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甲11日讯)这是一堂充满“人间烟火”的课,学生无需坐在座位上,相反的可以自由地在课室里走动、交流、观察及提问,最后一同把课堂所学的成品“祭五脏庙”。
这是利丰港培华独中为初二生编排的烹饪课,一堂生动有趣且香味四溢的课程,与一般上课情况有着天壤之别,而且更贴近生活。
ADVERTISEMENT
《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记者步入烹饪室,学生正要学习烹煮番茄口味的红酱意大利粉,以及奶油芝士味浓郁的白酱意大利粉。
老师林志扬讲解注意事项后,把用料分给各组学生,学生们随即分工明确的洗、切及煮等,有的手法娴熟,大胆创意,一些则显得小心谨慎。
老师边教导,边示范,边回答提问,还要到各组察看,课堂内看似闹哄哄,各有各忙,实则一切正井然有序地进行着。
每组学生们在2小时的烹饪课内,呈现出2道意大利粉,拍照留念后就一起津津有味地分享,之后还一同打扫,让烹饪室恢复原状。
一周一次的烹饪课,学生在分工合作下煮出美食,还能与师长们分享劳动的成果,给学生带来的满足、成就与信心,让这堂课显得别具意义。
利丰港培华独中于3年前在“马来西亚社会企业家基金”的支持下开办烹饪课,并列为初二正课。
从开始时的线上教学,到恢复实体课后,学校特别开设一间设备完善、用具齐全的烹饪室,让学生有更好的体验,学习理论知识,也掌握各种烹饪技巧。
校长曾玉琳表示,该校强调人本教育,希望学生多元学习,而非只专注在学术课,就如开办烹饪班让学生体验生活及掌握生活技能,学会合作、付出、分享与包容。
她认为,会下厨的孩子更有自信,因为即便其他方面不杰出,至少还有一技在身,能以厨艺赢得赞赏,也能把自己照顾好。
“尤其是初二这个年纪,在性格上会开始出现转变及叛逆期,通过需要分工合作的烹饪课,可让他们‘缩小’自我。”
她表示,如今愿意承担家务及付出劳作的学生越来越少,有的甚至不曾洗碗。
“希望烹饪课让他们愿意付出与分享,也换位思考,更能体谅他人。烹饪课能让孩子在短时间内看到成果,学生的感受会更深。”
她补充,校方也让学生展现厨艺的机会,就如去年的培华晚宴,学生首次呈现2道菜肴让来宾品尝。
“今年11月在本校举办的小厨师感恩夜,校方也安排180名学生‘承包’晚宴上的6道佳肴,让学生大显身手。”
烹饪课老师林志扬表示,许多家庭对孩子过于爱护,担心孩子受伤而不让孩子进入厨房,实际上这会让孩子少了学习与成长的机会。
他说,烹饪对许多学生而言是全新体验,不少学生是在烹饪课中第一次下厨,从什么都不会、抗拒或推卸责任,到之后的自动自发、亲自下手及善后工作,都体现孩子们有所成长。
“许多烹饪材料也是学生首次接触的,就如一名学生在首次接触面粉时,从开始时感到恶心,慢慢地就转为好奇了。”
毕业于餐饮系的林志扬负责烹饪课的编课、备料及教导,让学生顺序渐进掌握厨技,包括烘烤、煎炸、煮、炒及卤,学习制作糕点及各类中西餐等,同时了解食品安全。
他教过的菜色有炸料、姜葱肉、咕咾肉、卤肉饭及意大利面等;而学生也必须在考试中,把指定菜色呈现出来。
他补充,烹饪过程难免会发生意外事件,如割伤或被油溅伤,他也会让学生知道如何适当地处理。
学生戴圳颖于小学时期,就在学校的烹饪班学会基本的烹饪技巧及菜色,惟中学的烹饪课更具挑战,菜色也更加复杂,对他而言,最难的是步骤繁多的卤肉饭。
喜欢下厨的他对烹饪课感兴趣,也从中学会分工与尝试。虽然他至今还未让家人尝过手艺,但若有机会,他乐意为家人下厨。
来自淡边的插班生黄心恬声称,培华独中开办的烹饪课是她转校的原因之一,以便能一边上课,一边学下厨。
她表示自己从10岁就开始下厨,特别喜欢制作甜品,她未来不排除会朝这方面发展。
“我回家后有煮给家人品尝,他们都称赞好吃,让我感到开心。”
朱信谚表示,家人大多从事餐饮业,但他向来只是在旁观看,直到上了烹饪课才能亲自下厨,认识食材、调味料及学习如何搭配。
“我喜欢煮,也觉得掌握厨艺后,自己更加有本事及更自信,因为很多东西都难不倒我,至少进入社会后我能够独立,照顾好自己,而且家人也赞我煮的好吃。”
身为培华宿舍生的他有时会和老师一同准备食物,而烹饪课和体育课则是他每周最期待的课。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