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烹饪课

(东甲11日讯)这是一堂充满“人间烟火”的课,学生无需坐在座位上,相反的可以自由地在课室里走动、交流、观察及提问,最后一同把课堂所学的成品“祭五脏庙”。 这是利丰港培华独中为初二生编排的烹饪课,一堂生动有趣且香味四溢的课程,与一般上课情况有着天壤之别,而且更贴近生活。 《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记者步入烹饪室,学生正要学习烹煮番茄口味的红酱意大利粉,以及奶油芝士味浓郁的白酱意大利粉。 老师林志扬讲解注意事项后,把用料分给各组学生,学生们随即分工明确的洗、切及煮等,有的手法娴熟,大胆创意,一些则显得小心谨慎。 老师边教导,边示范,边回答提问,还要到各组察看,课堂内看似闹哄哄,各有各忙,实则一切正井然有序地进行着。 每组学生们在2小时的烹饪课内,呈现出2道意大利粉,拍照留念后就一起津津有味地分享,之后还一同打扫,让烹饪室恢复原状。 一周一次的烹饪课,学生在分工合作下煮出美食,还能与师长们分享劳动的成果,给学生带来的满足、成就与信心,让这堂课显得别具意义。 利丰港培华独中于3年前在“马来西亚社会企业家基金”的支持下开办烹饪课,并列为初二正课。 从开始时的线上教学,到恢复实体课后,学校特别开设一间设备完善、用具齐全的烹饪室,让学生有更好的体验,学习理论知识,也掌握各种烹饪技巧。 校长曾玉琳表示,该校强调人本教育,希望学生多元学习,而非只专注在学术课,就如开办烹饪班让学生体验生活及掌握生活技能,学会合作、付出、分享与包容。 她认为,会下厨的孩子更有自信,因为即便其他方面不杰出,至少还有一技在身,能以厨艺赢得赞赏,也能把自己照顾好。 “尤其是初二这个年纪,在性格上会开始出现转变及叛逆期,通过需要分工合作的烹饪课,可让他们‘缩小’自我。” 她表示,如今愿意承担家务及付出劳作的学生越来越少,有的甚至不曾洗碗。 “希望烹饪课让他们愿意付出与分享,也换位思考,更能体谅他人。烹饪课能让孩子在短时间内看到成果,学生的感受会更深。” 她补充,校方也让学生展现厨艺的机会,就如去年的培华晚宴,学生首次呈现2道菜肴让来宾品尝。 “今年11月在本校举办的小厨师感恩夜,校方也安排180名学生‘承包’晚宴上的6道佳肴,让学生大显身手。” 烹饪课老师林志扬表示,许多家庭对孩子过于爱护,担心孩子受伤而不让孩子进入厨房,实际上这会让孩子少了学习与成长的机会。 他说,烹饪对许多学生而言是全新体验,不少学生是在烹饪课中第一次下厨,从什么都不会、抗拒或推卸责任,到之后的自动自发、亲自下手及善后工作,都体现孩子们有所成长。 “许多烹饪材料也是学生首次接触的,就如一名学生在首次接触面粉时,从开始时感到恶心,慢慢地就转为好奇了。” 毕业于餐饮系的林志扬负责烹饪课的编课、备料及教导,让学生顺序渐进掌握厨技,包括烘烤、煎炸、煮、炒及卤,学习制作糕点及各类中西餐等,同时了解食品安全。 他教过的菜色有炸料、姜葱肉、咕咾肉、卤肉饭及意大利面等;而学生也必须在考试中,把指定菜色呈现出来。 他补充,烹饪过程难免会发生意外事件,如割伤或被油溅伤,他也会让学生知道如何适当地处理。 学生戴圳颖于小学时期,就在学校的烹饪班学会基本的烹饪技巧及菜色,惟中学的烹饪课更具挑战,菜色也更加复杂,对他而言,最难的是步骤繁多的卤肉饭。 喜欢下厨的他对烹饪课感兴趣,也从中学会分工与尝试。虽然他至今还未让家人尝过手艺,但若有机会,他乐意为家人下厨。 来自淡边的插班生黄心恬声称,培华独中开办的烹饪课是她转校的原因之一,以便能一边上课,一边学下厨。 她表示自己从10岁就开始下厨,特别喜欢制作甜品,她未来不排除会朝这方面发展。 “我回家后有煮给家人品尝,他们都称赞好吃,让我感到开心。” 朱信谚表示,家人大多从事餐饮业,但他向来只是在旁观看,直到上了烹饪课才能亲自下厨,认识食材、调味料及学习如何搭配。 “我喜欢煮,也觉得掌握厨艺后,自己更加有本事及更自信,因为很多东西都难不倒我,至少进入社会后我能够独立,照顾好自己,而且家人也赞我煮的好吃。” 身为培华宿舍生的他有时会和老师一同准备食物,而烹饪课和体育课则是他每周最期待的课。
1年前
我妈当年就有先见之明,我才踏出大学校门,她就建议我趁着不用读书也还没工作的这个黄金档次去上个烹饪课程。妈妈的意思是学个手艺不错,重要的是将来主持中馈也没有后顾之忧。 今年过年,妹妹不让我下厨。她们四个一人负责两道菜,加上自诩烹饪高手的丈夫自动请缨,提供拿手菜两样,除夕夜,十全十美的菜肴就这么堂堂皇皇的端上桌了。我不流一滴汗就坐享美食,觉得当老大,不论是顺着家里的排行,还是用年龄大小论断,我都占到了便宜,真好。 其实我不是不知道妹妹放我一马的原因,除了敬老、弟子服其劳,主要是她们太清楚我的斤两。我会做的大菜数来数去就那几样,重复来去,她们已经吃腻了;加上个性疏懒,凡事爱图简单,需要刀工、火候等考验耐心的菜肴,我一概敬而远之绝不自找麻烦。像这样不想做菜又不爱做菜的人,请问能够变出什么好料?聪明的她们当然不想让我滥竽充数,而我也乐得当《庄子》里的那棵“匠者不顾”大而无用的樗树——当众人在油烟弥漫的厨房汗流浃背时,我悠悠闲闲一杯咖啡一本书叹世界。不沾阳春水还能对他们的菜肴“评头论足”,更让我感觉幸福到家。 [vip_content_start] 比起几个姐妹,我的厨艺不敢说倒数第一,但也当不上老大。我暗地责怪爸爸把我从小当儿子养,他只要求我好好读书,闲杂事一概予以豁免,洗切烧煮更不用说;我天生不爱吃,也没兴致做,这真是得其所哉,让我更可以堂而皇之的当远庖厨的君子。 不过我这么说,倒不是我真的就差到哪里去了,因为既为人妇又当人母,不管自己如何不食人间烟火,都得做人贤妻当孺子牛与柴米油盐奋战。 我妈当年就有先见之明,我才踏出大学校门,她就建议我趁着不用读书也还没工作的这个黄金档次去上个烹饪课程。妈妈的意思是学个手艺不错,重要的是将来主持中馈也没有后顾之忧。 妈妈的建议,我没反对。因为学习,不论是学习什么,都投我所好,于是我花了妈妈不少私房钱拜师学艺,在当时唯一的烹饪教室舞锅弄铲起来。我的名厨老师曾经主持过电视烹饪节目,也是各大餐厅顾问。她一星期授课两次,共教酒席10个大菜,我是同期12个同学中唯一的女生,年纪最轻,也是唯一的女生。而其他11位呢都和烹饪有渊源,一个个不是想更上层楼当主厨,就是准备出国开餐馆。他们有背景,有经验,不说别的,光是切菜的刀工、炒菜的架势都有型有款,笨手笨脚的我站在他们旁边,老师眼角一瞄,就知道我的斤两。 说实话,上课第一天我就想打退堂鼓。因为我实在不想拖累进度。不但老师的讲解我是鸭子听雷,而她一声令下大家劈劈啪啪,把材料切的切,泡的泡,剁的剁,腌的腌的速度我也赶不上。环顾左右人家都做好要起锅了,我还在奋命的在为准备工作挣扎。出于无奈,老师只好指派站我旁边的同学当“助教”。这位助教年纪比我大了不少,他安慰我说:“没关系,你是读书人嘛!我多一次练习机会,还要谢谢你呢。”他一路帮我,真的好心有好报。他后来到洛杉矶开餐馆生意兴隆,后来还多添两家分号呢。 以后不要再麻烦了 回想起来,我尽管学艺不精,可是学的大菜听起来可都“如雷贯耳”:松鼠黄鱼、八宝填鸭、如意蛋卷、红烧狮子头、荷叶糯米饭、冬瓜盅……不但名字响当当,做起来也费时耗工。就拿八宝填鸭来说,鸭子得先用泡过香料的水浸透,里面的八宝不论莲子、花菇、虾米、笋干……都得处理,之后还得塞进剖开的鸭腹中,再像做外科手术一样的慢慢缝好才上炉蒸熟。这些手续听起来够复杂了吧,可才做了三分之二呢,因为之后还得下锅油炸。不爱吃炸的,老师说还可以下酱料用文火来焖,那当然又是另一道功课了。 对这复杂的菜肴我真是敬而远之,可是毕业考试时老师却逼我做这道菜。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加上同学的拔刀相助,才在老师睁只眼闭只眼的情况下,获得了证书。等兴冲冲地回家想一展身手,却因为大家从中午等到晚上才等到煮熟的鸭子,完全没有获得预期的掌声。于是我做八宝填鸭唯一一次,就在爸爸“吃道菜这么辛苦,以后不要再麻烦了。”的“恩准”下成为绝响。所以我的远庖厨究竟是不能还是不为,究竟是主动还是被动,我到现在也说不上来。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