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义工

9小时前
1星期前
1星期前
嗨,我是居住在澳洲墨尔本的马来西亚陪读妈妈。虽然把一份正职丢了,上天却又为我开了一扇门。在一次机缘巧合下,我开始自修老人失智症的课题。这也让我大大了解到了老人失智症其实不可怕。它就是一把大雨伞,藏在雨伞里边的症状有超过120种,最常见的就是Parkinson。然而,患有老人失智症的他还是他,只是有时会忘了用餐时间,睡觉时间……也就是他们正经历着他们的第二个童年。 自从接触了这方面的知识,很自然地,我也感受到了已故的爷爷。我感受到了他当时的痛苦。有时很后悔,为什么当初因为对这个症状的不理解而害怕退缩;埋怨当时为什么只有我们照顾,为什么只有我们每个星期都要回去家乡;也不曾了解阿嬷的辛苦与无奈。 现在,自己的耐心大大增加了。来了澳洲一段时间,我开始在老人院当义工,在乐龄场所上班,听他们的故事,听他们的回忆。我也开始接触一些年长者的食谱。他们跟我们一样喜欢美食,却因为外界的不理解而忽略了他们。人,随着年纪增长,牙龈会萎缩,有时会因为佩戴假牙引起的不适而害怕咀嚼,看到好吃的也只能看不敢吃。 于是,我理解了老爸为什么有时会无法享受食物,而且会发出声音。不了解的人就会觉得,他们为什么不能静静地咀嚼。也有些人无法了解,为什么年长的人吃的食物总是要比一般咸一点、甜一点……因为味觉会随着年龄而慢慢失去。 味道唤起美好回忆 也因为这样,我想利用这个机会去找寻一切的味道。很老套的一句:我想去寻找记忆中的古老味道。味道唤起了回忆,也唤起了食欲。人老了,眼花了,可以佩戴眼镜;听不见的,可以佩戴助听器,但是味觉、嗅觉退化了……是无法被仪器代替的。结果只能靠食物的颜色、想像中的味道,唤起一切的美好回忆。 我希望得到妈妈们的帮助,提供“那些时候”的菜肴食谱,那些原本的味道,还有“agak-agak”的调味料。有了这些食谱,就能从中做出一些适合年长人士咀嚼的浓稠与细棉的食物,让他们也有享用美食的机会。漂洋过海来到澳洲的年长者,应该会很想念这种从前食物的味道吧。借此,除了感恩还是感恩!
2月前
2月前
3月前
3月前
3月前
3月前
4月前
(新加坡23日讯)4年前一场大病后,新加坡一名女经济师学会以不同角度看待生活,现在的她除了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间,也尽量每周参与义工活动,因为她相信施比受更有福。 《联合早报》报道,42岁的李淑恩在2021年的一天,因腹痛前往当地诊所求医。 “虽然吃了药、打了针,但隔天我发烧了,家庭医生建议我立刻去医院的急诊部。” 检查和扫描结果显示她内出血,必须紧急开刀,她之后的事已记不清楚,医生也查不出病因,只能靠药物控制。 “那时正值冠病疫情,医院有许多限制,幸好弟弟和妹妹帮我处理工作上的事。” 她10天后出院,康复过程异常煎熬,因为吃太多药影响心情,也导致失眠,并形容自己“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也正是这次经历,让她反思并逐步调整生活方式,如通过运动和打坐来调养身心。 李淑恩自2009年起,在新加坡一家银行担任经济师,她表示康复期间多亏同事和上司的支持,让她能安心休养,顺利康复。 “我学会放慢脚步,也希望用这次‘重生’的机会回馈社会,于是从2023年起和同事一起担任义工。” 义工活动让她重塑心态 获取力量 她也说,参与义工活动不仅让她重塑心态,也从中得到力量。 “我担任义工时发现,除了让受益者感到开心,他们也给予我们力量和正能量,我才意识到,其实他们也在帮助我。” 李淑恩现在会带着父母和弟妹一同参与义工活动,还笑说这已成了他们的家庭活动之一,在回馈社会之余,也增进家人感情。 “我的朋友和同事都笑说,我的身体是一样的,但那场大病后,我觉得自己内在像变了一个人。我现在过得很开心,学会满足和感恩生活的大小事。希望以后能继续通过担任义工,回馈社会。”
4月前
4月前
4月前
5月前
5月前
5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