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中化中学

(麻坡27日讯) 为本地艺术教育贡献大半生,栽培无数年轻艺术学子的画家陈培仁,今早于家中离世,享耆寿94岁。 陈培仁与妻子颜莉珠(86岁)育有二男,长子陈士竭受访时透露,父亲是在本月19日因肺部感染送入麻坡中央医院治疗,今早病情恶化血压下降,医生判定已经回天乏术。因此,家人按照父亲心愿将其接回家,让他在家人陪同下安详离世。 陈培仁是土生土长的麻坡人,于1961年毕业自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当年,恰逢独中改制成为国民型中学的动荡阶段,当时麻坡中化中学不接受改制,以缩减教师薪金节流,归国后的陈培仁选择回到母校中化中学,成为第一批在改制浪潮中领取微博薪水仍坚守在中化教职岗位的华教热血。 其后,陈培仁默默耕耘于中化中学,潜心教画育人,以才华为校园增添人文艺术气息。他的墨宝遍布校园,包括中化百年校刊封面及八角亭上的《弦歌亭》牌匾,其学生也在本地及海外广告、摄影、美术界绽放光彩。 2017年,高龄85岁的陈培仁以自身画作为中化中学筹款,设立“心艺美术基金会”,资助毕业生修读美术科系。 其后,陈培仁多次举办画展为基金会筹款,去年还首次与弟弟陈培智联办《伯仲同辉》彩墨及水墨展,两位年龄加起来超过180岁的画家以墨宝为艺术教育基金义卖筹款,无私献身精神令人钦佩培,但这也是陈培仁在中化中学最后一场公开画展。 陈培仁的两个儿子虽未继承衣钵成为艺术家,但长子陈士竭希望“心艺美术基金会”能延续父亲一生奉献、栽培艺术学子的精神。他表示:“父亲当初设立基金会时,坚持不用自己的名字,就是希望未来有人接棒,让基金会得以永续经营,让更多孩子能够追寻艺术梦想。” 陈培仁的治丧处设在麻坡广肇思恩馆,将于31日上午扶柩至巴莪仙境山庄火化,其后安奉在麻坡修德善堂。    
5天前
说潘受是一位诗人,不如说他更是一位爱国诗人。那么他所爱的究竟是祖国,还是南洋?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全面侵华;同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展开大规模惨绝人寰的血腥大屠杀。战火的阴影逐渐逼近南洋,南洋华侨早已蓄势待发,竭尽所能,为抗敌救国、为世界和平以及为公理正义而战。这一年,也是潘受南渡的第七个年头,此时他正担任新加坡道南学校校长。身在海外,面对日本帝国的肆虐侵略,他对祖国这一场灾难绝不能置之度外。 1938年,来自南洋各地的百余名筹赈会代表齐聚大会,共同决议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并推举陈嘉庚为主席。潘受与陈嘉庚相差37岁,却毅然接受义务秘书一职,深得陈嘉庚的倚重与信任,全力协助推动华侨赈灾工作,掀起了一场席卷南洋的抗日救亡群众运动。他为该会成立赋诗以明志:“立国五千年忍使黄魂沉赤县;同侨八百万誓扶白日照青天。” 当时,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华侨群情激愤,反日情绪高涨,人们纷纷抵制日货、罢工停产、走上街头示威,巡回演出宣传抗战,并号召华侨机工回国服务。1940年4月28日,《南洋商报》刊登消息——“华侨回国慰劳团下月赴各路慰劳军”。该团由陈嘉庚组建并亲自率领,潘受担任团长,是全团最年轻的成员。5月间,他带领团员到重庆与陈嘉庚会合,期间结识众多抗战名将及政府要员。1997年,86岁高龄的潘受在接受新加坡《联合早报》专访时回忆道:“那次中国之行对我的一生有很大的影响,让我第一次亲身领会中国历史的悠久和文化的精深博大。”这支慰劳团自新加坡出发,经缅甸、云南、贵州,最后抵达重庆。随后又从四川辗转奔赴各地战区,足迹遍布十余个省份。 1941年,潘受重返新加坡。 麻坡中化中学校史馆记载,潘受曾于1941年1月至6月担任中华学校(即中化中学前身)校长。当时,《南洋商报》亦有报道,麻坡中华化南校董部常务会议已通过聘任潘受为校长(1941年1月14日)。然而,由于频繁奔走于新马两地,难以兼顾校务,潘受遂于半年内辞职。 1972年,适逢中化中学庆祝建校60周年并出版《中化六十年》纪念刊,潘受以翰墨寄怀,特赠七言绝句二首如下: 其一 树蕙滋兰六十年,中华声教化南天, 芳菲一卷春风史,筚路从头记昔贤。 其二: 海氛岁值乱离秋,书剑吾曾此小游, 痛忆故人冤血碧,羊昙何忍过西州。 潘受在诗中既缅怀建校先贤的辛勤付出,也追忆自己与学校在日军南侵时期结下的因缘,并寄托对战乱离散与故人罹难的深切哀思。他更提及麻坡沦陷后,地方上惨遭屠杀者近二十户,其中包括“余在职时之本校董事会主席李君天赐洎董事多名,洵惨绝人寰矣。”此墨宝如今仍珍藏于该校馆藏。 日军的爪牙迅速伸展,战火蔓延,新加坡旋即沦陷。潘受在战后1940年代的多首诗作中,及时记录了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1948年,他在新加坡怡和轩与友人追忆郁达夫这位南来的中国文坛巨匠,写下〈怡和轩与诸友夜坐——追话郁达夫之死〉。郁达夫于1938年12月底应《星洲日报》之聘抵达新加坡,直至日据时期,最终在1945年8月29日日军战败投降之际,于避难地荷属苏门答腊离奇失踪。 1942年2月,潘受原已购得小电船船票,计划携家眷自新加坡这座“围城”逃往临近的苏门答腊小岛。郁达夫得知后,亦表示希望同行。临行前一晚,众人下榻怡和轩,郁达夫携行装前来,除衣物外,还带了一瓶白兰地、十余块牛肉干及一部《诗韵》,准备在船上吟诗唱和。当晚,他们畅谈共饮,别绪未生,反添几分欢愉。酒酣之际,潘受忽然决定将自己的船票让予郁达夫与胡愈之,送二人先行离去,自己则另寻他法分途逃亡。 世事难料,郁达夫终客死异乡。战乱之际,他化名赵廉卿,滞留印尼,最终遭日本宪兵杀害,尸骨无存。潘受悲痛不已,赋诗悼之:“耿耿三年支万忍,迟迟一死换千生。” “一死换千生”,确是对郁达夫的至高敬意。 相关文章: 【专栏.花样年华】伍燕翎/潘受诗人的卖花词 【专栏.花样年华】伍燕翎/刘太希诗人雅集云南园 【专栏.花样年华】伍燕翎/方修与潘重规的红楼之争
1月前
(麻坡27日讯)麻坡中化中学正式成立“师生福利基金”,标志着该校在关爱教师与学生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该校董事长徐景贤是于昨晚在中化中学董事会庆祝教师节暨教职员卡拉OK交流赛联欢晚会上,作出这项宣布;同时,他个人捐献10万令吉作为基金的良好开始。 徐景贤强调,师生福利基金不仅是项福利措施,更传递关爱与责任,因为师资是学校发展的核心要素,而董事会也关心每位学生的成长与学业发展。 “这项基金将奖励优秀学生,帮助他们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获得更多支持与鼓励。” 他说,该基金目前已获得近20万令吉的赞助,相信在校友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基金将逐渐壮大,未来能发挥更大作用,也让更多师生受益。 徐景贤也指中化礼堂的冷气系统和灯光音响设施已全面提升,为校内各项活动及麻坡华团华社的活动,包括婚宴、会庆、联谊活动或大型会议等,提供了理想的场地选择。 他披露,董事会也通过象征性收费方式,让麻县各小学在中化礼堂举行毕业典礼或恳亲晚会等活动,进一步促进该校与社区的互动。 “我们欢迎各华团与学校租用中化礼堂,这不仅是对华校的支持,也是彼此间互惠互利的回馈。” 另外,中化中学校长蒋璁江披露,该校2025年初一新生入学试的成绩公布后,在短短9个小时内新生名额就已爆满,出乎校方的意料,他感谢麻坡华社对该校的支持与认可。 他表示,校方与教职员将继续努力,把中化中学办的更好,回馈社会人士的支持。 他指出,该校在明年落实5天上课制,让学生能平衡生活与学习,发展个人兴趣与才艺,老师则能有更多休息时间;校方相信学校的质与量不会因为5天制而受到影响。 他也赞扬及感谢该校老师对中化中学的支持与付出,即使面对挑战或感到心累也一直坚守岗位。 另一方面,中化中学董事会在会上颁发感谢状予捐助师生福利基金的徐景贤与黄慧艳夫妇及校友刘振和姐弟、捐助该校教育基金的黄有明与林秀珠夫妇,以及捐赠中化礼堂1300张贵宾椅及椅套的董事会名誉顾问杜振发。
6月前
(麻坡24日讯)麻属保赤宫陈氏宗祠青年团、麻坡中华公会青年团、实廊中华公会青年团与峇吉里健跑俱乐部主办“2024年全国友谊义跑”,并共节约3万令吉,移交给麻坡中化中学作为购置校车基金。 这项活动由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青年团与马来西亚陈氏宗亲总会青年团主催,获得柔佛州中华公会总会青年团、马来西亚陈氏宗亲总会青年团南马联谊会、麻县华青团中秋园游会支持。 峇吉里区国会议员陈泓宾昨晚在庆功宴上表示,他希望透过这项邀请各地健儿参与的义跑活动,能打响麻坡的知名度,而即将于今年9月1日举行的麻坡双桥半程马拉松赛,目前已迈入最后一个星期的报名时间,希望长跑健将能把握时机。 他说,目前共有1500人报名参加麻坡双桥半程马拉松赛,主办单位希望能获得2000人参与,这也是阔别10年后,麻坡再次举办赛程途经麻坡双桥的马拉松比赛。 他指出,本身的国会议员办公室也只是一个平台,希望各方能够联手,举办更多的公益活动,让麻坡社区更充满活力,更具有竞争能力。 马来西亚陈氏宗亲总会青年团总团长陈志豪则指出,上述义跑活动获各族人民的踊跃参与,吸引超过1500人参与。 他赞扬主办单位发挥华人的传统文化,把筹得的款项回馈给华社,希望华文教育越办越好。 他也承诺主办单位若常年举办上述义跑活动,他将会至少捐赠10样产品作为幸运抽奖礼品。 出席上述活动者计有麻属保赤宫陈氏宗祠主席陈维川、秘书长陈泗名、麻坡颖龙津陈氏家族会主席陈健才、中化中学校长蒋璁江、校务主任杜炳坤、文打烟区州议员黄益豪等。
8月前
1年前
1年前
(麻坡8日讯)麻坡中化中学署理董事长徐代荣宣布,该校将耗资50万令吉为全校53间课室安装106台冷气机,为学生提供更舒适的学习环境,提昇学习效果。 他于今早出席麻坡中化中学第92届初中三毕业典礼及休业式时作出上述宣布,并指安装冷气机的举措也是为学校准备上课5天制铺路。 此外,徐代荣披露,为了师生的安全,董事会将于今年底为屋顶漏水的A,B食堂进行翻新工程。 另一方面,他促请学生提昇防骗意识,避免掉入诈骗集团设下的陷阱,否则不仅会被骗光财物,还背负一身傎务,连家人也受拖累。 他希望学生在接收任何讯息时,一定要谨慎思考,也不要点击陌生链接,任何疑问一定要与家人或朋友交流,以免自己成为诈骗的受害者。 该校校长蒋璁江勉励今年初中三毕业的303名毕业生,初中三毕业是学习旅程的重要驿站和转折点,在成才的道路上一定要靠自已的努力拼搏。 他表示,2024年该校将迎来320名新生,共开8班,开学日定在1月8日,初一新生则于1月12日到校。 “基于初一新生于星期日至四必须回到小学上课,所以初一新生每逢星期五及星期六才到中化中学上实体课。” 蒋璁江在会上感激服务35年及18年的数学老师刘少怀及总务处主任林时基长期的付出,同时表扬15名为学校服务10年至35年的教职员。 在休业式上,蒋璁江也促请学生在假期里多阅读、多劳动,同时作好自己的手机管控,勿沉迷于电子游戏。 与会者包括董事长徐景贤、会务顾问林明才、副董事长符肇珍、总务黄思远、财政黄永财及校友会主席颜天福。
1年前
(麻坡25日讯)在一声声的骊歌围绕中,麻坡中化中学的272名高中毕业班学生从校董手中领取毕业文证,宣示“我们毕业了”! 为了感恩母校的栽培,毕业班学生代表陈乐希在署理董事长徐代荣、财政黄永财及校长蒋璁江见证下,移交4万5969令吉60仙爱校献金给董事长徐景贤。 该校董事长徐景贤在毕业典礼上强调,在知识的海洋中,保持学习的心态、对知识的渴望及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是至关重要的事。 他表示,毕业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接下来的旅程可能会更加辽阔和充满挑战。因此,毕业班学生必须相信自己,并以勇气和智慧去克服未来的挑战。 他补充,离开校园,方知师恩如山,严厉也好,慈爱也好,师长最终希望你们少走弯路,少些遗憾! 他也在会上感谢老师与家长用仁爱之心,点燃生命之火,倾注无数的心血,言传身教,辛苦耕耘,才能够有今日丰硕的成果。 徐景贤也以中化大礼堂前的对联“今日你以中化为荣,他日中化以你为耀”来勉励学生将来有所成就,继续前人的重担,扶持母校走向康庄大道,共同见证母校发展的成果。 校长蒋璁江在会上鼓励毕业班学生争取深造的机会,到更高知识殿堂学习,因为现在进入社会的最低门槛是拥有学士文凭,才能找到一份自已想要及更好的工作。 “如果决定不升读大学,就要学会如何好好栽培自己,怎样让自己有一技之长。” 他表示,无论你选择继续升学或是直接就业,都会遇到挑战,最重要还是保持学习的心态,紧记成功是需要付出努力和坚持,并相信自已的能力,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的奋斗。 他也祝福学生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都能够怀著梦想启航,展翅飞翔。 出席毕业典礼的校董及家长众多,他们纷纷给毕业生献上美好祝愿和花串,以祝福他们前程似锦,场面温馨!
1年前
(麻坡28日讯)麻坡中化中学遭人冒名,向数家五金商订货,所幸该校向来与商家保持良好关系,才让诈骗份子无法得逞。 诈骗份子是说话带有中国腔调,自称是中化中学总务的男子,使用香港国际区号(+852)联络商家,代表校方订购大批五金物品。 在联系过程中,诈骗份子会先要求商家的户头号码,以作转账用途,企图先赢得商家信任,之后才开始其它套路。 庆幸的是,商家们接获电话后,都主动与校方联系求证,才证实是不法分子设下的陷阱。 该校董事长谢才观、署理董事长徐景贤及校长蒋璁江,今早在新闻发布会上揭露此事,并提醒各校及商家,在接到类似电话时须提高警惕,避免上当。 其中一起事件于昨日发生,诈骗份子向一名五金商订购逾2万令吉的水管等物品,表示会在今天转账;惟今早又再加吗订购50桶某牌子的油漆,而该牌子无法在本地寻获。 该五金店女东主今早接受电访时披露,对方开始编造故事,指中化中学向来使用该牌子油漆,所以要继续用回,但因为校方与油漆厂商关系出现问题,厂商才不理会校方。 “接着,对方说会给我厂商的电话号码,让我与厂商联系。实际上,我昨天接到水管订单后,就已经与校方联系,并确定是诈骗圈套,所以没有上钩。” 她表示,今早对方再来电时,她已提高警惕,只是当一般顾客谈话,并没有揭穿对方,不过,她认为校方应报警处理,以免有商家遭殃。 另一名五金商在昨午约2时接获类似来电,对方自称是中化中学的“陈老师”,由于对方口操中国音,令他感到怀疑,就联络校长求证。 蒋璁江呼吁麻坡商家提高警惕,若接到代表中化中学订货的电话,务必先向校方求证(06-952 2632),慎防上当。 他表示,该校没有中国籍老师,也有指定的采购人员负责相关事项,校方已针对此事联系该校的领养警官。 他补充,该校方是首次遭遇此类事情,不过,之前曾有其他独中同样被冒名诈骗,因此,他希望其他学校引以为戒,小心提防。 谢才观则表示,麻坡地区不大,校方与五金商们都保持密切关系,才及时发现学校遭到冒名,他呼吁各界提高警惕,别让诈骗份子得逞。
2年前
(麻坡23日讯)麻坡中化中学集众人之力,打造独特的《奕奕飞扬师生校友联展》活动,为111周年校庆增添别样魅力。 这项联展共有20名学生、12名老师及10名国内外校友参与,众人贡献出90幅风格各异的艺术作品,包括学生作品21幅、老师及校友共67幅,向观众展现艺术的多样性与魅力。 校长蒋璁江今早为联展主持开幕礼时指出,艺术是无国界的语言,超越文字限制,直抵人心,联展以美术作品为媒介,展示师生和校友的创作才华和艺术成就。 他表示,联展作品是参展者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也是对中化教育的肯定和支持;而中化也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人潜能。 “艺术教育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还能提升他们的情商和表达能力。” 他认为,联展不仅是艺术盛会,更是师生情谊的交流与分享,让师生和校友相聚,一同欣赏艺术的魅力,分享成长故事。 “这种情谊和联系使我们更紧密团结,共同为中化的发展与繁荣做出贡献。” 《奕奕飞扬师生校友联展》从6月22日至7月7日,在中化中学善心堂展览厅进行,时间是上午9时至下午3时,6月30日则是上午9时至下午5时。 参与《奕奕飞扬师生校友联展》的校友,都对此次能参与联展,以实际行动回馈母校感到开心,并希望借此祝贺母校越来越好。 这群在艺术领域拥有一定成就的校友来自各年龄层,有的远在法国、台湾、新加坡或中国发展,接获邀请后也乐于参展。 享有盛名的麻坡画家陈培仁(91岁)是参展者之一。他毕业自中化中学,曾在母校执教,退休后为中化中学举办画展,更在2017年设立心艺美术助学金让学生申请。 自称“中化人”的他,对能参与联展再次以作品回馈母校感到开心,这次展出的作品包括他在2015年及近期的画作。 刘麻生(80岁)也是受邀参展的画家之一,他擅长以油画棒作为媒介,将麻坡街景绘入画中。他参展的3幅作品已全被人预定,让他欣喜不已。 33岁的郭绍尉(平面设计师)表示,他在中化中学求学时,就对美术产生兴趣,也奠定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他抱着感恩的心参展,感激母校的栽培及师长与前辈的鼓励。
2年前
2年前
3年前
(麻坡30日讯)社会大众结集善心,让麻坡中化中学295名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今年得以在无后顾之忧的情况下继续学业。 麻坡中化中学今日颁发总额82万3905令吉的2022年度助学金暨领养基金给295名学生,其中163人获得共计38万5400令吉的奖学金、48人获得共计12万2815令吉的助学金、84人则获共计31万5690令吉的领养基金。 校长蒋璁江在仪式上致词时指出,学校的开销因疫情关系而加大,许多家长也受到大环境与经济状况的影响,无力为孩子缴付学费,导致该校今年申请助学金的学生人数增加。 他说,上述逾82万令吉的费用,每分每毫皆来自善心人士、校友及董事部在外辛苦募款所得。 “我曾当过董事,知道筹钱的辛苦,特别是要向别人低头。有一年我和董事长外出筹款时,在麻坡二马路被人赶了出来,对方质疑学校为何一直要筹钱,当时我感到无地自容,甚至想要放弃。” 他说,捐款者是因为有善心才会捐款扶持有需要的学生,让他们顺利完成功课,而不是理所当然。 “中化靠着华社的支持才能一步步走到今日,所以每当我看到学生浪费,都会生气学生不好好珍惜。” 他也指出,该校经历过风风雨雨,即将迎来110周年庆,先贤、学长及历届与现任董事都因为爱中化而给予支持。 因此,他勉励学生好好把握读书的机会,将来事业有成后饮水思源,回馈社会、华社及母校;他同时提醒学生不要浪费时间,成功的人一定比其他人付出更多努力、经历更多磨练。 该校董事长谢才观、署理董事长林福赞、董事会成员、赞助人及领养者,今日皆受邀出席颁发仪式。
3年前
3年前
大弟方成曾在一篇文稿中这么写道:“那会儿,1956年,我6岁,我爸全家11口寄居槟城莲花河14号星梹日报社隔邻的原旧清侨领张弼士豪宅的大杂院。一家11口吃喝拉撒就那个房间。踏入60年代,1960年,我家随父逐水草而居,南迁麻坡,寓居中化中学教员宿舍……” 靠一份教职薪酬养妻活儿的我父亲,他在柔佛州麻坡,矗立于仲尼路14号最宏伟的一间学府:中化中学执教。父亲放假时,连夜乘火车回来,在租赁槟城张弼士的莲花河四合院一间400呎的“家”小聚数日,总是来去匆匆。 一次的悠长年假,父亲比往常多些时候留住。饭后的夜晚他突而宣布:要携带部分家眷南迁麻坡,入住中化中学的教职员宿舍。 母亲的欣喜任谁也不如,她先是哭成泪人,因既是“部分”,便得留下两个在初中就读的女儿。很快的还是如早晨盛开的芙蓉花,叶瓣上盛满滴滴露珠;那是不舍分离的泪珠儿。 我和三珍的学业终告一段落,接着也乘夜班火车南下,到麻坡与父母弟妹们共享天伦乐。初见中化中学,很难想像校舍的华美及宏伟并不比梹城数一数二的学府逊色,还有过之而无不及呢!心中有喜,往后除居住中化连成一体的宿舍之外,还可成为中化的一分子;父亲老早就布署妥当,让他两个初来乍到的女儿入读中化高中班级。 父亲获配供的教职员宿舍,有三小房一客厅一厨房,门前往外望,前头有个造型巧夺天工的“八角亭”,不远处又接连一个小巧玲珑的池塘,水上探出头来的朵朵含苞待放莲花,争妍斗艳。宿舍宽敞的空间,又紧挨绿草如茵的大草场,空气清爽,屋内到处有采光,正是父亲心中“阳光处处,不有湿气滋生细菌”之怀想。 好处说尽,最坏的来说:屋里竟无厕所安置,你信吗?! 三急到来,得神色仓惶飞奔至数十步之遥,那设于供停放脚车的“脚车棚”,一排男女厕所安置在这,人有三急,你来了,“任选唔嬲”!这二十余格排列而成的厕间,分开男女各一座,宽敞舒爽,每天数趟,经校工按时洗涤并予消毒,真的嗅不到一丁点“阿摩尼”味发出。 下课时分,人来人往,络绎不绝,莫不争相往“棚”处开步走。若想趁此时来分一杯羹,那是自寻死路。女人都有智慧,懂看时势,先行规划,不管有无便意,固定在一个时段,便可轻松自如,免去尴尬,如—— 1,天色迷朦,清晨6点至6点半,学子与教员未到校。 2,黄昏下课了,学校杳无人影。 3,每当课节敲铃声响起。 4,万籁俱寂,只闻虫响的夜晚。 经过商讨,还是选1和4稳妥安全。 于是无视阴晴,母亲、三珍二芬大白总结伴而行。卫生纸、卫生棉备齐拎在手里,先是侦察四周环境,最忌途中来个同校舍的“殊途同归”者。不幸两造碰上,母亲会主导一干女流串演一出“掉头回家”,佯装母女4人晨运去也。 挥之不掉的情缘 造成困扰的这些生活细节,丝毫不影响我对中化的眷恋。怀想在班上的情景,同学并不因我是“方老师”的千金而刮目相看。仅作文稍在人之上,其他科目乏善可陈,同学也不卖账,任我再央求也不借我本子“照抄”交课。也许见我生得白皮细肉,竟给了我一个“白板”的称号。一次班上举行辩论会,大家异口同声向班主任推荐“白板”为正方主辩,那次胜出,显然提升我不少江湖地位。 参加一项征文比赛,榜上有了名次,数位文艺青年征我为笔友。我择选一位交上,他是已故儿童文学作家孙速蕃先生。他在中化初中毕业考入师训,成为莘莘学子赞誉的好导师。我和他有一份“相遇相知”的浓厚情愫。他住在麻坡租赁的小屋内,我曾多次造访。 如今父母亲故世了,同龄好友也走得比我急速。或许因有这些挥之不掉的情缘,让我极之渴望能在麻坡住一阵,缅怀流逝的过往,短暂的数月或几天也行!
3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