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言路
郭总时间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林瑞源
时事观点
深度报道
投资理财
非凡人物
族群印记
身心灵
VIP独享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潮汕
华社
马潮联妇美食义卖获热捧 尝潮汕家常菜系乡情
由马来西亚潮州公会联合会妇女组(马潮联妇)主办的2024年“潮聚”美食义卖会,日前顺利举行,获得热烈响应,展现潮汕家庭传统味道,并唤起乡亲对潮汕文化的记忆与情感。
6月前
华社
大霹雳
它的诞生 | 潮州人供品造型讨喜 手工打造特色豆狮
豆狮,也称为糖狮,是潮汕地区一种用花生糖制成中国瑞狮造型的潮州传统祭祀食品,通常在元宵节时,供潮州人到神庙“拜老爷”(潮州人称拜神为拜老爷)时,掷茭杯“卜豆狮”回家供奉,祈求新的一年一家顺利平安. 也有人许愿,如祈求良缘等,并在次年双倍“还豆狮”来还愿。 豆狮制作渐式微 百年前,潮州人从中国潮汕走向世界,特别是东南亚各国。这些离乡背井的潮州人,也将豆狮制作技艺带到东南亚,因此在有潮州人的地方,如马来西亚、越南,就有豆狮制作,但随着岁月流逝,豆狮制作渐式微,还有失传的可能。 在马来西亚,除了柔佛麻坡外,霹雳州安顺传统潮州饼家松茂东主陈惜波是一名制作豆狮超过50年的老师傅。 由于潮州人散居地区过于广阔,因此各国各区所制作的豆狮,其风格都不尽相同。 陈惜波:豆狮也分雌雄 陈惜波接受星洲日报《大霹雳》社区报访问时说,虽然豆狮制作、外形都有所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豆狮都被潮州人用在祭祀时掷茭杯“卜豆狮”。 他说,在霹雳、雪兰莪的潮州渔村,如雪州乌暹、浅顶、大港及霹雳州四条港的仙法师公古庙,在神诞时,也订购豆狮,供掷茭杯“卜豆狮”,这些传统流传至今。豆狮也分雌雄,通常一对豆狮依“男左女右”的传统做法,摆设在在神庙中。 制作食材 花生白糖麦芽糖 “豆狮的制作食材是花生、白糖、麦芽糖。将去掉花生膜的花生搅碎,在热锅上加入花生碎、白糖、麦芽糖混和,盛上桌面。待花生糖温度稍降,在花生糖全面硬化前,需动手将花生糖切成所需形状,再塑成狮子形状。” “在塑型时,需用到石具,以让柔软的花生糖定型,冷却后才能拥有狮子外型。在豆狮定型后,就为它贴上彩纸,以美化豆狮。” 他说,在中国潮汕地区,当地的豆狮都用模具制作,制出的豆狮都很工整,但却没有艺术独特性。 “所以我至今依然采用100%手工制作,维持我们的豆狮独特造型。手工制作还有其他好处,例如花生糖较柔软。” 青年不学制作师傅渐少 陈惜波说,现在的年轻人因害怕辛苦,不愿学习豆狮制作,导致会制作豆狮的师傅越来越少。 “以前豆狮制作,食材用量糖多过花生,在制作时双手需忍受花生糖热度,如今人们更注重健康,采用多花生、少糖制作,花生糖热度已降低了,在工作上会比较不会烫到手。” “这是潮州人的文化食品,希望能继续传承下去,才有机会发扬光大。” 去花生膜香炒后,准备使用机器打碎花生。
1年前
大霹雳
会员文
李永球 | 正月初一“落汤钱”
据说是让灶神在向天帝汇报时多替主人讲好话,而当灶神要讲不利于主人的话时,那粘口的落汤钱能将其嘴巴粘住。 正月初一,祖籍潮州的华裔有个特别的风俗,就是做“落汤钱”,目前尚可在中南马一些祖籍潮州澄海县的家庭里见到。 落汤钱的成分主要是糯米。以前的做法是采用糯米粉,加入热水搅拌,非常吃力。当今多数操捷径,以糯米粉混合水调匀蒸熟,或者搓糯米粉团放入水里煮熟(类似汤圆煮法),形状是圆形,大小如鱼丸般。煮熟了滚白砂糖、花生碎及芝麻碎即成。 在正月初一那天,必须做落汤钱用于祭祀祖先神明,过后阖家品尝,寓意今年赚大钱,有钱存,有钱赚。 由于滚上白砂糖,经过一段时间后白糖溶化,是会“生水”黏糊糊的,不仅导致手黏糊糊,吃起来也不爽口。为了避免这个现象,在煮好后,滚白糖芝麻及花生碎时,仅沾少许避免落汤钱黏在一起。当祭祀完毕要吃时,再次滚沾满它,这样吃起来就可口美味了。 (专访雪兰莪大港潮州女士,姓名不愿公开。祖籍潮州澄海) 林凯龙著《潮汕古俗》提到落汤钱却不是在正月初一做的,而是腊月廿四“送神上天”。 书中云:“腊月廿四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在灶台’司命公’牌位前祭拜灶神……潮人今日仍以瓶为’樽’装酒,与鸡、蜜饯、糖果、茶米、银纸、落汤钱等盛馔祀灶神……’落汤钱’则是一种蒸熟后滚上花生、芝麻、白糖粉的糯米粉团,香甜而又粘口,据说是让灶神在向天帝汇报时多替主人讲好话,而当灶神要讲不利于主人的话时,那粘口的落汤钱能将其嘴巴粘住。这一细节可见潮人的狡黠,这种精明什至表现在对神灵的态度上。” 叶春生、林伦伦主编《潮汕民俗大典》:“’落汤钱’是糯糖糍的谐音。糍即糍粑,就是搁了糖的糯米糍粑。它是在潮汕传统小食’糯米钱(糍) ‘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演变而来的。落汤钱是用糯米粉煮成稠糊状后用木棒反复搅动,使熟粉团更加纯滑,更具韧性。再将熟糯米团捻成若干个小团或用刀切块,入锅用葱油煎至两面微脆,再滚上芝麻糖粉。卖时用筷子从芝麻糖粉里夹出来。有时候家庭吃的落汤钱做好后还会再蒸一下才吃。” 上述二书没提及落汤钱是在年初一做的,反倒在《潮汕古俗》书中提到是在十二月廿四日做落汤钱,用于祭祀灶神,落汤钱香甜粘口,希望灶神上天讲甜甜的好话,若是灶神要讲坏话,落汤钱则会粘住其口而说不出话来。 仔细看落汤钱,极为类似 [nonvip_content_start] 仔细看落汤钱,极为类似麻糍。 麻糍分两种,一种是糯米团包裹馅料,圆形外层全是白色糯米粉,盖因煮熟的糯米团非常黏手,必须双手沾上糯米粉才能够提取米团来包裹,外层滚满糯米粉则可避免麻糍粘连在一起,也使到提取时不黏手。 另一种是以长方形铁片涂油,提取糯米团来滚花生碎及白糖,与落汤钱类似,但不是圆形,而是不规整形状,必须现做现吃,不可久放,不然就会生水黏糊糊。 其实,潮州落汤钱与福州汤圆乃同一种食品,后者也是糯米粉搓成圆形丸子大煮熟,滚上黄豆粉及白糖而成,这与潮州的滚芝麻、花生碎与白糖略微不同,此外,福州汤圆是在冬至做来祭祀并吃的。经过四昼夜,饭会生霉菌,这时候就观察霉的颜色,若是红或橙色,预示今年内好运吉利;假如呈青、灰或黑色,则为厄
1年前
会员文
全国综合
《我的美食向导》观影会 唤起潮汕同乡情感共鸣
在秉持文化传承与共享理念下,马来西亚潮州公会联合会(马潮联会)举办了一场《我的美食向导- 潮汕篇》吉隆坡站的专属观影会,唤起同乡对家乡美食的情感共鸣。
1年前
全国综合
大柔佛
《甘蜜与华人文史》第六场线上讲座 | 聚集河口营运甘蜜 潮汕人在狮城开枝散叶
19世纪至20世纪初,大批潮汕人从中国原乡和印尼廖内群岛到新加坡经商、谋生,促使新加坡河口南北岸成为潮汕人的聚集地,也影响了潮汕的信仰、民生、习俗在新加坡的发展和延续。
3年前
大柔佛
更多潮汕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