世上的时间。虽然最后他的确是有去见了想见的人,做了该做的事,他过多的内心纠结我读得有点累。或许是我不够同理心,也可能是自己婆妈性格的投射?
3星期前
4月前
4月前
6月前
9月前
9月前
9月前
9月前
12月前
1年前
(马六甲21日讯)一个住家拥有3个地址?疑格西当花园第2/7路的路牌近期遭轿车撞坏,邮差无法准时送上邮件,其中一位住户每周都会寄来的周刊更是累积5期才一起送至其住家,导致其“周刊”变“月刊”! 林玉枝:花园易名 住家拥3地址 就居于格西当花园长达12年的林玉枝(50岁)指出,其住家共有3个地址,从早期的东圭纳、峇章,如今易名为格西当花园,因此其水电单及身分证地址都是不一样地址,同一间住家却有3个地址。 她表示,4月份的开斋节期间,因为连续长假,很多住户的家人回家过节,导致花园住宅区停放很多车,有关路牌却在遭到轿车撞坏后不翼而飞。 须到邮局领邮件 她说,这段期间,很多邮件无法送至其住家,快递员也无法找到其地址,唯有自己到邮政局领取邮件。 “一些外卖员也因为无法找到我们的住家,无法送餐过来。” 林玉枝是于今日向哥打拉沙马那州议员刘志俍反映此事,希望有关当局尽快重设路牌。 此外,她说,该花园可以通向多个道路,包括安妮卡花园、峇章华小、华文中学及敦都亚中学等,因此道路四通八达,而其中一个三岔路路口原本设有凸面镜,方便驾驶人士查看车辆,但是才设立不久就不见了。 刘志俍表示,本身也接到另一名居民投诉指,该居民有订阅周刊的习惯,但是5月份的周刊却迟迟没有送到,并累积了5期周刊才一起送至。 “我已经向邮政局反映此事,之后也恢复正常。” 刘志俍要求市厅重设路牌及凸面镜 针对该路牌问题,刘志俍也表示,他将联络马六甲历史城市政厅派员反映情况,以便重新设立路牌。 “根据现场观察,该花园的两个凸面镜,一个不见了,一个则已经模糊不清,因此我会要求有关当局重新设立。” 他也表示,该花园之前有段长约80呎的沟渠年久失修,积水养蚊,经过他反映后,当局已经在上个月花费4600令吉进行提升工作,如今已经竣工。
2年前
农历新年过后,儿孙都回去工作所在的国家了。 这几天下着牛毛细雨,让我更加思念他们。正望着天空发呆,邮差来了,他停下摩托车,把几封信交给我,打个招呼就走了。忽然从信封中掉出一张明信片,上面有台北两字的美术地标图画,另一面则潦草的写着几个字,抬头称呼是:爷爷奶奶,再加上一个爱心图。明信片上写道: 爷爷奶奶你们好吗? 应该我2月就会回去陪你们了。 祝健康平安 没有寄信人的姓名和发信日期,语焉不详。不过,我猜想是上两个星期回台湾的长孙寄来的吧! 记得50年代末,我还在念小学时,父亲吩咐当时念初中一的大哥写一封信给外祖父,他开头的称呼是:外祖父大人膝下。 我想不通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难?什么大人,什么膝下?这样多文言文,又要注意称呼又要遵守格式,诸多限制,真麻烦! 念小六时,学校有一门课“尺牍”或“应用文”,教的就是写信的格式:尊称要放高放大、自称要放低缩小、又问金安又祝福、承前要台鉴、启后要顿首等等,繁文缛节,我觉得很辛苦,还好一个星期只上一课。 外祖父收到信后很高兴,又称赞又夸奖,他特别疼爱我的母亲以及我大哥这个长外孙,还拿着那封信给任小学校长的姨丈看呢! 大哥高中毕业后去新加坡工作,一天下午,父亲收到他寄来的一封信,高兴地递给我看。我还记得其中几行字:儿为生活远走他乡,未能承欢膝下,深感不安! 大哥喜欢写作,高中时还写过一篇散文〈又是清明节了〉,以笔名张长野在《南洋商报》的《商余》副刊发表,让小镇的记者、文人感到惊讶。我会爱上文学写作,也是受到他的影响。 70年代末,为了生活,我每个月从南方开车在沿途的市镇推销产品,走走停停到北马,中途在吉隆坡过夜。晚餐后抽空去苏丹街的书店逛逛,看看有什么合心水的书籍,顺便买一张明信片,回到旅馆写几行字,再写上家里的地址,第二天一早出门前请柜台替我寄出。 同事小刘看在眼里,好奇地说:“生意难做,每天都要面对刁难的顾客,你还有这样好的心情?这样的闲情逸致?” 明信片有两大疏忽 当时还没有手机,打电话又很不方便,只好用明信片寄回家里聊表思念之情。信上是写给大儿子收,让他增加生活情趣和一些常识。 一个星期后回到家里,明信片才姗姗来迟,当我从邮差手中接过再转交给当时念小学的大儿子,他好奇地问:“这是谁寄给我的?难道是爸爸吗?” 我哭笑不得,对当时的邮政系统感到无奈! 这次孙儿的明信片有两大疏忽,或许是他的父母为生活打拼,没有从旁开导。一是没有写上发信的日期,让我误会,以为他是在这次回来过新年之前寄出的。信中“2月”的前面应该写上“明年”两个字,免得让我以为他们又要回来,让我空欢喜一场。 无论如何,我还是期待收到儿孙们的来信,即使是一张明信片。虽然底下没有署名,没有“叩头”两个字,如果有加两个字“敬上”会更好!
2年前
2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