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募款

4天前
2月前
2月前
3月前
(日内瓦7日美联电)美国19岁华裔青年郭伊森(音译)为了替儿童癌症研究募款,正力图创下单人驾机飞遍七大洲的最年轻驾驶纪录。 上月刚满19岁的郭伊森的飞行旅程5月从田纳西州孟菲斯开始。他周二抵达瑞士日内瓦之前,已先后在7个国家过夜停留,接下来将飞往希腊伊拉克利翁。 他计划在100天内飞行5万里,在60个国家停留,他的癌症研究筹款目标为100万美元(约449万令吉),因其表弟被诊断出第四期血癌而萌生上述雄心勃勃的念头。 他联系了孟菲斯的圣裘德儿童研究医院,并称:“我们想出了这个点子,希望通过共同努力,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到目前为止,他已经筹集了2万多美元,虽然数额“很小”,但他相信自己会筹到更多的捐款。 郭伊森的一名新闻发言人向美联社展示了他与键力士世界纪录公司的一名官员之间的电子邮件往来,内容是关于这位青少年试图成为独自飞越七大洲的最年轻的人。这家总部位于伦敦的公司没有立即回复美联社寻求置评的电子邮件。 他从13岁开始学习飞行,4年后拿到了飞行员执照,但由于保险公司拒绝为未成年人的冒险之旅承保,所以他等到不久前才成行。他已飞行了700个小时,迄今已飞遍了美国48个州。 在日内瓦机场附近的停机坪上,他披露称,他接洽的公司中只有十分一最终成为赞助商。 郭伊森驾驶的塞斯纳182改装四人座飞机上,装饰着大大小小赞助公司标志。 他说,他想成为飞行员,是希望挑战自己,他预计自己未来的职涯是商业和科技领域,而不是航空业。访问者可在flightagainstcancer.com网站上跟踪他的进展。 郭伊森生于中国天津,家住佛州西棕榈滩。他说,他想成为飞行员,是希望挑战自己,他预计自己未来的职涯是商业和科技领域,而不是航空业。 郭伊森坦承,他的父母很担心他这项飞行计划,一直想要阻止他。但他强调,自己了解个中风险;“我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我有可能在旅途中的任何时刻死亡,比如旅程一开始就发生引擎故障等等”。 为了预防万一,他做足准备,例如为飞往南极洲准备御寒装备,也为受困沙漠准备了救生包,为迫降海中准备了充气筏。 “如果说我不害怕,就是在对你撒谎。但我每天都重复告诉自己:‘这就是我的相信;我将奋战到最后一刻’。”
4月前
4月前
华校义演募款风波是时候落幕了! 不论来自何方的杂音或异声,希望应到此为止。 所谓的“听其言,观其行”,就看今后华教义演筹款活动,是否能如过往一样顺畅无阻地进行。 这次风波之能急转弯,是首相安华日前在内阁会议率先主动采取行动的结果,再由教育部做出公告。 这项行之已快30多年惠及华校的义演筹款活动,光明正大磊落,更是坦坦荡荡,目标明确,一路来获得朝野及各方人士的支持,此次风波骤起,令人深感意外。 且看这30多年来,两项义演筹款活动所取得成绩,其一是由马来西亚皇帽集团赞助主辨、《南洋商报》与《中国报》联办的“十大义演”,自1987年以来,在37年里已为700所学校筹获超过5.6亿令吉;其二是由虎标啤酒集团呈献、《星洲日报》与《光明日报》聨辨的“Tiger星洲华教义演”,自1994年开始以来,已为540所华小筹得4亿令吉的义款。 这近10亿令吉的义款与政府在同一时期给予华校的拨款一样重要,除了提升华小原有的基础设施外,也大大协助了政府对教育资源的投资,减轻了政府的负担。 而这次事件之所以会搞到如此的拂拂扬扬,除了有人心存自己议程,惟恐天下不乱,想借此混水摸鱼外,另有不少人从未涉足此领域,对华教的认识不多,又恐落人后,也来加上一脚。结果犹如盲人摸象一样,摸到象鼻即说是象,摸到象脚,依样画葫芦,也说是象,这怎不乱呢?在这过程中,添乱的人发挥的影响一样大。 某一向以言论偏激著称且是华人的大学教授,即是其中一人。他在马来文报章投书,发表其丰富的想像力,捕风捉影高调地说:“凡接受酒商给学校的钱,就没有资格当大马人。”其言重矣!不过这也反映他的无知,尽管他是教授级的人物。 再者,连日来一些不符事实的奇谈怪论,也一再地从一些人口中喷出,这些人不少是有头有脑的人,如前院长级及国州议员等。 事实的真相又如何呢? 先看副首相阿末扎希,日前在哥打丁宜出席一项活动后是怎么说。他指出,一些人以为烟酒公司捐款给学校,这是错误的公众观感。他补充说,义演是由学校董事会与家教协会举办,并由啤酒公司赞助。他说得清清楚楚,并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在周三内阁会议讨论了,这不是由酒商或烟商或类似公司的捐款。” Tiger啤酒商也发表文告澄清,没有对学校做出任何金钱上的捐献,华校义演至今已有30年历史,其宗旨是为当地社区提供一个平台,以筹集资金提升华文学校的设施。该公司也重申,作为一个啤酒品牌,他们从未有对学校做出任何金钱上捐助。 这些都是能经得起考验和认证的事实,真金不怕火。所以,7月26日教育部以白纸黑字阐明,教育部原有的筹款指南保持不变,不过,维持过去几届政府允许多源流学校接收捐款的做法。 文告继指出,内阁同意维持教育部原有指南,学校的捐款,不得在校园内张贴或推销酒精饮品,任何酒类的活动,不得涉及穆斯林学生。 其实,这都是过去37年来,1200多场义演筹款活动所一贯坚持的底线。 也因为这样,过去10多年来,报读华小的穆斯林学生每年俱增,证明年年都在进行的华教义演筹募活动,并没有让穆斯林家长对华校产生负面的印象,因为他们都知道这些筹到的钱并不是酒公司赠送的。 而令人鼓舞的是,柔佛州务大臣拿督翁哈菲兹建议宗教学校模仿华校,向校友募款以提升学校的校舍与设备。 他是在日前出席柔佛州宗教学校教师节庆典时,提出上述建议。 他还语重心长地指出:“老实说,在我走访各源流学校后,我发现维护工作做得最好的是华校。”除了每年获得政府的特定拨款津贴,华校也获得企业家和校友的款项帮助,他反问在场者:“大家知道这件事吧?” 华社对华校的捐助,是真心诚意,自掏腰包,且是一以贯之的。 现又得到柔佛州务大臣的赞许,列为楷模,建议宗教学校向华校学习,这是最值得我们扪心无愧,而引以为荣的。
4月前
4月前
4月前
4月前
4月前
华社为华教筹款,数十年来已蔚为风气,几乎每一位华校生都曾为母校筹募建校基金,本就是习以为常之事。 然而,近来一张“加油榜”的照片,在网上掀起一片热烈讨论,让这个课题重新引人思考,究竟学生为校募款是不是大义?募款会对学生带来正面的行为教育启蒙,或是学生已属不务学习之正业? 6位青年特约三三分立,你选择站在哪一边? 认为应该的说 【正方01 林僡譞】 作为华校生,我在求学过程中确实经历过很多次的筹款活动,有向学生征收福利基金的,有给学生发筹款簿让学生向家人朋友募款的,也有举办义卖会向大众募款的。 无可否认,华校的运作与发展所需经费,都需要校方自行筹募,在这情况下,要求学生协助筹款也是必然的。因此,我个人并不反对要求学生对外筹款,唯筹款应是学生自愿参与的活动,毕竟现代的华校都是当年先贤为维护后代学习华语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机会而打拼下来的。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所需经费确实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当然,让学生参与筹款,回馈学校的栽培是好事。校方能鼓励学生参与筹款,让学弟妹有更好的学习环境,但若以强制手段要求学生筹款,甚至威胁不参与的学生则有失妥当,也与先辈的创校理念背道而驰。 附和者丝丝宝宝:应该筹款,可是不能强制,只能尽量鼓励,毕竟我们都知道华小真的不容易,上面下来的款项给电费都不够,何况是建楼? 【正方02 黄梦诗】 为校募款的初衷很好,可以通过这样一个活动,让华裔子弟了解筹款办教育的不容易,而不会认为华文教育稳稳扎根在这片土地上,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当然前提是,筹款的方式及管道,必须是正确的,并获得家长及学生的认可。 建议董家教三机构与学生家长,以群策群力的方式,共同筹办义卖会或筹款活动。除了校内,也可以到校外寻找热门购物商场赞助场地举办市集筹款,人潮多,效益自然高。 为校筹款还可以培养学生自强自立及良好理财观念,视野及能力得到开拓之余,学生安全也获得保障。至于过于功利主义的筹款排行榜能免则免,量力而为,避免好大喜功。 【正方03 王修捷】 当初政府忽然积极介入华教事务,华中有两个选择:进入政府教育制度(如槟城名校锺灵)或离开政府系统(如柔佛名校宽柔)。 无论怎么选择,两种校制都发展得很好。但后者脱离政府制度,意味着失去经济援助。灯油火蜡都是钱。据我所知,一些中小型独中营运相当辛苦。 坦白说。若不筹款,又无拨款,可有替代方案? 即使是国中生,当年我们办活动时也需自己筹款。窃以为,要检讨的应该是筹款这件事在校董、老师及学生之间是如何达成共识?怎样执行?这才是重点所在。 认为不应该的说 【反方01 董百勤】 社会教育的首要纲领是树立公平的道德意识观,如果说上街筹款是自愿活动,那不上街对上街的人而言是不是不公平? 持正方的大众觉得让孩子上街募款是社会教育的一种,让孩子面对真实世界。在募款过程中受到白眼拒绝等,很快让他们成长,这番说话我个人看来只是狡辩说辞。要温室小花成长,不一定要把他们丢出去太阳底下曝晒的。华教先贤已经为我们牺牲得不够多吗?他们牺牲是为了让后人能够好好学习,他们从来没有推孩子上街筹款啊! 跨出心理障碍,去开口请路人募捐的那一步,不是人人都能跨过去的。我们大人能够负责的事情,没必要让孩子来买单。 附和者李多多:不断的扩建真的最理想吗?发展的前提,必须有充分的资源条件。近年来面对各种师资短缺、学生过载的情况,一个班上五十几位学生,很多坐到后面位子的学生,相对在上课的集中力还是有差别。老师只有一位,批改作业或教学都相对吃力。华教在意自己的发展,却罔顾老师和学生这两个很重要的角色。 【反方02 成安然】 城市区独中建立的设施非必要,而乡间独中却艰辛生存,需要远到他乡去筹款,形成很大对比。乡间独中筹款无法走得长远。 筹款也会让尚未建立完整道德观的学生,误有放下尊严就能不劳而获的假象。虽能让学生有生活体验,但这体验缺乏道德支撑。 义卖活动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成本,难以长期经营。以工或艺换酬方式养校,或让学生学习跨界合作,同样能让学生体验社会,但是相比之下,让学生更有尊严。 引起争议的是筹款设定了关键绩效指标(KPI)。只有转换成以工或艺换酬的时候,KPI的意义变得不一样,才能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力量和体验社会的压力。 附和者Emily Left:真的,我宁愿小孩课余去打工,学习真正自由经济体系下的供需,而不是乞讨着替那些愚蠢的提案书给企业要赞助,而回报只是“全班帮你按赞分享你公司TikTok account”。真相是企业给钱也只是情勒,而小孩长大后也会以为不劳而获是理所当然的。 【反方03 马俊泓】 假设今天国家陷入经济萧条,政府设立一个救国基金,呼吁所有国民捐钱救国,并且将未捐钱者的名单公开示众,我们会支持政府这样的举动吗?我反对,因此我也反对学校让学生募款。 学生没有道德义务做这件事,如果因为我读华校,就应该为华校筹款,没有筹款或者筹款不足就可能被嘲笑乃至谴责,那这就是道德绑架。 若以学习为出发点,让学生自主参与筹款,那我认同。前提是,学生有权知道筹得的款项用于何处,并且参与校园公共事务,譬如组织学生会。 大多数学校都做不到这点,因此我反对学生为学校筹款。 附和者彭国量:学校穷要学生筹款没问题,有问题的是财报不公开。若是真的穷,校方应该每年把财报上传到官网,让社会看见学校经济拮据的状况。 有的时候我会觉得,校方少了告诉我们为什么这些建基是“需要”的。很多大型独中的硬体设备都比很多学校好了,搞不好还能与一些大专媲美。 本版辩论会延伸到《〈星洲动力青年〉 +〈全民读书会〉+ 〈全民写作〉》社团FB,欢迎读者扫描、浏览、发表意见。   相关报导: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冲突事件引发的饥饿危机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读好书找好工……这一套还管用吗?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结婚生子真可怕?
6月前
6月前
6月前
7月前
8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