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草药

2星期前
2星期前
(新山25日讯)柔南中医药业公会会长陈正华促请同业,鼓励年轻一代发展中医药业,并培养接班人,敢于创新和突破,提升服务质量,推动中医药业更专业与现代化,同时更贴近民众,让中医药不只是药柜里的草药,而是融入每个人的日常健康里。 陈正华昨晚出席柔南中医药业公会52周年联欢晚宴时,发表上述谈话。 他说,面对西药行如雨后春笋般增加、药物广告法令的约束以及网络平台竞争等因素,中药店面临不小的压力和挑战,但门市中药店提供实体选购及面诊咨询是一大优势。 “无论面对怎样的挑战,中医药店的核心使命始终不变,那就是照顾老百姓的健康与福祉。让我们携手同行,继续传承中医药业文化,造福社会。 ” 他提到,5年前,冠病病毒突如其来,全马中医、中药行在对抗疫情、预防和促进康复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当时,中医药业不仅帮助了大批感染者度过难关,恢复健康,也减轻了国家公共卫生系统的压力。 “如今,流感无处不在,中医药此时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在预防抗疫和扶正去邪方面可以发挥最大疗效。 ” 他希望政府能给予中医药业更大的关注,并在中药应用方面给予更大的谅解和发挥空间,积极支持中医药教育、科研与创新,让中西医之间能加强沟通与配合。 而随着柔新捷运系统(RTS)即将在不久后通车,到时大量游客将涌入新山及周边地区,他提醒同业必须做好准备,迎接这颠覆性的时刻,以求分得一杯羹。 另一方面,柔州卫生及环境委员会主席林添顺的代表陈传平,在代读致辞内容时表示,柔佛州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业的发展,认可其在完善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未来,我们将继续支持包括柔南中医药业公会在内的各中医药团体,在标准化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以及与现代医学的融合发展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协助。” 他说,柔南中医药业公会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着弘扬中医药文化、提升行业专业水平、服务广大民众健康的宗旨,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卓越就。 “公会不仅是联结同业、共谋发展的重要平台,更是守护与传承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的坚实堡垒。中医药业者的坚持与奉献,为柔南乃至全国民众的健康福祉作出贡献。” 他续说,在当今时代,中医药正以独特的优势,在全球健康领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所倡导的“治未病“理念、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也与现代预防医学和个性化医疗的趋势不谋而合。 “我期望公会能继续发挥引领作用,团结业界把握时代机遇,让中医药这一古老的智慧结晶,焕发出更加璀璨的时代光芒。” 陈传平较后也代林添顺宣布拨款5000令吉给该公会。 晚宴上,大会也移交各5000令吉华校基金给哥打丁宜育华小校长杨佩佩和古来四维华小董事长巫仁勇;会员子女亦获颁金牌表扬奖及奖励金。 出席晚宴者尚有柔南中医药业公会署理会长冯俊丰、副会长曾宪光、曾德华、财政洪明亮、总务赖瑞祥及新山客家公会会长拿督斯里杨国兴。
3星期前
(东甲14日讯)在利丰港紫光阁的阁所后方,有一片被命名为“时珍药圃”的土地,在过去十多年来默默守护社区的健康,免费提供草药予有需要的民众,为无数病黎与家庭带来希望。 然而,这片自2009年开辟的草药园,却在近年来因义工人数减少而陷入困境,草药供应被迫中断,大片土地也逐渐被杂草覆盖。 面对挑战,紫光阁没有选择停下脚步或放弃,反而努力寻找出路,期望延续草药园的使命,让温暖继续在社区流动。 走进“时珍药圃”,映入眼帘的是占地约8300平方尺的土地,上方搭建了透明遮雨棚,地面则排列着10排泥畦,惟大部分面积已被杂草“占领”,只剩稀稀落落的草药。 虽然如此,无论是遮雨篷下方或是地面上,都可见或插着或挂着的小牌子,写着各种草药名字,提醒着人们这里曾经是生机盎然的草药园地,也透露着过去义工与理事们的用心经营与付出。 据了解,园内原本栽种逾10种常见的药用植物,包括忧遁草、黑面将军、过江藤、车前草、穿心莲、红田乌、满天星、鱼腥草、岩陀、水龟草,以及需求量最高的猫须草。 据悉,过去不仅东甲与麻坡的民众常来求药,柔北地区的一些庙宇在扶鸾问事时,若需要草药治病,也会“点名”紫光阁草药园,因此有不少外地人慕名而来,让该草药园渐渐成为一个独特的社区资源。 署理阁长高光耀回忆,该阁是以慈善与救济大众为目的,在师尊的指示下开辟草药园,为病黎与大众免费供应中草药。 “我们让有需要的民众免费采摘;部分草药,例如猫须草也在采摘后筛选、清洗及晒干,制成猫须茶后就会包装及送给民众。” 他披露,全马目前有超过200间德教会,但设立草药园的屈指可数,而紫光阁就是当中的极少数之一。 “能够帮助别人,是我们的初衷,也让我们感到欣慰。” 谈及草药园如今的困境,高光耀对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坦言,栽种草药并不困难,如何照料才是一大难事,包括除草、施肥、灌溉及采收等,所以人手显得尤为重要。 他表示,草药园的义工以退休人士为主,平日都是空闲时才到园内帮忙,随着义工年岁增长或因搬迁离开,使原本的6至8人的义工团队仅剩下2、3人。 无论如何,他强调该阁不会放弃草药园,理事会也努力寻找解决方案及重新规划,让草药园恢复生机,继续守护社区的健康。 他呼吁更多人加入该阁的义工行列,除了草药园,也包括赠医施药部、点穴护理中心、德育班及阁所清洁等各项服务。 他补充,加入义工队不只是付出劳动与做慈善,更是与他人联谊与交流的方式,让生活更充实及有意义。 草药园的工作繁多,其中又以除草最为耗时耗力,加上该园坚持不使用农药除草,因此如果义工人数不足,则难以赶上杂草生长的速度。 为了把对人力的依赖减至最低,紫光阁计划铺设防草布以遏制杂草生长,同时安置自动灌溉系统,进一步简化日常管理。 副阁长郑良登指出,防草布不同于一般园圃常用的黑色塑料,是采用能透水透气的不织布制成,既能抑制杂草、更环保,对土地也更友善。 “自动灌溉系统能进一步简化管理工作,我们也会翻新土地,并加入有机肥料来提升土壤养分。” 他透露,自己加入紫光阁不久,去年初次走进草药园时看到年长的义工蹲着拔草,心有不忍,于是下定决心推动草药园的重整计划。 “重整计划获得热心人士支持,包括赞助部分材料及肥料,我们也会尽量循环利用现有物品,以减低成本。” 他说,目前防草布及自动灌溉系统所需的物品都已准备,预计不久后就能动工,让草药园在今年内恢复生产。 他也提到,曾有人大量采摘草药及转手出售谋利,理事会获悉后已加以制止,为此,该阁未来或会以更系统化方式运作,包括记录采摘者资料,确保草药园的成果能真正惠及有需要的人。 利丰港德教会紫光阁副总务陈和发透露,虽然草药园无法如过往般提供草药,但该阁已向兴楼德教会紫如阁协调,确保民众需求获得满足。 他表示,该阁主要从紫如阁取得需求量较大的草药及胶囊,再以象征式收费提供给有需要的人士,虽然价格远比市价低廉,却曾遭人质疑收费的举动。 他解释,友阁因已采用机械化方式处理草药园,并聘请外劳协助,所以已产生成本,加上运输开销,因此必须象征式收费,而友阁也已给予该阁特惠价格。 另外他也强调,草药园一旦恢复正常供应后,紫光阁依旧会坚守初衷,把草药园的成果无偿提供予社会大众。
2月前
3月前
8月前
“等一等!等一等!”散步时,女子总是忽然停下脚步,弯下腰,采撷起路边小野花。一株、两株、三五株……这些花儿没有香气,她却习惯性地将花递向鼻翼,闭上眼,深呼吸,仿佛吸进一整片清新天地,脸上漾开心满意足的笑容。 这些纯白的小花呈筒状,花心缀着一抹柔粉黄,茎匍匐于地,表面覆着细毛。花梗长长的,正好握进她纤长的手中,花朵探出小脑袋,好奇地打量着高处的世界。披针形的叶片边缘带锯齿;瘦果长有细柔冠毛。女子不只喜欢采花,也爱摘下那些小果实,拔下羽毛般的冠毛,对着它们轻轻一吹,呼——冠毛唱起自由的歌,随风而去,编写着自己的流浪故事…… 小时候,妹妹拿甲虫当风筝玩,她就采撷些野花和野草,要么将它们压制成书签,要么用邻居送给母亲的老黄瓜当作杵,捣碎她收获的花草,熬煮成一碗清香的汤,玩起家家酒。长柄菊便是她喜爱的野花之一。如今,女子已然成了妇人,依然怀揣着野花情结,常常把一束长柄菊带回家,有时,还搭配淡紫色的藿香蓟、芦莉草,或是像蝴蝶一样的平伏茎白花菜,一同插入灌满清水的玻璃罐中,让它们在书桌上静静绽放。与华丽的玫瑰相比,她更喜欢这些不起眼的野花,它们淡雅清新,别具野趣。 “这是肺炎草,连根晒干,可以当草药吃。”前阵子参加“城市生活的自然写作”工作坊,走着、走着,台湾作家兼自然观察解说员刘克襄老师蹲了下来,指着路边的小野花解释说:“不过,这是单方,一般会和其他草药一起搭配吃。青草茶里的12种草药,这肺炎草便是其中之一。”女子听得入神,原来,别名羽芒菊的长柄菊(Coat Button/ Tridax Daisy),不仅仅是她认知中外敷能治疗皮肤病、促进伤口愈合的路边小野草,竟然还能食用!长柄菊的功效是解热消炎,治肺炎、咳嗽、感冒高烧不退,台湾民间常用长柄菊治肺炎,故名“肺炎草”。 于是,她熟知的那些草药里,又多了这可爱的伴儿:长柄菊!“嘿,你知道吗,那个我请你在情人节时采给我的长柄小野花,喏,花朵就像迷你菊花那种,原来还能吃哩!”兴致勃勃,女子回到家,立刻把这个新知分享给爱侣。“啧啧,辣手摧花,不光要采,还要吃!”男子戏谑道。女子翻了个眼白,哼了一声:“你以为想摧就能摧吗?疫情解封后,割草工友们太勤快,校园里的长柄菊,还没长高就被腰斩啦!”
12月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