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营业额

(麻坡26日讯)行动党峇吉里区国会议员陈泓宾促请年销售额或收入15万令吉以下的微企和小商必须适应时代需求,学习采用电子发票,以增加营业额和生意量。 他说,尽管这些微企和小商获得豁免采用电子发票,但是为了增加营业额,微企及小商还是应该与时并进,适应电脑化的趋势与需求,学习采用电子发票。 陈泓宾日前出席柔北雪中炭之家主办的新春晚宴时强调,分阶段施行的电子发票已经是一项不能改变的措施,如果微企或小商无法发出电子发票,就很难接到大公司的订单,因为他们需要电子发票来报账。 他透露,峇吉里区国会议员服务中心将派人走入民间,指导弱势的微企和小贩采用电子发票,以免被时代所淘汰。 早前,该会署理主席刘维发致词时感激善心人士和商家捐助,使该会有足够的资金来推展教育与慈善事业,让更多弱势群体感受人间温暖。 席间,该会也发放1万6000令吉援助金给2所独中及13名弱势群体及病黎。 受惠单位包括中化中学获2000令吉及利丰港培华独中获1000令吉教育基金。此外,刘汉泉、林炳乐、黄伟伦、陈寿华、王培妮、巫锦发、郑秀美、李雪珠、李美花、吉拉、纳蒂妮、罗查娜及拉兹也各获得1000令吉援助金。 与会者包括主席黄庆俊、总务陈春益、财政李雄顺、理事林文德、陈文发、卓顺国、法律顾问郑志富、中化中学署理董事徐代荣及培华独中副董事长拿督郑亚玖。
1月前
我们作为消费者。这么多年来听过的涨价理由可多了。白糖张20仙,那杯Kopi O也涨20仙(仿佛我喝完整包白糖);汽油涨价,那杯Kopi O也涨价;最低薪金涨,Kopi O也涨;有时候,我想一些商家恐怕连鸡蛋涨价,都想用那杯Kopi O来回收他的成本。 今年的新年话题,我想大概率是离不开最近上市的华阳餐饮集团(以下简称 “华阳” ),上市首秀一度突破100%回报率,许多人以为可能会突破1令吉,最后还是以近100%的股价收盘。 就在华阳上市前几天,社交媒体得以看到他们的餐厅打算在农历新年征收15%的服务费,为期两天。不过,估计可能是受到许多网民的批评,也为了照顾即将上市的市场情绪,该集团发表声明,称不会在来临的农历新年调高服务费。服务费涨价之事就暂时告一段落。 不过,我们可以问一道问题,请问餐厅在这段期间调涨服务费至15%,是不是合理呢?为什么有些餐厅会想要在佳节期间提高服务费? 我能想到的理由,无非是员工需要在公假当天上班(前提是员工月薪不足4千令吉)那么他们可以领取加班费(Overtime)而且是3倍时薪。换言之,就是当天营业的话,工人成本会飙升。 除此之外,餐厅当天的人潮也有可能激增,不管是受到佳节气氛影响产生额外消费,或是其他餐厅休假,那些在公假营业的餐厅都会有额外的生意额。自然地,也有可能会需要员工工作更长时间,或者聘请临时短工。 既然华阳已经上市,许多财务数据都随着招股说明书公开了,我们就借此来剖析。 该集团的招股说明书里共披露了4个财政年(华阳的财政年截至为每年九月末)的稽查数据,我们就选择2024财政年的数据作为参考吧。 在2024财政年,华阳的营收为2.77亿令吉,减去0.16亿令吉的包装产品营收,店内的饮食营收为2.61亿令吉。成本方面,原材料采购共花去1.14亿令吉,劳动为0.36亿令吉。在那个财政年里,华阳的店面从11间扩张去17间。我们粗略地使用17间来计算吧! 以17间店铺来计算平均值,那么每间店铺的饮食营收为1,535万令吉,劳动力成本为211万令吉,原材料成本为646万令吉。以上这三组数字,我们再除以365天,那么平均一间店铺的流水差不多有4.2万令吉,所有员工成本将近6千令吉,而原材料成本将近1.8万令吉。 我们换算成比例吧!华阳平均一间店铺,其员工支出为该店营收的13%至14%,而原材料成本为该店营收的42%,因此店家的毛利有44%左右(尚未计算租赁费用等) 如果是佳节期间,假设全部员工都能够领取加班费,那么员工支出比例就会飙升至39%到42%(因为是三倍)。这么看的话,留给店家的毛利就会少很多。因此,纵使店家涨服务费,只是从10%到15%,多出来的5%其实压根儿无法弥补额外的劳动成本,对不?所以店家要调涨服务费也很合理,对不? 但是,这笔帐,我会算,你会算,你觉得店家就不会算吗? 我们非常清楚,佳节期间有营业的店家,有机会获得更多的营业额。就以华阳的数据为例,如果他们在当天的营收比平均值增加三成,就能够大大填补这个成本造成的毛利坑洞,对不?而且我也只是用一个粗略的平均值,并没有仔细划分个别店铺的占地面积,以及地理位置优势,相信一些超级旺店在佳节期间的业绩更不在话下。 我们从顾客的角度去思考一下,提高服务费,是不是师出有名? 很时候,佳节期间,人们在一家餐厅所逗留的时间往往会因为还有 [vip_content_start] 其他行程而缩短,进而提升店家的翻桌率。这些数据,我相信商家一定是有的。 更重要的是,公假时人潮汹涌,(几乎任何时候都是高峰时间),餐厅员工能够给客户提供的服务素质,大概率是下滑而不是提升。下错单、漏单、食物味道忙中有错、热饮变冷饮等,相信大家在不同餐厅都有过类似的经验。 因此,店家要在这个时刻提高服务费,实在有点让人难以信服。因为大家都会问,你凭什么? 如果商家真的觉得当天会人员短缺,要么就请多点人,要么就缩短营业时间。其实,这些都是商家可以考虑的。毕竟,你总不能将任何成本都转嫁消费者,对吧? 我们作为消费者。这么多年来听过的涨价理由可多了。白糖张20仙,那杯Kopi O也涨20仙(仿佛我喝完整包白糖);汽油涨价,那杯Kopi O也涨价;最低薪金涨,Kopi O也涨;有时候,我想一些商家恐怕连鸡蛋涨价,都想用那杯Kopi O来回收他的成本。 因此,我们已经听腻了各种创意借口。如果商家真的觉得在公假期间营业,吃力不讨好,其实大可选择休假,不是吗?反正没人逼你的,不是吗? 不过,既然华阳都已经公开说不会调高服务费,那么就皆大欢喜吧! 祝大家新年快乐!也希望大家在这个佳节期间能有愉快的用餐体验,没有商家向你收15%的服务费!
2月前
(拉美士30日讯)高架天桥导致拉美士市区商家生意大受影响,商家喊话有关当局进行3项交通规划,以减缓商家所蒙受的打击。 相关3项交通规划,分别为恢复上半段道路为双向车道、从丁能路下半段驶来的交通工具能在丁能路与依布拉欣路的十字路口右转,以及在拉美士往永平路电动双轨火车底下的捷径出口处设立告示牌。 拉美士市区商家向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表示,自从高架天桥工程动工后,丁能路上半段被改成单向车道,以致消费者必须绕一个圈才能抵达他们的商店,造成他们的生意遭到打击。 他们说,如今从丁能路下半段驶来的汽车,不能直接驶往丁能路上半段和右转往依布拉欣路后再前往马莫路和永平路,而必须取道大红花路后,再往丁能路上半段。 金店业者谢荣顺说,市区过去非常热闹,但如今却犹如死城,商家在下午5时30分左右过后就纷纷关门,而随着市区约三分之一的商店关门,旧市区仿佛已被遗弃。 “早在工程甫开始之际,面向联邦道路的永平路商家基本上可说是‘壮烈牺牲’了,消费者要绕很大的圈子才能来到商店,大多数的顾客都不愿前来。” 手机店业者徐汶胜指出,丁能路上半段、马莫路和永平路的商家饱受打击,越靠向联邦道路的商家就承受越沉重的打击。 他指出,商家的的营业额从工程展开以来,下跌了30%至50%,如果持续维持如今的交通规划,恐怕商家将面对更糟糕的局面。 “我们的生意受到影响,如今经济又不景气,可说是雪上加霜。拉美士市区闻名的手工包,顾客也因为交通规划的问题,找不到店家,而索性不来了。” 手机店业者郑子恩希望有关当局能够听到商家心声,重新规划市区交通,让市区商业活动得以恢复些许活力。 与此同时,永平路的一名摩托店业者甘凯恒表示,他早在工程动工时,就一再反映商家所面对的问题,要求有关当局关注,奈何问题至今仍旧没获得改善。 “由于道路狭窄,罗里要进出下货不容易,尽管有关当局加宽了道路,但加宽处仅只是填泥,而非铺上柏油,土地没多久就往下沉。” 商家促请国州议员必须关注交通规划,同时制定计划吸引人潮,避免拉美士市区变成死城。 马华彼咯州议员陈宗表示,他已经向昔加末公共工程局和拉美士县议会,反映拉美士市区商家针对交通规划的心声,并将于9月3日连同有关部门官员前往巡视,做进一步的探讨。 他同时针对高架天桥工程指出,承包商未有在拉美士警局出入口设沟渠涵盖,雨水将全部流向联邦道路。 “警局外路段是下坡路,若警局的雨水流向马路,加上上坡处的雨水往下流,如今的雨量非常大,恐怕会对道路使用者造成危险。” 他说,他已向公共工程局和拉美士县议会反映这个问题,要求加以关注。
7月前
11月前
11月前
1年前
那么,谷歌未来的竞争潜力还是广告吗?短期内,恐怕是的。道理也不难理解,因为这项业务里的不确定性优势是牢牢地握在他们手里,换作是任何人都不会放过这优势。 谷歌作为世界科技巨头之一,母公司Alphabet不久前公布了2023年第三季的财报,共录得697.9亿美元的营业额,其中有545.5亿美元来自于谷歌的广告业务(包括了搜索引擎以及各位在YouTube上看到的各种广告)。如果算上手机应用程序以及其他软硬件的营业额,统称为“谷歌服务”,这一项业务总营业额为619.6亿美元,占了整个集团的九成业绩。至于他们的云端服务录得74.5亿美元。 如果论营运盈利(Operating Income)的话,谷歌录得174.2亿美元,其中217.4亿美元的收入来自于谷歌服务这个板块,而云端服务只有1.9亿美元。其他业务则是有所亏损。由此可见,说谷歌是妥妥的广告公司也不为过。 谷歌在云端和广告业务面对什么样的竞争? 而在谷歌公布这项财报时,因为其云端业务不如市场预期,股价一度大跌6%。坊间有一种看法,认为人们不应该忽略谷歌在云端业务的发展潜力,加上云端服务具备更强的黏性,许多企业一旦决定了某家云端服务商,鲜少会更换。反之,谷歌的广告则让人烦不胜烦,消费者的喜好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发生巨大变化,广告业务的风险应该更大才是。 的确,如果我们是从这个观点来切入的话,谷歌的云端服务是有一战之力。但,现实世界是多维度的。 首先,单是以云端服务商市场的竞争来说,这里面就有亚马逊、Azure(微软)、阿里云、IBM、Salesforce、甲骨文,以及腾讯云等科技巨头。亚马逊作为龙头老大,其功能性优于谷歌;Azure则是借助微软的靠山以及价格优势,也是领先谷歌。 反过来说,如果说互联网的线上广告,谷歌无疑是龙头老大,尤其是他们的搜索引擎以及YouTube。当然,你也可以说受到抖音的挑战,谷歌也不得不加入短视频大战,让YouTube推出Shorts的功能来加以抗衡。 为何谷歌广告收入比云端业务做得好? 以上也只是我们从各个市场的看图说故事。为什么谷歌的广告收入一直都会比他们的云端业务做得好,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广告不具备透明度的天性。 [vip_content_start] 广告界有句名言:“有一半的广告费用被浪费掉了,但我不知道是哪一半。”从传统的看板广告(开始有越来越多的荧幕看板广告)到纸媒的广告,以及现在的网页广告。不管科技公司给出多少数据,例如页面停留时间或点击率等等,我们都很难评估广告的实际效用,因为消费者的消费动机是很难被观察得到。 这对打广告的商家来说是很痛苦,但是对于卖广告的人来说却是天大的好消息,因为并不是由他们来承受这笔广告费的不确定性。谁能在商业社会里掌握越多这种不确定性优势,那么谁的商业价值就越高。在商家和广告商的关系里,很明显,不确定性优势是在后者那里,所以痛苦的是商家。 而更痛苦的是,商家不能因为这样而不打广告,尤其当许多生意都是需要“量”才能实现经济学所说的规模效应。因此,在广告业务里,所有商家几乎只能选择广告市场里占据最大份额的玩家。这也是为什么谷歌的广告业务赚幅这么强,稳稳录得三成半的营运盈利。 反之,如果是云端业务就完全不同了。因为这方面的竞争是看硬软件的配备以及价格,所以透明度很高。在客户和云端服务商之间的关系里,后者只能靠服务素质和使用体验来提高不确定性优势。况且,云端业务的固定成本较高,加上全球有大量免费使用着谷歌云端服务的人们(例如Google Drive),所以谷歌的云端服务也只能录得2.5%的营运盈利率(2022年还是亏损状态)。即便是亚马逊的云端服务,营运盈利赚幅也只鲜少超过三成。 那么,谷歌未来的竞争潜力还是广告吗?短期内,恐怕是的。道理也不难理解,因为这项业务里的不确定性优势是牢牢地握在他们手里,换作是任何人都不会放过这优势。
1年前
2年前
3年前
某天,翻开报纸国际版,赫然发现杂货店店员竟然被美国《时代杂志》纳入前线人员,兼票选成为风云人物之一!呵呵……突然觉得自己的职业高尚了不少。 不知不觉,在迷你市场一干就15年。我也从青涩懵懂的男孩成长为圆滑世故的大叔。15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看着我入行的销售人员基本上所剩无几,大家都另有发展。 记得刚上班的那两个月,还真的难以适应。因为之前在神料店上班时,顾客都是华人,现在则要面对三大民族。国语不好,少不了吃苦头。老板有意栽培,让我从点货开始学习。商家送货来,单据多是国语、英语,也有少数华语。想当然耳,手中握着单据,大字不识几个,只好向老板请教。就这样,慢慢的老板也让我学习订货。到后来,早上让我自己开门,有时候去旅游,更让我负责整间店面。 在迷你市场上班,赚大钱是不大可能的,但基本上三餐无忧。好景不长,99杂货连锁店在2016年如雨后春笋纷纷冒起,短短的一两年时间,开了千多家店面。其实霸级市场对迷你市场的影响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倒是同样属迷你市场的杂货连锁店,才真正是零售业的克星。 不过做生意本就如此,也不能说什么,人家就是有能力有本事。能力不足的只好想办法转型,这也是各大华团商团常挂在嘴边的。山不转路转,穷则变变则通,恰巧有位塑料厂老板找上门,与我们洽谈合作事宜,在他建议之下,我们开始尝试转型,多卖一些小贩打包用具。 也幸亏如此,总算挨过冲击,站稳阵脚。一切开始上轨道时,却碰上百年一遇的冠病威胁。所幸,在行管令下,迷你市场是少数获准开业的行业。第一阶段行管令时,的确赚了一笔。但慢慢的,问题浮出来了。由于一直重复不愠不火的行管令,经济危机开始浮现,公司的营业额也自然下降。 如今,许多小商家禁不住行管令的折磨而纷纷退场,剩下一小部分还在苦撑。衷心希望,疫苗接种率早日达标,还大家一个安全的生存空间。 【星云】长期稿约/我们这一行 电邮:[email protected] 来稿请注明:我们这一行 •文长勿超过1000字,可附上相关照片。 •请于稿末注明中英文姓名、身分证号、联络地址、银行户头、电邮等作者资料,否则恕不录用。 •文章经录用,除了在平面媒体刊载,本报也拥有作品上网、录影、录音、改编等其他使用权。
4年前
7年前
7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