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买房

5天前
7天前
新山的房价因为柔新捷运系统,以及其他发展计划暴涨,对月入4000令吉的年轻人来说,会不会自己明明就很努力,只能对着房产说:我不配? 根据马来西亚仲量联行、国家房地产信息中心和渣打集团的数据,截至2025年上半年,柔佛州的整体房价均有所上升。 靠近柔新捷运站的地价,从每平方英尺600至900令吉涨至2000令吉,几乎暴涨3倍,看到这样的价格,不是百万富翁的受薪族,不用一首歌的时间就放弃这房产了! 对于普通打工族而言,柔新捷运系统带来的不是机遇,而是一种被抛弃的距离感。 月薪4000令吉,扣除公积金、社保、生活费和车贷后,债务偿还率就会亮起红灯,别说百万公寓,就连四五十万令吉的新项目,也足以让月入4000令吉的打工族感觉“我不配”了。 在这场投资热潮中,对于B40和M40群体的人来说,仿佛是站在宴会厅外,透过玻璃窗看热闹的局外人。 天无绝人之路,我们可以善用政府提供的援助,如可负担房屋计划、PR1MA房产。 再者,我们可以转向二手市场,与其追逐溢价高昂的新楼盘,不如将目光投向古来、巴西古当或士姑来部分成熟社区的二手公寓和排屋。 这些房产的价格或许仅为新项目的一半,不仅在贷款能力范围,而且社区设施完善,更具生活气息。 银行近年来批准贷款的标准越来越高,这或多或少打击房产首购族的信心,但我们可以和家人联名购买,或从公积金户口提出部分资金,提高房屋贷款批准率。 面对新山飞涨的房价,月入4000令吉并非“我不配”,我们依然可以找到“配得起”的温馨避风港。 根据自身能力买房的那份安稳和踏实,远比任何投资回报率都更能让我们安心。
4星期前
1月前
前些日子,朋友约我去喝茶。那天我们坐在咖啡厅的角落,她一开口,仿佛要把压在心口许久的重石卸下。她说起前公司对她的不公:身体不适也不能请假,作为小店的主管,大小琐事全得亲力亲为。新来的员工,总把“不熟练”当作借口推卸责任,她只能一个人硬撑。 我问她:“为什么不向上司反映?”她沉默了片刻,泪水忽然涌出:“公司从没把我放在心上。人走了,总有人立刻补上。尤其在这个时代,太多人往新加坡涌去,一个月就能赚这里三倍的薪水。”她的无力与愤懑,在那一刻全都倾泻出来。 辞职后,她搬回居銮老家,重新布置了自己的房间,简单,却带着一份久违的自在。可接近一年的空白,也让她渐渐生出倦怠。那些工作的压力,辞职后也没完全消掉,反而像一直跟着她,甩不开。她常常彻夜难眠,不是胡思乱想,只是单纯地无法入睡。 她说最近手头紧,但不愿向父亲或亲戚开口。借钱对她来说是一道旧伤。她记得当年为旅行向亲戚借钱,迟迟没还清,那小小的一笔钱,最后成了争吵的导火索。叔叔甚至打电话来向父亲讨债,那声音像刀锋,划开了本就脆弱的家庭关系。 听着她的故事,我心里不免生出对比。 从小家境不好,我对金钱始终存着敬畏与节制。步入社会后,不论买车还是买房,我都提醒自己:一切只能在能力范围内。早年常借哥哥的车代步,总有几分拘谨。如今,自己终于买了一辆国产车,虽只值8万令吉,却让我用得踏实。那种舒坦,不在车价,而在于它是我一点一滴换来的。 朋友的眼泪与倔强,和我心里的谨慎与稳重,像两条分岔的路。她选择停下,我选择前行。但我仍佩服她敢于裸辞的勇气——她不愿向现实妥协。或许因为她单身,没有孩子,所以在生计与快乐之间,她总会倾向后者。她说,哪怕薪水再高,如果做得不开心,那也毫无意义。能为自己作主,本就是一种勇气。 然而,我也明白,理想与现实之间,往往隔着沉重的鸿沟。 咖啡机在吧台那头“嘶嘶”作响,像是提醒着什么现实的重量;隔壁桌的手机铃声忽然响起,又很快被压低,短促得像一种突兀的敲打。窗外一辆摩托呼啸而过,留下一串尾气,空气都显得沉。 想到新国攒笔积蓄买房 服务员轻轻把餐点放下,瓷盘碰撞声打断了我的思绪。 她端起咖啡,轻轻抿了一口,像是给自己一点勇气,语气却冷冷发抖:“我想回新加坡工作,投了几份履历,却一直没有消息。”说到这里,她苦笑着叹息:裸辞空耗了一年,如今要重新踏入职场,不知还能否承受压力,尤其是在那个讲究效率与速度的地方。 窗外人影匆匆,像极了新国上班族的节奏。也许正是这种节奏,让她既向往又害怕。她渴望重新融入,却担心再次被压垮。她盯着咖啡杯,雾气一点点散开,眼神也跟着飘忽不定,像是想抓住什么却又立刻松开。 她顿了顿,望向窗外,声音轻得几乎随风散去:“居銮的日子太慢,街道空空,夜晚安静得只听得见风声。可新加坡不同,快得让人透不过气,地铁里人挤人,街头永远喧嚣。” 她苦笑着说:“我夹在中间,不知道往哪走。留在家乡,怕自己荒废;35岁了,回到新国,又怕跟不上年轻一代,怕面试时被质疑空窗太久,更怕身体再一次拖累。” 她又抿了一口咖啡,眼神闪过一丝光:“可我还是想回去试一试。我想再证明自己,也希望能攒下一笔积蓄,为未来留条退路,甚至为自己买一套房子。” 听她说这些,我心里涌起复杂的情绪。明知道前路艰难,却仍理解她的选择。毕竟,不去尝试,连失败的资格都没有。 她的眼神盯着咖啡杯口,指尖却一直摩挲着把手,像是想找点东西安放不安。这一年闲着,她反而更慌,一静下来心里就乱。她说怕面试时被问起空窗,怕自己跟不上年轻人,说到这里,她下意识捏皱了桌上的纸巾。 而她的渴望,也在同一颗心里生根,她说想再证明自己,也想攒点钱,好让未来至少有个退路,最好能买下属于自己的房子。她一边说,一边把桌上的纸巾揉皱又摊开,动作急促却反复,像是心里有股力气想要冲出去,又被什么拉回来。 我想起自己曾经的犹豫。那时,我也站在岔路口,思量是否跳槽,是否要进入更高压、更陌生的环境,抑或干脆转行。那时候我每天都在犹豫,投一份履历都要想很久,好像一步走错就会摔得很重。 说到一个坎上,我们都沉默了。就在这时,隔壁桌传来几声大笑。几个年轻人谈着工作,语气里满是炫耀:薪水多高,生活多好,开的车是进口的,住的房子大得能开派对。笑声清脆而轻盈。 隔壁桌几个年轻人边笑边比手势,谈着薪水、车子、房子,语气里满是得意。笑声穿过来,显得我们这桌安静得有些沉重。听着他们的笑声,我只觉得我们这桌的空气更重了些。笑声落下后,我们这桌却静得能听见勺子碰在杯壁的声音。 窗外的风灌进来,她端起杯子又放下,目光一直落在街上,好像在等什么。
1月前
2月前
3月前
3月前
3月前
3月前
3月前
4月前
4月前
4月前
5月前
6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