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心美事 | 利丰港紫光阁重整草药园 盼继续守护社区健康



(东甲14日讯)在利丰港紫光阁的阁所后方,有一片被命名为“时珍药圃”的土地,在过去十多年来默默守护社区的健康,免费提供草药予有需要的民众,为无数病黎与家庭带来希望。
然而,这片自2009年开辟的草药园,却在近年来因义工人数减少而陷入困境,草药供应被迫中断,大片土地也逐渐被杂草覆盖。
ADVERTISEMENT
面对挑战,紫光阁没有选择停下脚步或放弃,反而努力寻找出路,期望延续草药园的使命,让温暖继续在社区流动。

走进“时珍药圃”,映入眼帘的是占地约8300平方尺的土地,上方搭建了透明遮雨棚,地面则排列着10排泥畦,惟大部分面积已被杂草“占领”,只剩稀稀落落的草药。
虽然如此,无论是遮雨篷下方或是地面上,都可见或插着或挂着的小牌子,写着各种草药名字,提醒着人们这里曾经是生机盎然的草药园地,也透露着过去义工与理事们的用心经营与付出。

据了解,园内原本栽种逾10种常见的药用植物,包括忧遁草、黑面将军、过江藤、车前草、穿心莲、红田乌、满天星、鱼腥草、岩陀、水龟草,以及需求量最高的猫须草。
据悉,过去不仅东甲与麻坡的民众常来求药,柔北地区的一些庙宇在扶鸾问事时,若需要草药治病,也会“点名”紫光阁草药园,因此有不少外地人慕名而来,让该草药园渐渐成为一个独特的社区资源。

署理阁长高光耀回忆,该阁是以慈善与救济大众为目的,在师尊的指示下开辟草药园,为病黎与大众免费供应中草药。
“我们让有需要的民众免费采摘;部分草药,例如猫须草也在采摘后筛选、清洗及晒干,制成猫须茶后就会包装及送给民众。”

他披露,全马目前有超过200间德教会,但设立草药园的屈指可数,而紫光阁就是当中的极少数之一。
“能够帮助别人,是我们的初衷,也让我们感到欣慰。”

谈及草药园如今的困境,高光耀对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坦言,栽种草药并不困难,如何照料才是一大难事,包括除草、施肥、灌溉及采收等,所以人手显得尤为重要。
他表示,草药园的义工以退休人士为主,平日都是空闲时才到园内帮忙,随着义工年岁增长或因搬迁离开,使原本的6至8人的义工团队仅剩下2、3人。

无论如何,他强调该阁不会放弃草药园,理事会也努力寻找解决方案及重新规划,让草药园恢复生机,继续守护社区的健康。
他呼吁更多人加入该阁的义工行列,除了草药园,也包括赠医施药部、点穴护理中心、德育班及阁所清洁等各项服务。
他补充,加入义工队不只是付出劳动与做慈善,更是与他人联谊与交流的方式,让生活更充实及有意义。

草药园的工作繁多,其中又以除草最为耗时耗力,加上该园坚持不使用农药除草,因此如果义工人数不足,则难以赶上杂草生长的速度。
为了把对人力的依赖减至最低,紫光阁计划铺设防草布以遏制杂草生长,同时安置自动灌溉系统,进一步简化日常管理。

副阁长郑良登指出,防草布不同于一般园圃常用的黑色塑料,是采用能透水透气的不织布制成,既能抑制杂草、更环保,对土地也更友善。
“自动灌溉系统能进一步简化管理工作,我们也会翻新土地,并加入有机肥料来提升土壤养分。”

他透露,自己加入紫光阁不久,去年初次走进草药园时看到年长的义工蹲着拔草,心有不忍,于是下定决心推动草药园的重整计划。
“重整计划获得热心人士支持,包括赞助部分材料及肥料,我们也会尽量循环利用现有物品,以减低成本。”

他说,目前防草布及自动灌溉系统所需的物品都已准备,预计不久后就能动工,让草药园在今年内恢复生产。
他也提到,曾有人大量采摘草药及转手出售谋利,理事会获悉后已加以制止,为此,该阁未来或会以更系统化方式运作,包括记录采摘者资料,确保草药园的成果能真正惠及有需要的人。

利丰港德教会紫光阁副总务陈和发透露,虽然草药园无法如过往般提供草药,但该阁已向兴楼德教会紫如阁协调,确保民众需求获得满足。
他表示,该阁主要从紫如阁取得需求量较大的草药及胶囊,再以象征式收费提供给有需要的人士,虽然价格远比市价低廉,却曾遭人质疑收费的举动。
他解释,友阁因已采用机械化方式处理草药园,并聘请外劳协助,所以已产生成本,加上运输开销,因此必须象征式收费,而友阁也已给予该阁特惠价格。
另外他也强调,草药园一旦恢复正常供应后,紫光阁依旧会坚守初衷,把草药园的成果无偿提供予社会大众。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