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我的股票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首页
|
登广告
活动
下载App
热门搜索
大事件
发现东盟
股市
星洲人
互动区
登录
Newsletter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总编时间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风起波生
大使笔迹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亮剑
下班的路
百格大家讲
长风破浪
大选探路
翱翔天际
烈火真金
华研智库
吃饱了吗
鸟生鱼汤
娴言
鹭岛南望
走读天下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杭州亚运会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动力青年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收藏
不出货又不退款! 狮城卡牌商家被指骗走60余人19万新元
(新加坡27日讯)售卖动漫卡牌交不出货又不退款,狮城商家被指骗走60余人近19万元(新币,下同),受害人数据悉还不止这个数目。 3名买家透过债务重组义务组织——亚杜兰生命辅导中心(Adullam Life Counselling),向《8视界新闻网》分享个人的不幸经历。 通过受访者了解,这名商家曾在多个地点设立实体店,包括驳船码头(Boat Quay) 、珍珠山台(Pearl’s Hill Terrace)等,但只要一经消费者投诉,商家便会搬离并寻找下一个地点。 根据受访者透露,该名商家近期在WhatsApp群组发出通知,公司将由新团队接管并进行品牌重塑。在这之后,公司将不再举办活动,并将转向通过电商和他们自己的平台供应卡牌。 中间人承担12万新元亏损 34岁的谢先生是收藏家,也是从事买卖的中间人,在他底下受影响的顾客超过60人。事件发生后,他除了得退款给买家,还得低价将自己的收藏转卖或送给顾客。 他透露,自己是损失最高的受害者,个人损失达12万元,包括来自顾客的6万元订金,和自己对宝可梦精灵卡牌的6万元投资。 目前,他已筹得3万元退还给顾客,但仍有一半的顾客等着退款,而自己的收藏也因此归零。 预订时必须全额付清 据他介绍,卡牌每个月都会推出一到两个新的款式。客户需要在一到两个月前预订,但与其他商家不同的是,这名商家会要求预定者先付全款,否则可能拿不到货。 由于需要一次过还钱,因此客户们的损失更大。 商家疑已没有狮城供货执照 谢先生说,狮城的动漫卡牌供应主要来自我国和日本,据他所知,对方似乎已经失去向狮城代理商购买的执照,但他却继续跟买家收款。 他说,他已经在8月27日到警局报案,目前仍积极跟进进展,但警方尚未向他透露进一步消息。 警方向《8视界新闻网》证实接获报案,案件正在调查中。 另一名收藏家周先生一共花费2万元向上述谢先生,预订30箱海贼王第五系列卡牌游戏,直到8月26日卡牌推介当天没收到货,才察觉事情不对。 他说,当谢先生向对方要求退款的时候,对方仅表示无法退款,也没办法供货。 32岁的他曾上过网上购买卡牌的当,因此相信向实体店购买将更安全,没想到,这次又碰到同样的事。 商家:款项太大银行无法处理退款 另一名收藏家、34岁的佘健领则已经将事件带到法院,他也是首位提告这名商家的消费者。 以投资为目的的他,以收集宝可梦精灵卡牌为主。今年3月20日,他向这名商家订购卡牌,结果到了取货当天,对方同样以“不能出货和退款”的说辞回应,导致他损失4万2000元。 他表示,对方甚至传给他运输和追踪货物的假文件,还一度答应在5月1日退款,但最终却以“款项太大笔、银行无法处理”等为借口,让他觉得非常可笑。 在那之后,他到警局备案,并找来律师提出诉讼。但据他所述,即便后来他胜诉了,但至今仍收不到钱。 “时至今日,我采取了各种法律行动,但对方都可以无视,导致我到现在一分钱都没拿回,我下一步便是申请对方破产。” 便宜卖以赚取信任 他指出,对方很聪明,懂得卖便宜10%赚取信任,直到大笔款项进来时,他就开始行使诈骗。 “我很后悔一开始不站出来揭发这件事情,导致之后有更多人被骗,不少人因为律师费昂贵,因此没办法争取自身权益拿回钱。” 他透露,在等待对方出货期间,自己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即便现在他已经向前看,但“骗人却不需要承担任何后果”的情况让他觉得很不公平。 商家:案件进入司法程序无法回应 《8视界新闻网》记者试图联系这名被指涉事的商家,但对方以案件进入司法程序为由,拒绝回应询问。
3月前
以后真的还有用吗?/黄芯(峇株巴辖)
往年执教时,总会把当年学生所作的作业储存一份,以备来年参考。一年复一年,就这样保存着,不够地方放了,就买一个新橱来放。来年又教不同科目或者不同年级,所保存的派不上用场,旧的继续保存,再增加新的科目。接着六年级要应付会考,会考成绩公布后,教育局会要求会考成绩差的学校做报告,寻求原因,准备提升成绩的计划。因此校方要求六年级的考生做很多练习题,以便考到好成绩,就无需写报告。我每年都被分配到教会考班,所以要准备很多练习给学生做,然而,我并没有机会用到所保存的练习题;原因是出版商总会出很多新的练习题,校方便会吩咐学生去购买,买了一本又一本。 我习惯收藏,懒于整理,偶尔看一下,又放回去,认为以后总会用到的。于是这样收藏了三十多年。最近整理书橱时,发现三十多年前的作业还在,纸张都枯黄了,我竟然收藏了那么久,也没拿出来用过。一本又一本的翻来看,才发现那些练习已过时了,课程都换新的,留着有何用? 事事应该速战速决 就这样,我一个角落一个角落地检查,生怕丢掉一些有用的东西。我就是这样看不开,担心这个、担心那个的。 曾经有人告诉我,要丢掉橱里的东西,敢敢丢,不要看,省时又省力;要不然舍不得这个,舍不得那个,没完没了。我觉得也是,反正收着收着,最后还是要丢,不如趁早丢了,可以节省很多空间,就不用买新橱了。可是我这个人就是做不到,总是要一样一样看才放心。 我这个人真是无可救药,连购买新厨具的盒子,都可以把它们放在橱上,舍不得丢——总是认为还有用。但是已经放了几十年,从来就没有再使用过,我把那些盒子拿下来时,全都是灰尘,不只弄脏了自己的手,也弄脏了厨房的地砖,这又是何苦呢? 收藏了那么多垃圾,现在才想要丢……可是已堆积了一大堆,不是几个星期就可处理完的! 于是我自我反省,我应该每年都检查,把已经过时的作业都清理掉,也不要收藏那些盒子——不会用到的啦。这样不只省时省力,家里看起来也干净整齐。毕竟我现在已上了年纪,做什么事都有心无力了,事事应该速战速决,千万不要拖泥带水才是!
3月前
花20万令吉收购500旧手机 男子:不卖!要留给后代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兴趣和爱好,雪州一名男子便迷恋于收集旧手机,更在过去30年花超过20万令吉收集500部曾在我国流行的旧手机。
3月前
【行走江壶/03】喝茶喝出的爱好──玩壶品壶,紫砂壶玩不起,偏爱收藏老壶
紫砂壶的价格已经炒高到买不起,已经去到60万令吉的天价。反而翁绍义喜欢收藏老壶,其价格平稳,平均每年上升10至15%。老壶都是手工制作,是匠人一生的工艺,无法再增产,更有收藏价值。
3月前
曾经存在的厦语电影歌舞剧歌曲…… 老唱片收藏家话当年
卅多年前华社推动的“多说华语少说方言”运动,导致我国今天令人感叹的方言式微,而今天的老唱片收藏家也在感叹,当年台湾政府推动华语的政策,也扼阻了曾经风靡东南亚的厦语电影、厦语歌舞剧和厦语歌曲的发展。
5月前
最爱维尼熊 美女收藏数量创世界纪录
她的第一只维尼熊,是父亲送的生日礼物。当时她不知道有一天,自己会拥有超过2.3万件物品,包含屹耳、跳跳虎和小猪。2008年,她首次得到世界纪录认证,拥有4405个维尼周边产品,而且还在不断增长中,她每年都会来更新拥有产品的数据,确保自己是纪录保持人,今年2月她有2万3623个,相信你看到这篇文章的现在,霍夫曼拥有的数字肯定已经超过。
5月前
大柔佛焦点
辨识清朝至文革时期紫砂壸 吴伯泉教辨纯手工壸
(新山27日讯)宜兴紫砂壶资深收藏家吴伯泉透露,人们可从紫砂壸的外型、炼土、制壸工具、制壸技术、窑烧及章款等,来分辨一个好的纯手工紫砂壸。 柔佛州茶艺协会昨晚在新山书法馆主办“紫砂壶专题讲座—宜兴早期壶事典”。来自台湾,壶坛雅号为“标准壶”的吴伯泉在会上开讲时,这么表示。 吴伯泉是《早期壶事典“贰”》的召集人,担任《早期壶事典“叁”》、《标准壶世界》主编,也是《普洱壶艺杂志》特约主笔。 他在会上介绍中国不同时期,包括从清朝至文革时期生产和制造的纯手工制紫砂壸,并传授众人如何辨别。 他指出,一般而言,人们可从外观判断紫砂壸的制作年份,例如可从紫砂壸的盖子接缝处,判断紫砂壸的制造年份。另一个最简单的判断方法,是根据壸身,如壸底的章款特征来辨识。 他举例,要分辨纯手工和半手工制作的紫砂壸,还可看壸的内部。若是手工壸,里面会出现工具痕,并留下陶手的制作习惯。 为了让紫砂壸收藏爱好者更清楚了解各类早期紫砂壸,吴伯泉透露,他将于2024年出版两本关于早期紫砂壸的工具书。 另外,吴伯泉指出,中国早年个人落款制造的紫砂壸,一般是供外销,为了不突出个人主义,因此,人名款是印在壸盖内部,而非在壸底部。 吴伯泉谈到,他本身在台湾收藏紫砂壸一段时间后,有日突然发现一些紫砂壸盖内部有人名款,一直无法寻得答案,直至他到中国宜兴考察落款“庭记”的水平壸,方悉是资深陶手王庭梅所制作,终获解开谜底。 他说,水平壸是紫砂壸的其中一种,生产时间最长,生产量也最大。目前,有内款“庭记”的水平壸,是许多收藏家梦寐以求收藏的,价值极高。 另一方面,柔佛州茶艺协会会长黄政杰透露,这是新山35年来 第一场专家级的“紫砂壶专题讲座”,讲座会共吸引报名50人报名,反应热烈。 他表示,过去这些年,吴伯泉数十次到访宜兴市丁蜀镇,面对面与紫砂壶老技师、资深陶手、工艺美术师深入交流采访,深度探讨制壶的技艺、传承、炼土、制壶工具、窑烧。 他提到,此次,吴伯泉还带来他珍藏的紫砂壶与在场茶友、紫砂壶爱好者交流。 大会在讲座会开始之前,安排纪念品移交仪式,黄政杰联合署理会长林文兴、 副会长罗升隆赠送纪念品予吴伯泉,陪同者包括《早期壶事典“叁”》及《标准壶世界》召集人董育书。
7月前
大柔佛焦点
狮城二三事
为帮女儿圆梦 退休夫妻开设打字机博物馆
(新加坡17日讯)六旬夫妻退休后创业,开设“迷你博物馆”展示70多台打字机。尽管每月收入仅够支付一半的租金,起初甚至出现零收入情况,但为替女儿圆梦、让更多人认识打字机也在所不惜。 自去年11月,新加坡哈芝巷出现了当地首家打字机空间,由夫妻陈福来(68岁)和汤秀香(66岁)一起经营。 店里所展示的约70台打字机,主要是女儿陈丹微(38岁)15年来,从德国、澳洲和美国等国家收集而来,出手买下的打字机从100元(新币,下同)至1000元左右不等。 其中,较独特的收藏品包括双鸽中文打字机,和透过打字机收藏者朋友,从德国淘到逾百年历史的古董索引打字机等。 《新明日报》报道,陈丹微是一名上班族,她受访时说一想到收藏的大批打字机,缺少被使用和欣赏的机会就觉得可惜。 去年10月,她得知哈芝巷这间店铺欲出租,和家人考虑后决定租下店面,由父母打理。 “哈芝巷有人流也充满复古风味,店铺空间大小也刚好,让人感到温馨,在这里经营打字机空间再适合不过。” 除了展示打字机收藏,该打字机空间也提供打字机体验、工作坊等活动让公众付费参与。在顾客反馈下,也准备了约10台古董打字机供出售。 今年初退休的汤秀香为了开店,将退休计划即旅行和志工服务暂时搁置,坦言至今生意仍处赤字情况,收入也仅够支付一半的租金,需靠储蓄维持。 夫妻俩透露,周日人流较少,有时大半天都没有生意,只有来看看的访客。 陈福来表示,这个打字机空间对他们而言,比起生意更像是经营自己感兴趣的事。 “这些日子收获了有意义的交流、顾客的满意回馈,都成为了我们的推动力,使我们几乎忘却了财务上的挑战。” 汤秀香也分享,曾有年轻顾客想要写“Friend(朋友)”却忘了怎么拼写。 “现在我们习惯使用缩写,手机电脑也有自动改正的功能,盼望这个空间可以提醒大家放慢脚步,重新感受书写的乐趣。” 现在,陈福来和汤秀香在女儿耳濡目染下也爱上打字机,为了创业还自己进修打字机相关的知识,好比陈福来正在继续学习打字机的保养和维修技术。 小男生爱收藏 记者日前走访该打字机空间,碰到了对打字机了如指掌的10岁小男生罗恺乐和母亲一同到访。 他说,在YouTube上接触到打字机的视频被深深吸引,而自己也收集了3台打字机。 聊起打字机滔滔不绝如数家珍,罗恺乐说,他偶然得知有这样的一个空间后,初次到访便流连忘返,母亲还一度得催促他回家。 “我觉得打字机的机械和操作方式很神奇,平时喜欢研究它的机械。” 英文系出生的陈丹微,认为用打字机来打印诗歌和写日记很浪漫,于是对打字机萌生兴趣。 怕被唠叨 60台藏床底与储藏室 15年前于结霜桥旧货市场以低于20元购入了第一台打字机后,陈丹微便开始钻研打字机,开启了收集的旅程。 起初,陈丹微会顾虑心爱的打字机被多人使用有可能受损,但随着她发现通过展示自己的收藏品可助更多人认识打字机,也有机会和志同道合者交流,获益良多。 她打趣说:“以前担心父母发现后会唠叨,还曾经把打字机藏在床底和储藏室。直到开店前夕父母才知道我已收藏了60多台。”
8月前
狮城二三事
有故事的人
买古董钟来修复的幼教师
对我来说,翻新修复古董的乐趣在于完成一桩“起死回生”的任务,并赋予这个物件一个新生命。
8月前
有故事的人
星云
电子快时代——买书不再只是为了阅读 / 阿唯啊啊(瓜拉江沙)
门铃一响,包裹抵达;父母看见四四方方的包装,就知道我又网上买书了,或许是数量太过火了,原本支持阅读的爸爸也不免念了几句别浪费钱在书上…… 的确,现在能免费看书的apps多得是,比如“微信读书”“藏书馆”等等,如果眼睛实在累得不行还可以打开“喜马拉雅”听别人说书,想看漫画直接搜“漫画猫”“age”就有最新的漫画连载;虽说是优惠季,但是花个三五十块上网购书实在不值得,除了需要等待,阅完后也只能丢弃或送人,实体书并不如球鞋般可以保值升值,在当代来看的确属于亏本买卖。 或许是出生于务实大于理想的家庭,从小对于工具书的热爱胜于小说,也让我在班上变得格格不入,我更喜欢阅读《FBI教你看微表情》《化石图鉴》《保时捷结构历史》等等的书籍,阅读门槛和弃阅率相对较高,因此我买新书的频率也相对较少;上了大学,为了赶上同学的进度与老师的要求,我曾花了一半以上的积蓄买了各类的心理学、电影史、经济学、物理类书籍。也是从这时开始,父亲慢慢从“鼓励阅读”变成“鼓励少花钱在实体书上”。 买书犹如收藏模型手办 一个下午,我因为看了毕赣的《路边野餐》而对电影里面出现的诗意台词印象深刻,听闻该电影首映时曾出版限量同名诗集,网上搜索竟要五百余元,咬咬牙下单付款后,两个星期的期待换来的竟是品质如廉价佛经般的盗版翻印,这件事也引起了我的思考:我明明可以把诗词抄下来,或是网上免费阅读,到底花钱买实体书是为了什么? 打开某购物平台,同一书名因为封面设计、材质的不同而各有差异;从普通版、封装版到精装版、珍藏版、20周年纪念版,硬纸壳封面与软皮封面,是否有加送限量纪念品、周边等等。日本漫画的销售分类模式貌似慢慢被推广了起来;如果真的喜欢某个动漫,可以购买其实体的“故事设定公式集”“分镜初稿全记录”等等,以此为参考,我在书局翻阅各版的《阿Q正传》也开始看到各式各样的内容添加,有者收录了《阿Q》的各书评或是额外的阅读资料,读者买实体书貌似不再拘泥于“为了看《阿Q》”,而是“在看《阿Q》之余了解其故事以外的奇闻逸事”。实体书的格局因为读者的需求而逐渐变大,这是好的迹象,也标示着实体书的购买意义正在发生变化。 除了内容,书的封面也是一大讲究。去年大热的奥斯卡最佳影片《Drive My Car》就改编自村上春树的短篇集《没有女人的男人们》里的其中一篇〈驾驶我的车〉,该书因为影片的大热而再版,并发出了新的封面,即呼应书名的红色版本(主视觉是女人的奶头〉以及呼应电影的绿色版本(主视觉是一辆车)。内容、价格相同,但是粉丝可以为此做出选择或尽数购入。买书犹如收藏模型手办,同一动漫角色可以有不同动作、形态;粉丝可依据自身喜好与消费能力购买,并从中获取收藏的快乐。 受法国城市阅读风气的影响,近期在女性名流中流行的“知性穿搭”也使得实体书的价值得到提升,日前就有欧美明星因为手持一本实体书出席红毯而被网友嘲笑装逼,说是这本书她根本不会看懂,带书出门只是为了显摆;不论事实与否,实体书在当代的确也变成了一项时尚单品,带着出门除了可以“杀时间”,也是一种智慧与气质的象征。拿着质感好的书本出门就犹如带着好看的包包,提升了安全感,也使得自己更有自信。 随着网络的兴起,人们知识获取的管道趋向多元,各大阅读软件为书虫们提供了空前的便利。然而书店的开张却络绎不绝,虽说形式及营运有变(如“诚品生活”的多元化,书店与cafe的结合,从实体书店转型至网络书店,提升海外日语书籍进货量以达到独占目的等),但是读者对于实体书的需求貌似有所改变。在我看来,比起阅读,读者购书更注重的是收藏性与可读性。 因为阅读的门槛降低,买实体书更多是寻求除阅读以外的价值,它可以是买一个收藏、买一个附录、买一个单品、买一个身分;看来我们的阅书环境正在朝着多元的可能性前进呢!
10月前
星云
白描集
张丽珠/莫忘影中人
在古力巷跳蚤市场买了几张50年代的旧家庭照。一共10令吉,就把别人家里的大江大海拎走。 会在这乱七八糟的旧物摊前蹲下,因为被眼前一大叠摊开来,大大小小的的黑白家庭照吸引。谁家的幸福快乐和青春韶华,辗转丢失于此?谁是谁,可能已查无此人,更多是顺序老死。在影像如此珍贵的年代,尽管时光流逝,缺失故事简介,这些光影定格,却显得灵魂饱满。 细读老照片背后的留言多遍,相中人秋娟在1954年于北马影相馆拍了全家福,照片赠予欣泛兄,将4位6岁至5个月大的小儿女姓名和岁数写下,加上当天日期。秋娟字体娟秀,相中娴静微笑。那时候那年代,那样的娴静,是难得的。 早年古力巷跳蚤市场有特多好看多元的旧物,这样的优势近年已减退不少。这年头旧物有价,二手形成经济学,有价有市的旧物打从抛出家门,早被收藏家跑腿全数带走。虽然如此,身边那些恋旧朋友,还是时不时会报到寻宝。 相对之下,价廉的旧物如老照片,带回家之后还可以干嘛?艺术家朋友Howard会把的老照片再创作,以不同媒介和手法,加入能改变旧的叙事方式,为每幅黑白照赋予新的含义和生命。觉得这样的创作很有意思,他通常将不同形状的剪纸图案遮盖人物面部,在照片空间里添加微小细节,更新了被抛弃的老照片的故事,让它们重获新生。 回到家里,你可曾记得橱柜抽屉里,还收藏着实体相簿和家庭老照片吗?十几年没再冲洗硬照,有了手机早丢了相机,相片都在档案里了。那些多年下来,在各种场合和各种对象的影像,堆积起来也有几千张。还好智能手机把照片置云端,不至于将走过的路忘却。 临近大选,这样的时候,总想起一张2013大选年的旧照。脸书每年就会弹出这画面。那天晚上我们把车子开上渡轮,一行人在船尾迎对晚风海浪,看着缓缓靠近的乔治市万家灯火,请路人甲帮我们拍下这一刻。那一晚,大家心里那么亢奋,登上渡轮前,我们陪同从香港飞来的文化人梁文道,到威省马章武莫区给新晋蓝眼候选人李凯伦站台。 看回旧照,10年前后,世界早已改变。槟城渡轮停驶了,相中好友,古迹建筑师耀威去年离世了,文道也好久未再来马,大马政局亦翻转再翻转。仿佛,时代的意义 ,城市的变换,政治的多变,生命的交替,人生的际遇,都在这张旧照里了。 更多文章: 张丽珠/为你种树 张丽珠/煎饼人生 张丽珠/走错路 张丽珠/一碗Laksa 张丽珠/炉火纯青
1年前
白描集
副刊短片
短片【刚好在这里】许祥钟:恋物癖
翰墨轩画廊主人——许祥钟(笔名:光头佬),来自槟城高渊。他是前记者兼公关人员,也是星洲副刊专栏作者……而他最迷人的身分或许就是:收藏家。他到底收藏了什么?有什么故事呢? 活力副刊 ╳ 寻人启事 联合制作【刚好在这里】 #刚好在这里 #许祥钟 #光头佬 #恋物癖 相关视频: 【刚好在这里】第一集 | 陈亚才:赶上好年代 【刚好在这里】第二集|Norico Chua:我心安处 【刚好在这里】第三集 | May子:不惑 【刚好在这里】第四集 | 郑凤云:零垃圾不难 【刚好在这里】第五集 | 叶蕙:候鸟再创作 许祥钟(光头佬)专栏:物外游
1年前
副刊短片
编采手记
陈愐壮/拥有“无我”,我“有‘我’”了
最近跟日本还真有缘。 今年,我访过茑屋书店设计师宫下祯章,访过住在金马仑的日本插画家Norico,访过定居在雪兰莪的村上春树……的中译者叶蕙(她是道地的大马人!) 不久前我还访了日本指挥家岸本正史(Masashi Kishimoto)。名字是不是跟Naruto画家岸本斉史(Masashi Kishimoto)很像呢?要不是他,外国人可能没耳福领略到大马合唱团的独特歌声呢。 除了“人”,日本的美好“事物”也与我有缘。不就在上星期六日罢了嘛,我在Amcorp Mall跳蚤市场买了几件有意思的日本老物件,手气算不错。副刊专栏插画家NOvia Shin前几天来副刊(她不是日本人啦),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知道她也喜欢“老东西”(她买了好多有故事的黑白老相片),便问最近还去Amcorp Mall吗?她说星期天有啊,可惜没相遇。 脸书友都知道,我的个人头像是日本近现代绘画之父横山大观(1868-1958)他老人家……的名画〈无我〉。2018年我出差到日本岛根县“足立美术馆”,恰逢画家诞辰150周年,有幸看到〈无我〉真迹。〈无我〉画的是一个惹人怜爱的“忧容”小男孩,据说是画家打破传统、返璞归真的革新之作,呈现佛家“无我”禅意。但我懂什么呢?只觉得“无我童子”,木“无”表情很卡哇伊。从此脸书头像换上“无我童子”,我就是“无我童子”,“无我童子”就是我。 那天,我就在Amcorp Mall遇见了“我”——“无我童子”。不是画作,是铁制的“童像”。起初先看上一只叼着三文鱼的北海道“熊木雕”,却瞥见摊位上立着一道熟口熟脸的小小身影,咦,不就是从画中走出来的立体版“无我童子”吗?我保持镇定。 “老板,这多少钱?” “算你XXX块,日本卖XXXX呢!” 我直接杀半价,指着童子脸上瑕疵。 “这个可以touch up的。” “没有木匣子呢,底座也没落款。” “好吧,算你XXX块。”数目开始接近我心目中的价格。 我假装谈不拢,放下童子,离开摊位。随意漫步逛逛后,就直奔ATM提款。再走回来时,我拿起“熊木雕”问:“老板,XXX块钱,买那个,送这个。” “再加一点啦。” “好,再加10块钱。” “可以。” 然后我就“喜提”无我童子和熊木雕回家了。 跟叶蕙一样也是日本文学中译者的林皎碧,她去年就曾在脸书写看到友人拥有“无我童子”的喜悦:“前几天发现古物店家童彤小姐贴出一尊翻铜作品无我童子,感到相当惊讶,原来传了一百多年,童子终于上岸出现在台湾了。”林皎碧是台湾人,台日如此亲近,岛内也难得一见“无我童子”,更何况是在南洋?大家可想像我该有多快乐。 以上引用的文字,我不问自取,皎碧姐姐莫见怪。(我俩是脸友,文章刊出前我知会她一声。)记得去年是许祥钟(光头佬)告诉我,林皎碧写了我“头像”的故事呢。拥有属于自己的“无我童子”后,我就连忙翻找出该旧帖,重温重温。 许祥钟?他可是比我痴迷古物百倍的“真”藏家!他的收藏故事太多了(签名本只是其一领域),一写就好几年专栏呢。我向来怂恿他,让我拍摄他书房嘛。他不肯。如今非得要请副刊主任老黄出马相劝,他才“害羞”地应承下来。啧。 是啦,这篇【编采手记】就是“业配文”,铺陈这么久,文末就是要介绍你们守着星期三的星洲网【副刊短片】,有许祥钟的“刚好在这里”短片看! 啊,想起忘了请NOvia Shin签名!要是祥钟在场,他不会放过任何签名良机。叶蕙的签名本,我倒是有了。上一集短片拍摄时请她签的。 更多文章: 李依芳/满心满眼都是你 林德成/镜头外的陈亚才 袁博文/新年不要来! 黄俊麟/一杯茶的时间 张露华/好心做坏事,说的是你吗?
1年前
编采手记
周刊专题
【民间文物馆/05】民间文物馆,如何发挥功能、永续经营?
谈到华社民办文物馆的通病,陈亚才列出几点。第一,把所有心力投注在开幕,过后没有下文。第二,没有专人管理。第三,没有经费预算,接下来的经营、人员、活动开支都受影响。
1年前
周刊专题
周刊专题
【民间文物馆/04】走读新山,保存祖先历史,挖掘在地文史──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
黄楚沅说,开幕以后,文物馆要做的更多是后续推广,吸引更多人到来。这就得靠特展更新内容,吸引民众重游,认识新山历史的新一面向。
1年前
周刊专题
周刊专题
【民间文物馆/03】声临其境,沉浸式体验祖辈漂泊南洋之路──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
华博的文物除了按照历史照片仿造,也有民众捐献的老物件,其中一座金山沟模型是一位老人家捐赠。他年轻时是搭建金山沟的工人,退休后在家做了一座金山沟模型,得知华博开馆,便决定赠予馆方。
1年前
周刊专题
更多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