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工大

1月前
1月前
3月前
5月前
5月前
5月前
6月前
9月前
(新山17日讯)想不想亲身体验中国传统神话的神奇奥妙?马来西亚工艺大学士姑来校区中秋俱乐部将于4月20日和21日晚上6时至11时举办第二十五届《梦曦•神徽》园游会。整个活动将贯穿中国传统神话,让参与者们享受到别具一格的神奇体验。 园游会筹委会秘书马美怡表示,选择中国传统神话作为本次园游会的主题,是受到了她沙巴土著室友的启发,因为她的室友对于华人传统文化和信仰并不了解。对于他们来说,华人祭拜财神爷祈求财富,以及祭拜月老祈求姻缘,这些都是非常特别的传统习俗,在他们的观念中并没有这方面的信仰。 她表示,通过这个园游会,希望向友族同胞介绍中国文化中属于神话的部分。而选择《梦曦•神徽》这个名字是由文资组根据主题提出的,最终得到了筹委会的一致通过。 总策划萧嘉诚指出,此次园游会是在疫情后举办的首次大型户外活动,特别之处在于充分应用了校园内现有设施与园游会的节目融合。例如活动地点选择在湖边,大自然的景观配合布景装饰,让访客有身临其境感觉。 询及筹办园游会所遇到的挑战,萧嘉城表示他们所遇到的挑战可以分成前、中、后三期。 “前期面对最大挑战是策划,因为隔了3、4年再重办活动,需要重新去建立关系来讨论如何筹办等。此外资金和物资也是一个问题;中期的话就是在人手安排方面,以及监督整个活动的进展情况,后期则是与每个小组交流及协调。” 他说,这次活动也让他了解到办活动交流与沟通的重要性,因为每个小组负责的部分都是环环相扣的,只要一环出现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接下来的部分。 马美怡补充道,园游会的筹备工作从去年11月就开始了,共耗时了半年。她觉得最特别的表演是由筹委会策划的“嫦娥奔月”舞台剧。 “因为我们大部分都是活动筹办的,没有专业的演戏经验,所以我们在校园公开招募有才华和能力的演员来参与表演,同时由我们的筹委会成员担任编剧。从一开始大家彼此不认识,到共同背诵台词,排练,最后呈现出舞台剧,这个过程对我们来说是非常特别的。这个表演经历让我感到格外珍贵。” 萧嘉城也说,园游会穿插了多元的中华文化元素,从舞台剧到包括扯玲、舞龙舞狮、二十四节令鼓、武术等,而另一个特别的表演项目是“鱼跃龙门”,运用了场地边的湖来呈现一条鱼如何变成一条龙的过程,也呼应了今年是龙年。 “嫦娥奔月”舞台剧导演吴伟杰说,舞台剧是以“嫦娥奔月”神话故事改编而成,在细节方面延伸了嫦娥奔月后如何下凡与后羿见面,以及蓬蒙因为妹妹生病而争夺灵药的细节。 饰演“后羿”的余泽庆表示,他对表演舞台剧很感兴趣,加上之前有过出演经验,所以就参与了舞台剧演员招募活动。他也参与了剧本的修改,希望在不偏离原本故事线的前提下设计让观众意想不到的桥段,加入一些创意让剧本更活泼有趣,同时贴近年轻人。 女主角“嫦娥”的扮演者苏州女表示,这个舞台剧是她的初体验,她觉得需要彻底的融入角色才能演好一部剧,呈现出好的表演。 工大中秋俱乐部向所有支持的商团、组织以及个人表达感谢,欢迎民众一起来园游会,现场将设有近60个美食摊位、大型精美灯笼、社团表演、以及本地艺人精彩的演出等活动。有兴趣过民众可浏览工大中秋俱乐部的Instagram及脸书购票。
12月前
(新山13日讯)气势磅礴、震撼人心的二十四节令鼓声今早响彻新山陈旭年文化街,为马来西亚工艺大学(工大)二十四节令鼓队的第二届公演造势打响第一炮。 公演统筹许喆深表示,工大二十四节令鼓队将于4月21日(星期日)晚上7时至10时,在工大士姑来校园礼堂举办主题为《浮生百态》的舞台剧表演。 “《浮生百态》描绘了人生的多边和复杂,反映了社会中包括欢乐与悲伤、成功与失败、幸福与痛苦、善与恶等的不同现象,以及在不同时期、文化、地区和社会环境下人的百态。” 他说,“浮生”是提醒关注生命意义,而“百态”反应社会美好与光明,同时呼唤珍惜生命、关爱他人、保护环境,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 届时,工大二十四节令鼓队将演绎由他们原创,分别为《淳朴》、《饥荒》、《天灾》、《孤独》、《压力》、《战争》及《重生》的7首曲目。 有兴趣现场看工大二十四节令鼓队如何用鼓声呈现出世间的浮生百态,可以浏览该队的脸书、Instagram或扫描传单上的二维码购买门票,民众也可联络工大二十四节令鼓鼓队主席郑如恩,电话012-667 0776。 陈旭年文化街管委会主席李玉品表示,工大二十四节令鼓队成员这次是借陈旭年文化街的场地为他们的公演举办造势表演,他们同时也带了不少童玩游戏来让民众体验。 他也呼吁民众踊跃报名下周星期六在文化街举办的儿童填色比赛,让小朋友们来文化街感受文化传承的气息。 李玉品亦欢迎想创业的或者有兴趣投资者,文化街有不少空置的店铺能够入驻。希望民众可以与管委会共同努力,一起将新山陈旭年文化街的名号打响。 另外,今早两位《黄金年华》的冠军歌手傅子文与吴玉艳在老街为大家带来一首首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余音绕梁的歌声让在场者听出耳油。工大二十四节令鼓队的队员们在旁喝彩欢呼共舞,让现场犹如一场小型音乐会。    
12月前
(新山24日讯)你对汉服有着怎么样的印象?是李贺《秦宫诗》“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形容的华贵典雅?还是像白居易《缭绫》形容的“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的飘逸绝色? 为了向社会大众推广汉服及华夏文化之美的宗旨,马来西亚工艺大学(工大)汉服社于本月23日(星期六)首次主办第一届汉服节,获得了马新两地民众及汉服爱好者的热烈回响。 工大汉服节筹委会以“古韵重回:工大汉服节”为活动主题。“古韵”强调了汉服节突出的古代汉服和传统元素,传达了对古代文化的敬仰及追溯;“重回”则旨在重新唤起人们对古代文化的关注和热爱。 工大汉服节总策划林思凯受访时表示,近年来新马两地的汉服热爱者越来越多,希望工大汉服节可以成为两地互相交流的文化平台,也希望通过活动让更多人意识到,其实汉服才是华人的传统服饰。 工大文化社社长康铭杰表示,汉服节成功达到了宣传及推广汉服目的,收获不少访客对于汉服的来源及历史感兴趣,惊艳身穿汉服的筹委以及访客所展现的效果。 工大汉服节副策划张柔恩与王祖贤受访时指出,筹办这个活动面对的挑战包括要做更多的文化准备,更深入了解关于汉服的历史以及华族文化。 她们希望借助这个汉服节在本地推广汉服,让更多人能够体验到汉服的魅力,穿汉服体验回到古代氛围。 王祖贤是推动汉服节走双语路线主推人,她希望可以通过双语,让不谙华语的民众也可以了解华族文化以及汉服。 汉服节现场有不同主题的摊位,分别有售卖古风发簪、首饰、木质定做及古笼雕刻以及现场定制香囊。工作坊则由古装首饰、手绘扇子, 灯笼头饰、剪纸艺术、香道文化、滴胶手作、串珠手作和花灯制作。 现场也设有汉服租借的摊位,访客可以体验从头饰、妆容到服饰的一系列汉服穿搭。 主办单位也举办分享会,分别邀请了高忆华以及廖师萍与在场者分享剪纸与香道文化。 现场设立了介绍中国明、宋、唐与魏晋朝代的展览摊位,介绍各朝代的当朝颇具代表性的文化,让访客能够通过展览加深对中国朝代的认识。 筹委会也别具心思准备了中国传统的游戏,如唐朝时盛行的投掷游戏投壶,蹴鞠、暗棋和捞鱼等游戏,让访客有古代市井游戏的体验。 筹委会也精心准备了文化表演贯穿整天的活动,包括廿十四节令鼓、华乐团、舞蹈、歌唱、扯铃及武术表演,让出席者一饱眼福。 汉服节的访客黄俊康(21岁,工大学生)受访时说,参与活动后才发现原来新山也有那么多汉服爱好者。 “这是在政府学府第一次举办华族文化气息浓厚的活动,如果一个人穿着汉服在路上会觉得很奇怪,在特定节日,很多人一起穿汉服就不会不会在意别人的眼光。” 张蓓莉(45岁、会计师)也是汉服爱好者,她通过互联网得知工大汉服节活动前来支持。 “看了展览和表演觉得很不错,主办方做得很好,很多人误解了以为旗袍是华人的传统服装,其实汉服才是,欣喜工大生能够推广汉服。” 工大汉服节于当晚举行闭幕仪式,出席嘉宾有代表柔佛州卫生及团结委员会主席林添顺的依斯干达公主城市议员陈贤绮、新山福建会馆副会长拿汀方美心、汉服社顾问江泓杉博士、2022/2023学生代表理事会主席娜迪雅都、工大副校监阿曼法乌兹代表,工大发展研究所委员会主席兼工大拉曼布特拉学院院长莫哈末海扎副教授、康铭杰和林思凯。 陈贤绮在闭幕礼上致词时表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来源,也是国家发展的深层力量,汉服节的举办不仅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尊崇,更是文化团结的契机。 “在这个多元文化的社会,我们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通过这个活动,我们能够对彼此的问候有更深了解,从而建立起更加坚固的文化纽带。” 她说,汉服并不分年龄、性别与种族的将所有人紧密相连。 她代表林添顺宣布5000令吉的拨款予筹委会,寄往他们能不忘初心,把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