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言路
郭总时间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林瑞源
时事观点
投资理财
族群印记
身心灵
VIP独享
社团动态
星期天头条
深度报道
非凡人物
发现东盟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收藏
星云
【不假思索的消费】迷你模型的简单快乐/邱智轩(新山)
我是在半年多前才开始喜欢上买那些迷你版的交通工具模型,或是精致造型的电影人物模型的。自从购买了第一个火箭模型,每次经过售卖迷你模型的展示柜我都会忍不住地逗留,然后看有什么新的模型推出。我不是追求收藏一系列完整模型的人,我只购买我喜欢和有眼缘的模型。 刚出社会的我难免会遇上工作和生活压力,一旦遇上就会想着要如何减压,也试过不同的减压方法。而我发现,组装迷你模型最能让我转移工作和生活上的疲劳。每当完成一个模型,一种莫名的快乐就会涌上心头,什么烦恼也便释怀了。这些模型摆在我的书橱,就好像对我的提醒,那就是生活上总有能让自己开心的方法。模型虽然小,带来的快乐却很大。 再来是一种往日情怀和纪念。其实在我小时候,父母总会买拼图让我拼。从10片,几十片到百多片的拼图我都拼过。所以组装这些迷你模型的时候,就会想起我的童年记忆。它们承载着我过去从拼图的过程中学习到的认真,耐心和观察力。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会挑战自己组装更多零件的模型,又或者是上千片的拼图。而自己组装的电影人物模型让我觉得,自己和看过的电影世界有了一种更真实的联系。比起拥有电影海报,组装模型更像是我对电影人物带来的正面价值观致敬的方式。 当然,我也知道这些模型并不是必需品,但我买的这些并不贵,我也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在和以往求学过程中不一样的快节奏现实生活中,能有让我片刻充上电的小小爱好,认真做自己喜欢的美好事物,这种满足感其实比很多花钱的方式都更值得。 有时候我也会问自己,这是不是冲动的消费,答案也许是。但我很清楚自己在干什么, 因为我不只是在买迷你模型,而是在给自己的生活添点快乐和美好的意义。
3星期前
星云
星云
【不假思索的消费】不买不行/陈逸文(太平)
癖好这回事,往往不是与生俱来的。我想,自己收集磁铁的习惯,大概是遗传自母亲的“收藏基因”。 我妈有个特别的癖好:无论去哪里旅行,总要买上一双筷子。她说,这寓意“成双成对,筷筷乐乐”。听起来还真有几分温馨。只不过我们家吃饭基本都用汤匙和叉子,筷子呢也就新年捞生那顿饭才会亮相。其余时间,它们便静静躺在抽屉里,快快乐乐地常年休假。说起来,还真的羡慕它们。 而我收集磁铁的癖好,是在第一次出国旅行时染上的。那时的柬埔寨还不像现在这般让人望而却步,我们三个背包客兴致勃勃地来了一场自由行。途中看见几个小孩在兜售磁铁,模样着实可怜,我一时心软就买了几块带回家。 没想到,这一买就停不下来了。买的时候可能只是心软一瞬,但回到家后发现这些磁铁好像月光宝盒,可以穿越时光回到旅途的点滴。于是,接下来的旅行我都开始陆续收集磁铁。收集了尼泊尔的“智慧之眼”、台湾的番薯造型、日本的卡通角色,还有一些特别款式——比如装着咖啡豆或辣椒粉的小麻袋,至今还带着淡淡的香料味。 奇怪的是,其他纪念品我都能视若无睹,唯独磁铁总觉得“非买不可”。它们就像是一张张“我曾到此一游”的印记,是旅行路上的“通行证明”。即使在本地旅游,我也买个不亦乐乎。在吉打稻米博物馆看到,买!在马六甲鸡场街看到,买!在关丹海岸看到,买! 我渐渐明白了母亲买不停的感觉。那是一种“仪式感消费”。无论价格高低,只要顺眼,手就不由自主地伸向钱包。说不上是真的需要,更多是一种心理上的慰藉。我想,这就是磁铁带来的“情绪价值”。 墙壁磁铁博物馆 起初我把它们贴在冰箱上,直到老爸皱眉头说磁铁会干扰磁场,把冰箱弄坏。找不到反驳的理由,只好默默把它们移到一面铁质空墙上——从“冰箱磁铁展”改成了“墙壁磁铁博物馆”。如今,那面墙上的磁铁越贴越多,几乎可以和妈妈的筷子山一较高下。 相比于朋友购买价值成千上万的模型,我这癖好其实也花不了多少钱。算是可以不假思索的消费。家里收藏再多磁铁,也不介意再多买几个。这些小小的磁铁,藏着我走过的路、遇见的人、曾经短暂却真实的情绪与期待。它们在别人眼中也许微不足道,却能串起我零碎却珍贵的记忆,那就足矣。
3星期前
星云
狮城二三事
盗刷信用卡收藏多人证件 男子被判监两月又两周
(新加坡12日讯)37岁男子在购物中心捡到他人信用卡后,连续七天盗刷21次。警方上门调查,却意外发现他“收藏”多张失主不明的学生证和身份证。男子最终被判坐牢两个月又两周。 《联合早报》报道,被告伊尔曼于本月9日在国家法院面对非法侵占他人财物和欺诈等15项控状,他承认其中五项,法官将另外10项控状纳入考量后,做出上述裁决。 根据案情,2022年2月23日,一名66岁新加坡妇女在蒙巴登邻里警岗报案,称她的星展银行高岛屋信用卡遗失。 妇女称,她最后一次使用该张信用卡是在该年2月3日,在狮城大厦(Plaza Singapura)地下一楼的AXS服务机进行账单付款。银行后来通知她,信用卡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消费了828元(新币,下同;约2737令吉)。 被告顺手取走信用卡 21次盗刷 调查显示,被告曾于2月3日到过狮城大厦,并在前往厕所时看到AXS机上方放着一张信用卡,他顺手取走信用卡,打算用来支付个人开销,然后离开现场。 在2月3日至9日之间,被告前后共21次使用这张卡,在“Kopitiam”分店、通联(TransitLink)公司、理发店以及多个连锁快餐店等处进行消费。 警方确认被告身份后,于3月11日将他逮捕。被告被捕后,已全额赔偿所有损失。 被告律师在庭上求情时说,被告的父亲于2017年去世,让他承受了沉重的经济压力。 被告盗用信用卡后进行的消费,都用于交通和日常餐饮等基本生活开支。事后他对此深感懊悔,已积极配合警方调查,并完成全额赔偿。 此外,警方因上述案件去搜查被告的家时,却从他的卧室搜出多张属于别人的卡片。 被告供称,这些卡皆为他在公共场所拾获后带回家的“收藏品”。 调查追溯至2017年 学生曾报警遗失优惠卡 后续调查显示,被搜获的其中一张学生优惠卡,是一名学生遗失的。这名学生于2017年2月7日下午4时到乌节邻里警局报案,称学生优惠卡在乌节路一带遗失。 被告是在从新加坡管理学院附近前往蚬壳(Shell)油站时,在走道上拾到该张学生优惠卡。他明知这张卡不属于自己,却据为己有,带走作为个人收藏。 2018年期间,他又在新达城地下一楼的走道上捡到一张学生证,也带回家收藏;2020年期间,被告也在新加坡管理学院(SIM)拾获他人的身份证,过后也据为己有。 法官最终判他坐牢两个月又两周。
2月前
狮城二三事
星云
我最想删除的一句话——你买这样的东西做什么?/祈熙(八打灵再也)
在《活力副刊》上看到这个征文主题时,不禁陷入了沉思,各种思绪、回忆都在脑子里像无头苍蝇一样乱转。一时半会儿,不知自己最想删除的一句话是什么。思考了很久才想到了一句话,这句话可能大家应该都听过—— “你买这样的东西做什么?” “你不是已经有了吗,为什么还要买?” “买这么多干什么?” 一句一句都在询问着、质问着,你为什么要买这个在他们眼中毫无价值的东西,希望你给个让他们满意的答复。 思绪如微风般拂过,仿佛回到了中学时期。当时迷上了买漫画周刊,每天都省着零花钱,攒钱买漫画周刊。这只是一个小小的爱好,也是一种收藏的癖好。即使知道看过一次后,就不会再看第二次了。但还是像龙收藏着金币一样,一本一本地买了下来,放在纸箱之中,完全不想卖出去或丢掉。但家人不理解,问出了对于当时的我来说不知怎么作答的问题,“你买这么多干什么?你要放哪里啊?家里哪里有这么多地方放?” 我有点“气短”地回答道:“我喜欢啊,放我房间就好了。”他们最终还是拗不过我,同意了。但每次大扫除时,总会把这件事情拿出来念叨念叨。 然而,这一大箱的漫画周刊最终没有获得善终,一场水灾彻底把它们给带走了。那是上大学时期,知道家里淹水,急忙从繁重的课程里抽空出来回家帮忙清洗。回到家后,一边收拾一边寻找漫画周刊和其周边。询问家人才知,当时来不及拿漫画周刊,太重了,大部分都被水泡坏丢了,只救回几本漫画和几个周边产品。当时我感觉自己的心跳慢了半拍,仿佛丢失了青春的回忆。 每每回想起来,都会感觉心被挖掉了一块似的。理性告诉自己,家里还有更重要的东西要救,这一箱又重又“没有价值”的东西,只是碍事而已。而感性则是在责怪自己,为什么不好好处理好,不放在高处,一次又一次地骂自己。同时,也在质问自己为什么要买这么多。如果没有拥有过,就不会感受失去的痛苦。最终这问题没有答案。 钱再赚就有了 本以为不会再有收藏什么东西了。人算不如天算,偶然的机会,又迷上了买某一样东西。这次不是漫画周刊,而是动漫周边。一下子买了很多,各种徽章、文件夹、书签与卡片等诸类的东西。在算今日花费时,惊觉自己花了很多钱,在后悔为什么买这么多呢?拿回去估计又会被讲了,“你又买这种没有用的东西”。但在整理过程中,又感觉到一种心满意足,瞬间把后悔的情绪抛在脑后。感觉自己喜欢的角色用这种方式陪在自己身边,感觉生活又充满了希望。至于钱的话,再赚就有了,限制在这上面的花费就好了。 如若家人又再一次提出问题的话,我这次肯定坚定地说:“我喜欢啊,放在我身边就好了。”往往人们认为是无用之物,但对当事人来说可能是铲开骆驼背上稻草的工具,不至于被压倒。
3月前
星云
星云
【当代小物件:3月/帆布袋04】衣柜里的猫/林日锦(梳邦再也)
这些年搜集了不少帆布袋,一件紧挨着一件吊挂在衣柜边。图样繁复,有猫,有树叶,有梵谷的《盛开的杏花》,还有卡夫卡的小说书封。帆布素来是画油画的画布,如今制成单肩提袋,出门时好似背着一幅画。 众多款式中,发现自己收藏最多猫咪帆布袋。自小喜猫,母亲偏偏相反,每当有野猫从阳台钻进家里,她便急忙冲上去泼水驱赶。家里因此从不养猫,兴许想要弥补心中缺憾,跟猫相关的物品囤积得越来越多。虽然经常有人自嘲为猫奴,于我人猫是平等关系,没有主仆之别,何况猫从来不受人类驯服,背着这些印有猫咪插画的帆布袋出门,心情类似跟朋友相约去逛街。 前几年,适逢纪伊国屋书店周年纪念,书店联手本地插画家推出纪念款帆布袋,拟人化的动物图案甚是可爱,一只胖猫端坐在扶手椅上,身边依偎着两只小猫,胖猫捧读一本猫绘本,笑得双眼瞇成细线。注视这个和乐融融的画面,不禁噗哧一笑,现实生活中从没见过猫莞尔迎人,一般都是臭脸,抑或讨摸时异常温柔,当你不慎碰到禁忌部位,他们就会竖起尾巴一脸嫌恶地逃走。插画中注意到另外一只小猫,不太合群地背对三只猫,蜷曲身子躲在纸袋里,纸袋撑得快要炸开,小猫双眼圆睁,全神贯注看书,什么书让他如此着迷呢? 记得你的帆布袋总是塞得饱满,里面放着两三本书,问你为什么装那么多书,你说这样帆布袋才会鼓起来,外观比较好看。其实维持体面的外表是要付出代价的。原本空空的容器,填塞日常各式随身物品、他人寄托在我们身上的关心,譬如出门前爸妈提醒我记得带上水瓶和雨伞,这些善意日久叠加成罣碍,在外走动久了,肩颈仍背负着家族幻肢,背得酸痛。 你知道我喜猫,曾赠我跟你同款的帆布袋,米色肩带,翡翠绿布料,一只胖硕白须黑猫挺直身躯,上面有句加粗黑字:Catch me! 我们都想抓住时间 两只黑猫,曾经一起游荡。 后来我们在车站道别,车上你说这段感情兜兜转转,凌乱的开始,美好的结束。想起去年我们一起去逛双威广场,你我心情低落,关系刹那降至冰点,冷冽如商场空气。你低着头,疏冷,沉默。我瞧见你神情落寞,刻意把肩上的帆布袋转成背面,黑猫隐身,消失无踪,一片空白抹消所有昔日回忆。 当时太过理性,瞻前顾后,火花寂灭,理性与感情互相错失。爱是承诺吗?承诺沉重。我们终究从那禁抑的时代匍匐而来,在爱与被爱之前,先习惯内化恐惧,往后当我们爱上一个人,这份情感被揉捏得细细的,收进盒子里,像堆积在帆布袋小口袋里的发丝与碎屑。 黑猫走远后,独自在城市中通勤漫游,身边忽尔腾出庞然空缺,踽踽独行。有段时间出门前站在衣柜前良久,不知道背哪个帆布袋才好。朋友后来送我有人出版社20周年的纪念款帆布袋,插画里留着俏丽短发的女子悄声呼唤:有人吗?小白猫从墙角探出头来张望,底下传来冷冷清清的回音:有人。最近常常背着她出门,日子久了渐渐觉得设计有些素雅,袋身还有好多空间留白,自己遂动手装饰,缀以动漫徽章,肩带挂着透明拉链小包,里面装着喜爱的盲盒公仔。 敞开阴暗衣柜,黑猫帆布袋夹在衣衫之间,像《断背山》最后一幕,艾尼斯用自己的格子衬衫罩住杰克的蓝色外套,近似拥抱。抚着帆布袋上的皱折,Catch me字样依旧显眼,想起那电影台词:“我们都想抓住时间,但其实是时间抓住我们”。察觉其中一条肩带已然脱落,线头乱窜,内面残留灰黄污渍,我没有打算把它清洗得光洁无瑕,这些污渍是时间留下的印记,我不愿干净地遗忘。
4月前
星云
即时国际
洛杉矶野火| 华人音乐家豪宅付诸一炬 等于“烧掉一个时代”
美国加州南部洛杉矶地区的野火持续肆虐,富人社区被烈火蹂躏得面目全非,昔日栉次鳞比的许多豪宅,已沦为废墟,现场是一片黑黝黝的焦木和废土,包括华人音乐家夫妇,他们的收藏皆在一夜化为灰烬。
6月前
即时国际
大柔佛焦点
连奶奶也不放过 男子偷拍家人洗澡判监4天罚4千
23岁男子涉嫌偷拍与收藏家人包括奶奶洗澡和换衣的影片,被控上庭后俯首认罪,被判坐牢4天及罚款4000令吉。
6月前
大柔佛焦点
周刊专题
【竞拍之谜/03】探秘艺术品拍卖行,一幅画作如何竞拍?
亨利艺术拍卖行的场地占地8000方呎,拍卖会当天也透过他们的脸书专页直播。这时,线上竞标者就可以透过直播画面和竞拍网络平台参与竞标。
8月前
周刊专题
乐活频道
乐活频道 | 见证通讯时代辉煌与变迁 那些年 我们一起集邮
集邮至今已有四十多载,在刘儒侠就读小学的年代,好多同学都热爱集邮,而且大家经常互相交换邮票,这也是他小时珍贵的童年回忆。
9月前
乐活频道
星云
收了30年的《好小子》/赖振玉(吉隆坡)
《好小子》是我收藏在书橱,长达30年之久的一套漫画。 不晓得什么原因,我对这套33集的漫画执念颇深。念小学时,不知道哥哥从何处借来这套漫画,当时没有什么机会接触课外读物,不知何故却对它印象特别深刻。也许是被主人公“林峰”顽皮、为达到目的而不断耍小聪明和不按牌理出牌的性格吸引;又或许是被主人公林峰可以抛开家庭和世俗观念的束缚,跟着父亲潇洒、自由过日子的那份洒脱所吸引,以至于我脑海里一直记得“好小子”这套漫画。 1994年大学毕业,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地点在巴生。公共巴士是当时最普遍的交通工具。换乘巴士去巴生之前,我总喜欢到吉隆坡市中心“大家购物中心”里的书店租借小说,以便在工作闲暇之余阅读。那个时候,茨厂街周边也有很多贩卖新、旧书的书店。因此,逛书店成了换乘巴士前,消磨时间的好去处。也就在逛书店的那会儿,无意中看到了《好小子》,这套我心心念念的漫画。 当时内心的那份喜悦,至今都还记得。一套33本的漫画,用透明的塑料袋子装着,整整齐齐地摆在架子上,我毫不犹豫地拿起来,然后直接付款。还记得当时很豪气地花了百多块钱,买了这套漫画。我手里提着这套漫画,丝毫不感觉到重,也不嫌麻烦。坐上去巴生的巴士时,内心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觉得自己终于拥有了一样期待已久又可遇不可求的东西。 后来这套漫画一直被放在员工宿舍3年,它成了我排遣时间的好伙伴。尤其是周末加班,抽不出时间回家乡时,它更是替我排遣乡愁的最佳伙伴。除此之外,它也是同事兼室友闲暇时,喜欢一看再看的漫画书。新搬进员工宿舍的同事,只要得知我有这么一套漫画,也都会毫不客气地开口向我借去看。 离职回吉隆坡就业时,这套漫画也理所当然地被带了回来,然后一直摆放在公寓的书橱里。侄儿侄女长大后到吉隆坡求学和工作,在我家暂住时,也总喜欢在众多书籍中,把这套漫画书挑出来一看再看。没想到因为我个人执念而买下的漫画能被那么多人喜爱,也能替那么多人排遣时间。这是当初我买下这套漫画书时,意想不到的事。 重看能缓解低落情绪 我心深处,或许隐藏着一个内在小孩或往日幼童,偶尔也希望自己能活得像漫画中的主角林峰那样:顽皮不驯、不受礼教约束、不守规矩,令老师和家人头疼、哭笑不得的调皮小孩;也希望自己能有点小聪明,适当时使坏,为达到目的,花样百出,并努力不懈,且能一直保有自己率真独特的一面。 主角林峰在剑道方面显露的天分不容忽视,虽然剑法乱七八糟,但是敏锐的反应神经却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他常常在比赛中,使出小伎俩,让对手、同伴、评判老师措手不及。我在情绪低落时,总是喜欢重看《好小子》这套漫画。漫画中妙趣横生、啼笑皆非、温暖感人的故事情节,无形中都能缓解我当下低落的情绪,心情也随之变得愉快起来。 于我而言,能触动读者、能为读者带来正能量的书籍,都是好书籍。《好小子》这套漫画,是好书;它更是值得被我收藏,长达30年之久的一套漫画!
1年前
星云
周刊专题
【马来文化场域/06】新时代古物市场,让年轻人爱上古玩收藏古玩!
近几年以巫裔为主要客群的古物市集蔚为风潮,让喜欢到跳蚤市场挖宝的人们有了新去处,亦为古物市集开拓更多元的人潮,其中收藏家市集(Collectors market)便是持续最久、全马最大的古物市集。
1年前
周刊专题
大柔佛焦点
马中庆建交50周年 老读者分享当年星洲封面
(居銮24日讯)马中庆祝建交50周年纪念之际,老读者刘金龙分享他当年细心收藏至今的《星洲日报》封面剪报,并赞赏已故首相敦拉萨力排众议与中国建交的勇气。 现年88岁的刘金龙接受访问时指出,他有收藏剪报的习惯,当年马中建交时他格外关注,并特地将当时的报纸收藏起来。 若干年后,他从众多剪报中,将这则以“马中建交联合公报”为标题的封面新闻找出来,为了确保能延长剪报的寿命,他进行剪裁后再过胶处理,1974年6月1日的《星洲日报》封面新闻也就这么保存至今。 根据这份剪报,当时的封面新闻有特派记者的新闻报道,标题为“双方均反对霸权,不承认双重国籍,马关闭台领事馆”,同时大篇幅全文刊登了两国联合起草的建交公报内容,并附上敦拉萨和时任中国总理周恩来握手的黑白照片。 两国政府共同发布的公报一共有974个字,刘金龙说相信这是两国政府仔细谈判后的成果,而他也仔细数过,公报确实为974个字一字不差。 与如今的“首相”不同,当年的新闻将敦拉萨称呼为马来西亚总理。 刘金龙是退休公务员,他说,马来西亚作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东南亚国家,彰显了敦拉萨的远见和政治勇气。 他说,1974年距离1969年发生的五一三事件仅仅过去5年,当时的马共仍相当活跃,马中建交虽然获得华社的一致好评,但在巫裔群体中确实也存在一定的反对声浪。 “但这是两国政府之间的事务,最终两国还是成功建交。” 除了收藏剪报,刘金龙也仔细写下了敦拉萨率领59人访问团,在1974年5月28日前往中国进行6天访问的全过程。 根据他的记录,1974年5月28日晚上,周恩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设宴招待我国访问团;29日时任中国主席毛泽东和敦拉萨会谈90分钟,引起外国观察家的赶住;5月31日敦拉萨和周恩来分别代表两国签署联合公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6月2日敦拉萨从中国返马,机场有3万人迎接,当晚国阵随即在吉隆坡举行群众大会。 2个月后,即在1974年7月31日,当时的国阵政府宣布解散国会举行第四届全国大选,不少中文竞选海报选用了毛泽东和敦拉萨握手的照片,并有“投国阵候选人一票,就是支持马中建交”的宣传语。 刘金龙至今也留着相关宣传卡片,为当时一个时代的聚焦所在留下记录。
1年前
大柔佛焦点
周刊专题
【国际茶日 | 行走江壶/03】喝茶喝出的爱好──玩壶品壶,紫砂壶玩不起,偏爱收藏老壶
紫砂壶的价格已经炒高到买不起,已经去到60万令吉的天价。反而翁绍义喜欢收藏老壶,其价格平稳,平均每年上升10至15%。老壶都是手工制作,是匠人一生的工艺,无法再增产,更有收藏价值。
1年前
周刊专题
星云
母亲的嫁妆(下)/梁放(古晋)
■前文提要:一抬眼,她看到男主人则坐在屋外稍高处的树墩上,眼快地发现他正把视线从她身上移开,神情凝重。他似乎一直看着她与女主人之间的交集与互动。 他又想起我们的小女儿了,女主人说。原来伊班夫妇俩有两个女儿,大的一个嫁了,就住在他们的长屋里。另一个小的,他们在地里忙活,等大女儿边喊边踉跄地跑向他们,他们反应过来时,看见一只大猩猩,把跟在姐姐后跟的小妹妹给抱走了。 母亲自小也在伊班族群的泗里街远郊区长大,与少小南来、一开始就落脚在伊班胡椒园主家里打杂的父亲一样,说一口流利不带口音的伊班话,也Apai Indai (爸妈)称呼长辈。中年伊班夫妇俩,很显然一开始就喜欢这对年轻人。知道父母新婚,女主人毫不犹豫的拿出珍藏多年的手工纺织品相送。当嫁妆,他们说,母亲就是他们失而复得的女儿。 那是一条长及膝盖、围在腰间的裙子,是女主人的母亲生前亲手采集树皮,泡浸抽取纤维、染色纺织而成,耗时许多年,为了让独生女体面的嫁妆。裙子有两条,女主人说,另一条已经给了嫁出去的大女儿。 尔后的两年里,联军登陆、大姐还未出世期间,母亲因牵挂着外公外婆与最年幼未满3岁的小弟弟,曾与父亲沿着同一条山路再往返3次,也住进伊班夫妇小屋子里。由于都不再赶路,回程还开开心心地住上两天。有一回,他们遇上伊班义父母口中的义姊,带着儿子刚好前来探访。 ● 那一天,父亲店前的五脚基来了一对伊班老夫妇,我见了,当是同一屋檐下住的华伊夫妇Aya Ibu散居在各处长屋常走访的亲戚。他们背着光,在店里忙活的父母亲一时间没认出他们来。 时隔13年,背着藤篓、赤着脚,那对伊班夫妇翻山越岭,从泗里街斯曼圭那一带的原始森林徒步先到了另一条河流域的荷万(Roban),再试探着逶逶迤迤地来到了砂拉卓。老爷子只记得地名,要找的是个裁缝,带着老伴,也是第一次走出大山。 Aki与Ini(爷爷奶奶)在我们家住了好几天,就睡在天井的另一边、Aya Ibu与我们两家人公用起居的地方。除了日常就铺满地板任由我们打滚取乐的粗条藤席,晚间父亲还给他们准备薄垫与挂上蚊帐。我不怕生,与两老打成一片,鑚进他们的蚊帐里玩着闹着,往往就此夹在他们中间,一觉醒来,板墙之隔的左右邻家,人声吵杂,原来天也大亮了。接着我跟着父亲带他们去咖啡店,他们都显得腼腆。父亲发现两老穿的还是多年前给他们缝制的衣服,在他们小住期间,赶紧给他们量了身,添置几套牢实耐穿的。 Aki与Ini要洗澡,母亲让我带路到店屋后的河边。他们犹豫了半天,才肯走下斜躺在泥泞河床至水面的木桐。旱季里、我们眼里罕见所谓的清澈河水,他们不敢置信竟然是如此浑浊?河面又怎的那么宽阔、浩淼、吓人?!那几天里,Aki与我同时有所发现;眼前的河水往外流着,流走一大半,至河面几乎平静,一段浮木,眼看着它即将悄然停下来,却一时间受堵似的、突地顿了顿即往上游倒退,刚刚还似乎见到水面上的蓝天白云与对岸滩涂及树木的倒映,一瞬间也全给撩乱了。河水神迹般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周而复始。倒回来的河水怎还略带咸味呢?! Aki手臂上的刺青与挂在胸前的山猪牙串。他的脑勺后有小络头发,盖住脖子后边,其余的头发都给剃个精光,仅留着头盖上的一圈,像扣在头壳上的瓜瓢。他日常赤着上身,一条树皮布(Silat)过胯绕腰,头尾留着的部分巧妙地前后遮羞。他腰间挂着带盖的竹筒,要抽上一口时,他从里边装着的干叶子卷进自己种的烟草,仅以一块配备着黑铁片的工具与小石头对刮几下,让发出的火星子由一小撮植物纤维绒接上,就此把烟点燃。这一操作,往往让我看了着迷。父亲抽烟用的打火机,Aki试用几次,发现火势太猛,又知道打火机原来得不时往塞满棉花的腹腔注几滴煤油、换消耗掉的火石,十分不以为然。火柴他也试过了,给一划,烧了,也没了。即便父亲要把打火机相送,他也没有接收,执意用回他原始的随身带。Aki与Ini对镇上商店摆卖的商品不感兴趣。母亲给他们买下的人字拖鞋,临走,他们也从背篓里抽了出来,带回去的是半面粉袋的粗盐与我们家里常备的Kaben Osborne饼干。 后来,Aki与Ini还到过砂拉卓一次。那个时候,因为经济不景,父亲的裁缝店已经退了租,带着一家大小迁徙到伊班人聚居的村落Diso务农去了。两老给我们带了一竹筒的Engkabang树枳油,黄澄澄的,腊一般,往热腾腾的饭一抹,立即散发一股令人垂涎的香味。他们也带来了烘干的野猪肉,用一层层干叶子包着,都是托当年还在原处住着的Aya Ibu转交。与他们一起前来的,Ibu说,还有他们的女儿与一名男外孙,一家老小都没有留宿。母亲当时还埋怨Aya Ibu没有及时通报,否则她再忙也可以把所有的一切先撂下,与他们再见个面,把他们都接过来住几天。 如果Aki Ini可以就此居住下来,那该多好!我说,念念不忘曾与Aki Ini相处过的那些日子。 Diso长屋,与我们的亚答屋就只隔着一片湿地,其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插有两根树干交叉、撑起无数横木两端交叠而衔接的长长独木桥,两边还备有扶手,方便相互走动。如果Aki与Ini都真的住下来了,我在腰间也佩上一把巴郎刀,有模有样地随Aki狩猎或满山遍野jalai jalai(闲荡)去。再不,我就跟着Ini有事没事长屋沿家挨户串串门子,肯定也会兴致勃勃。有我作陪,Aki Ini保准不寂寞。 ● 带回家里后,Pua Kumbu脏兮兮、手感也粘乎乎的,我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处置,小心翼翼地将它用塑胶袋包好,往杂物储藏间的架子最高层搁起,也几乎把它给忘了。陶盆端坐在厅里的桌面上,家里弟妹们哪一个从外边买了香蕉木瓜或柑橘回来,就顺势就往里一搁,就此成了我们的水果盘。陶盆面的图案,我们从没有注意,有天却让母亲的眼睛一亮。那是描绘时盆面有意无意似乎失误溢出圆周的一笔。她再把它托起,转了圈,盆缘下方这么的一个缺口,一经碰触,袭中了她指尖的神经线末稍,随即禁不住惊呼:就是这一个,永远错不了! 个别物件都蕴藏着故事 母亲的那个古老木箱里藏的,部分是我们曾经最熟悉的东西。舅舅小时候玩过、只需往里灌些水、即可从一头吹出动人的鸟叫声、再从大姐依次到小弟也都玩过的黄色塑胶鸟;外公的竹笛子,笛子周身刻着花、几行字,大姐年轻时候天天把玩过;父亲早年学过针灸的一枚银针、一枚红十字会的勋章、一副眼镜、一些老照片等等。更多是我第一次所见。 母亲把她的那一条裙子摊开时,我想起了那一件pua Kumbu。发现它虽严重受潮、部分半腐朽脱落,其他丝毫未损。经我暴晒去潮,小心翼翼地轻轻拍打后,精致的手工与图案与曾给尘垢半埋的暗红色泽,再度显现。我把它与母亲的收藏品并列着,母子俩见了,不由的愣住:它们简直一模一样! 那个老太太是不是Ini?你没认出她来吗?她是不是叫Umang?男子是谁呢?他有多大年纪了?他叫Aling Baling,对吗、对吗?母亲追问。 母亲把玩着两条裙子,有了想法。我们在印度街买来一块深褐色的棉布,以它垫底,再把存着的那条裙子与另一条拆了线,边缘相叠连成一体,掩饰了腐朽部分,母亲小心翼翼地一针一线地它们缝贴其上。我们找到古晋一家装裱店,监督着让店主以不反射的玻璃把它们镶起来,挂在客厅里。 ● 我再也没有回到那座推窗即可见到瀑布的长屋。 离开的那一天,天刚蒙蒙亮,云雾笼罩着整座山,长屋就在云雾里边。夜里下了一场雨,黄粘土的陡坡更显光滑,在艳阳下,闪着金光。屋长带着我们绕远穿过一片再生灌木林,安全地下了山。泛婆大道上,四周一片热带雨林深邃,灌木林融在其中,若往回走,去向长屋的路,我再也分辨不出来。 那座长屋,迄今理应还在那一座山中,但名字与位置,我没记住。 他就是六十多年前曾陪着外祖父母前来探访的少年吗?那位屋长。时隔多年,他还健在吗?当他兴致勃勃领着我们观赏、数着屋里各古瓮的来历之后,工程助理把文件夹摊开,我看了看,与其搬弄地势因素,还是这一区域历年旱季所采集的水文资料,不如直言不讳;我们的到来恐怕要让他与长屋居民失望了。他眼睛对着我的直视,轻声地说了句;不成就不成呗。那与要送你礼物是两回事呀! 父母亲相继去世了。 母亲遗留的那口木箱子,内容一直封闭着。诸多她生前所珍惜、儿女们不知来由的物件,随着母亲的离去,再没有人能将其个别蕴藏的故事细述,何以让它们一一还魂? 陶盆与Pua Kumbu,今后哪天有人看上眼,或许当古玩当艺术品收藏去,与它们的存在曾经紧系着的事迹还有谁在意?除了我,在有生之年。
1年前
星云
东海岸
车库置25辆雅马哈RX-Z系列 青年花50万收藏经典摩托
为了实现梦想,35岁的旺诺阿兹米鲁拉花费近50万令吉打造1980年代标志性雅马哈RX-Z摩托车系列。
1年前
东海岸
北马新闻
有水了 满屋水桶 怎么办? 建议捐赠或收藏备用
水供恢复了,散布住家角落的大水桶或储水箱也告“功成身退”,只是,要找个地方存放这些大桶大水箱,对于住家空间不大的民宅来说,始终是个挑战
1年前
北马新闻
更多收藏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