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艺术装置

编按:你对巴刹的印象是怎样的?是潮湿的、脏乱的还是热闹的?你看过巴刹展览吗?又或者,你相信巴刹里平平无奇的保利龙箱能成为艺术装置吗? 柔佛居銮有一群人,将一个闲置逾10年的公共空间摇身一变成“巴刹实验场”,重现昔日的巴刹景象。 究竟这场“巴刹集会”有些什么看头?又是如何做到的呢?跟着这期的【新教育】一探究竟吧~ 巴刹实验场Pasar Lab展览 日期:2024年1月20日至2月25日 时间:10AM-6PM 地点:居銮公共巴刹 脸书:陈建泯工作室-Kian Tan Art Studio 下午4点,阳光洒落在居銮公共巴刹2楼的镂空墙面,映照出七彩的BERSAMA字样,一地星星点点的光影。 不远处,铝箔纸拓印而成的“垃圾槽”银光闪闪,三两只猫在附近睡午觉。四处可见一个个保利龙箱子,内嵌着摊贩及生鲜食材的照片。 就这样,偌大的长方形空间在闲置逾10年后,摇身一变成当代艺术展览馆,举办座谈之余,也播映在地青年导演的作品,带给观众非比寻常空间声光体验。 或许还有味觉的刺激——看展前,民众得先走入尚在运作的巴刹底楼,穿越鱼腥味、蔬果生鲜味,踩着可能尚未干透的地板,爬上2楼。 这是居銮联城公共巴刹正举行的当代艺术展——“巴刹实验场”,由成长于居銮的艺术家陈建泯主办、策展与创作,建筑师张健毅及其带领的居銮非政府组织“入众”协办,并获跨政党国会小组-永续发展委员会(APPGM-SDG)赞助。 封存多年的巴刹一二楼再次运作 居銮联城公共巴刹的历史可追溯到1990年前后,摊贩陆续从旧巴刹搬入此地,惟三十多年间见证传统巴刹从辉煌逐渐转向平淡。大型商场纷纷进驻居銮后,消费者行为改变,人们渐渐不到巴刹采购。目前,巴刹只有底楼还在热闹运作,一二楼因摊位锐减,逐渐消失在民众的记忆里。 然而,不卖生鲜蔬果后,巴刹的高楼层空间或许还能开启更多的可能性。 一年前,从西班牙返乡的建筑师张健毅在居銮国会议员黄书琪的穿针引线下,接触到这个封存多年的空间,立刻被它独有的建筑设计和光影效果吸引。 2023年10月起,张健毅、陈建泯及伙伴向市议会租下一楼的数个摊位,并在志工与清洁队的协助下,清掉堆积多时的淤泥、动物粪便、跳蚤,和废弃物,将其中一间摊位打造成艺术驻村工作空间。 就这样,策展团队于3个月内完成空间踏查、采访摊贩等,呈现出一档极具实验性的当代艺术展。 BERSAMA——通风砖成光影装置 放眼望去,巴刹2楼主展区的作品可分为3大块:墙面通风砖以七彩玻璃纸拼贴成的“BERSAMA”字样;展区中心内嵌着巴刹生活照的保利龙箱子;以及用铝箔纸拓印而成、如假似真的垃圾槽和虚拟摊位等。 陈建泯指出,“BERSAMA”光影装置是在志工的协助下完成;原本的构想是要在墙上设计图像。 不过,由于通风砖已有固定形状,为简化视觉效果与创作过程,他干脆选择“BERSAMA”这个既简单又有意义的词汇,以象征多元的七种颜色拼贴出来,也寓意着希望让巴刹这个空间回到民众的手上,重新创造意义。 他续说,这幅作品其实也在回应近年来流行起来、也常卷入“破坏性修复”的公共建筑壁画艺术。 “这几年我们很常看到所谓的公共艺术和壁画的这个关系。(巴刹二楼)这个空间有很多空白墙面,可能很适合画壁画。但我想呈现的是,除了壁画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 “这里第一个吸引我的是这些通风砖所能形成的光影。所以我就在想有没有一个材质,是可以在不伤害建筑的情况下,借用建筑本身的结构(呈现艺术作品)。后来就想到可以用彩色玻璃纸来做造型,才有了‘BERSAMA’这个作品。” 保利龙箱摄影展  让摊贩来场聚会 “巴刹实验场”的保利龙箱摄影展有个诗意的名字,叫做“巴刹集会”。 确实,在摄影展中,艺术家可透过照片排列,让本来鲜少见面的摊贩们来场虚拟的“聚会”。比如,牛羊与非清真的猪肉摊位就破天荒地在展览中“比邻而居”,有了交集。 但这场聚会可能不仅是虚拟的。展览期间就有多名摊贩及移工在收摊后结伴上楼,嬉笑着找寻自己的身影。 陈建泯说,这次创作时一直在想要如何让摊贩也一起参与到展览中,但很难。即便在同个巴刹做生意,大家的作业时间各不相同,比如蔬果肉类摊就比干料与熟食档更早营业和收摊。 “我觉得用照片把大家‘收集’在这个展场,再重新看待和诠释,是比较直接的方式。” “而且我本来也需要跟摊贩们做访谈,记录口述历史,何不也用影像记下摊贩和档口的日常、然后把它在保利龙箱里,重新赋予保利龙箱一个新的功能?” “保利龙箱本来是被丢弃了,但当你把它摆在展场,它的视觉和功能有所转换,你就不会只把它当作原本的保利龙箱来看待,而是会重新认识它。我相信这是艺术创作的一个功能。” 铝箔纸拓印垃圾槽  再现巴刹初印象 最让参观者倍感好奇的,非铝箔纸拓印出的大型垃圾槽莫属。其实,铝箔纸是陈建泯常用的创作材质,而选择拓印垃圾槽则是为了将自己对巴刹的第一印象再现于展场。 “我记得第一次来参观巴刹时,是从旁边的入口上来。首先感受到的是巴刹的味道,就是这个垃圾槽,它装着所有生鲜、菜、肉的垃圾,味道非常重。” “拓印的过程其实相当煎熬,要在很刺鼻的情况下完成。我和志工朋友在拓的同时也会看到有人来丢垃圾、捡垃圾;巴刹的清洁工看到我们在拓印,就开始分类垃圾。” 他续解释,铝箔纸的好玩在于其脆弱性,能轻易被塑形,再结合拓印,就可以把无法移动的物件“搬运”到另一个场域去呈现,赋予不同意义。 “就像我们的记忆里一些可能本来很坚固的东西,可能并没有这么坚固,它的内在可能是很脆弱的。” 除了垃圾槽,陈建泯也透过拓印,把底楼的菜摊“搬”到二楼,沿着楼梯架起,再现过去巴刹二楼曾有摊贩入驻的光景,玩转虚实之间的关系。 由于通风和排水系统不佳、屋顶漏水等因素,巴刹二楼近十年不再有摊位进驻,店面结构也经拆除,甚至找不到过去的照片。 “一二楼之间(被铝箔纸包着的)楼梯是真实存在的,但沿着它上到二楼,可以看到一个铝箔纸摊位,里头是空心的。我觉得这当中有种时空错置感吧,明明这空间已经消失了,但我们把它还原出来,却又不是百分百地还原,而是让它有点突兀感。” 破除艺术“没用”论 艺术创作有各种可能性 当代艺术与传统上常见的画作、摄影、文物等不同,常玩转可见或不可见的材质、光影、视听嗅觉等五感、融入社会议题,或让作品融入地景;常需导览或阅读展览论述才能更了解其创作意涵。 陈建泯在开幕辞中提到,他与伙伴张健毅及另一名巫裔建筑师阿米鲁(Amirul Hakim)在展览中形成重要的伙伴关系,因为3人的角色性质完全不同。 “艺术创作很多时候是在提出问题;而建筑师及设计师很重视解决问题,以及点子执行后的实用性。开玩笑地说,建筑师和设计师是解决问题的人;而艺术家则是制造问题的人。” “不过,艺术家也并非纯粹制造问题,而是要透过提问,让参观者来到现场的时候,有一些联想和反思。” “巴刹实验场”作为本次活化公共空间的一种形式,陈建泯希望,参观者可从“巴刹实验场”中感受到艺术创作及公共空间的各种可能性,打开对艺术工作者的不同认知。 比如,艺术创作可以回应当下的社会议题或提出概念、艺术的形式不仅仅是绘画,而观众与作品之间的关系,也并非只能限于观者鉴赏作品。 “我想说的第二个部分是空间。艺术创作者想发表作品,一般都会先想到去美术馆等等机构,但其实这只是一个选择,而不是绝对。” “所以来巴刹创作我很兴奋,想看看我们(艺术工作者)能否自主搞起一个展览,让别人看到这个闲置的空间可以透过艺术的方式重新活化,艺术不是‘没用’的。” 惟他也强调,空间活化需要长远规划,无法透过一档展览一蹴而就,但展览或许是炒热课题、让大家看到并认识巴刹里这个空间的引子。 陈建泯透露,展览结束后,“巴刹实验场”不会立刻终结,反而将是此艺术计划的另一个开始。 “我们收集了一定的摊贩口述史,也办了一些座谈,未来希望将这个计划的内容出版成书。” “我也在这里租了摊位作为暂时工作室,希望把它打造成一个艺术替代空间,在柔佛提供不同艺术家发表作品、或讨论当代艺术的地方。” 屋顶漏水、排水系统不佳、地面积水,一直是联城公共巴刹一二楼的老问题。 如何让这问题再次被看到,点击这里继续阅读~ 相关文章: 【巴刹实验场02】雨水感知装置艺术   以绿植凸显漏水问题 更多【新教育】 11岁小画家林贝恩 画出酷世界 提供一针见血解决方案 律师不只是懂法律而已 【情商教育计划Havan School 01】庇护所里的情商课 【情商教育计划Havan School 02】情商教育若缺乏各方配合 将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9月前
(新山16日讯)2023年亚太区域气候周(APCW)从11月13至17日在柔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除了论坛和系列活动之外,设立在新山市区及新山市政厅城市森林休闲公园、由1万5000个回收饮料罐和矿泉水瓶打造的海马与儒艮等艺术装置,也是这场盛会的亮点之一。 虽然为期5天的国际环保盛事即将迈入尾声,这些装置艺术将继续伫立在新山,为市民传播绿色正能量。 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记者特地访问其中一支制作团队,由他们来分享这些海马与儒艮环保大使是怎么变身而来。 另外,大部份受访民众表示,这项环保活动为新山掀起绿色呼声,希望当局在提升环保意识之际,也应从根本著手,展开完善的市区排水与交通规划,通过教育,从小灌输守护地球的观念。 儒艮和海马栖息地被破坏 儒艮又被称为“美人鱼”,南马早年有许多地方是海马和儒艮的栖息地,惟随著栖息地的被破坏,它们的生命受到威胁,需要进一步保护和培育。 新山市政厅景观设师邦帮苏赫曼(30岁)透露,市政厅城市森林休闲公园(Hutan Bandar Johor Bahru)占地50英亩,为配合亚太区域气候周(APCW),市政厅景观组特地在公园不同角落,各设置了两只海马和一只儒艮的艺术装置。 邦帮苏赫曼:提升海马和儒艮保育意识 邦帮苏赫曼欢迎到公园晨跑的民众,边跑步边在公园内寻找海马和儒艮的踪迹。 不过,他最后还是给了民众“明示”,即当中有一只海马和一只儒艮,就藏身在东姑依斯迈王储青年中心(Tunku Mahkota Ismail Youth Centre)一带。 他透露,上述海马和儒艮的艺术装置,从11月10日开始在公园内展示。 不少民众好奇询问为什么要用海马和儒艮作为艺术装置,他解释,这是为了提升人们对海马和儒艮的保育意识。 莫哈末法克利:回收洗刷至制成 历时4星期 作为其中一支制作团队队长,莫哈末法克利(30岁)透露,海马和儒艮装置艺术的材料,全是工作人员从市区和公园回收来的旧饮料罐和矿泉水瓶。 他表示,从设计构图、收集废弃饮料罐和矿泉水瓶、清理回收物、到实地展开制作至完成,共历时4个星期。 他说,在这之前,团队一行8人分头到市区和公园拾捡铝罐、矿泉水瓶,甚至包括洗衣液瓶罐等。 他表示,收集回来的物品表层肮脏,需要进行基本的清理和洗刷才能使用。 经过这次的活动,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其实许多东西可以重复使用,并摇身成为艺术品。 伊卡: 应全面落实无塑料袋措施 远嫁至美国的48岁巫裔妇女伊卡与丈夫约翰逊从事网络工作,两人近期从美国回返新山短住数天。 在游逛新山老街探寻城市风景之际见到海马和儒艮艺术装置,两人忍不住停下脚步驻足细赏,并拿起手机拍照。 伊卡受访时表示,他们知道新山这几天在举行亚太区域气候周,虽然并没参加盛会,但能感受到环保氛围。 她说,在南下新山之前,两人先到槟州。槟州已推行无塑料袋措施多年,反观柔州仍使用塑料袋,她建议柔州也跟随槟州步伐,全面落实无塑料袋措施。 另外, 她提到,清晨天微亮走在市区,可见清洁工人正忙著扫街拾捡垃圾,这显示前一晚有人将垃圾随意丢弃在街上,国人的环保意识仍有待提升和努力。 林万兴:城市长远规划,配合保教育 许多民众开车途经新山市区时,都会不经意地看到设在黄亚福街或新山依布拉欣路的海洋生物艺术装置。 市民林万兴(66岁,商人)受访时说,当局使用回收饮料罐制作艺术装置,不仅环保也充满美感,不少人特地趋前拍照。 他指出,有关的设计概念很好。不过,他提醒新山市政厅和柔州政府,除了为市区展开美化工程和环保活动,进行完善的长远规划以及提升环保教育也相当重要。 他认为,当局必须确保市区交通与市区排水系统的通畅,并通过增建多层停车场,舒缓交通阻塞问题,减少碳排放。 他也建议当局在市区增设垃圾桶,增加收集垃圾的次数。 符智发:将环保变成常态 市民符智发(37岁,商人)觉得,每个人都知道什么是环保,但知易行难。 他建议柔州政府或市政厅若要提升人民的环保意识,首先必须将环保变成一种常态。 他以亚太区域气候周为例,当局在来届活动时,或可增设互动环节与游戏,配合人们快速的生活节奏,在实体和线上展开狂风扫落叶的宣传活动,以大幅度增加全民的关注度,进而落实环保行动。 这包括在新山多个地点设立环保拍照打卡区,进行环保标语竞赛,设立神秘礼物、幸运抽奖活动、环保小卫士奖等。 新山市长:艺术装置将永久保留 新山市长拿督莫哈末诺阿占早前接受访问时说,这些海马和儒艮艺术装置将永久保留在新山市中心。 他指出,这些艺术装置共动用1万个铝罐和5000个矿泉水瓶制作而成。 他解释,艺术装置以海马和儒艮为主,是为了反映当前海洋生物遭气候变迁影响和威胁。 他指出,2023年亚太区域气候周活动共吸引来自逾100个国家和地区约2500名代表赴会。除了海洋生物艺术装置,市区也增添了与环保相关的壁画。 此外,为倡导节能减碳,市政厅在新山多个地点设置电动滑板使用站。民众可通过Apple Store或Google play下载“Beam”手机应用程式,兑换免费积分使用。 电动滑板使用站分设在富力广场停车场、亚逸摩烈监狱、柔佛国际会展中心附近及新山黄亚福街一带。 另一方面,天然资源、环境、气候变化部长聂纳兹米早前在活动开幕礼上致词时表示,我国定下目标,希望最早能在2050年达至温室气体零排放愿景。 当时,他称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虽仅占全球0.69%,但人均排放量却高于全球水平。 他表示,我国深受气候变迁影响,单是去年,洪灾令国家蒙受逾6亿令吉的经济损失,也危及生物的多元性,加剧水资源匮乏和食物安全风险。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