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绵 | 从交通建设看区域发展力量



“小叮噹——任意门,开启!”
ADVERTISEMENT
这一声熟悉的提示音,把我带回梦里的时光。转眼间,2035年的阳光洒在大新山的轨道线上,而我,也早已卸任市议员好多年。今天,我决定透过这道“任意门”,回到10年前那段努力规划的年代,看看如今的成果。
天空下,一列列高架智轨电车(EART)缓缓滑行。白色车身反射着光影,从依斯干达公主城穿越士姑来、地不佬,一路抵达巴西古当,串联起整个大新山交通网络。10年前《2035年新山市地方规划》里的蓝图,如今都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我踏上前往士乃方向的列车,沿途站点的名字一个个唤醒回忆。车窗外,是宽阔整洁的古来—士乃外环公路。那条曾经只停留在会议投影幕上的路线,如今成为南部交通枢纽。白天,它承载着物流与通勤;夜晚,桥下绿带灯光交织,形成一条闪亮的城市动脉。
10年前我们曾讨论:古来能否成为柔南内陆交通枢纽?士乃机场是否有机会连通轨道电车系统?如今,一切都有了答案。外环公路与E-ART交织成一张立体交通网,让古来到机场仅需十五分钟车程,工业区、人流与商业流同步涌现。
古来如今充满活力经济活跃。创新企业在此设点,社区商圈人潮不息,曾经的老巴刹旁也多了创意咖啡屋与联合办公空间。年轻人不再急着离乡,他们留在这里创业、生活。
城市的空气也不一样了。绿色交通的普及,让天空更蓝,街道更静。孩子骑着单车上学,老人乘着电动接驳车去早市。教育、社区与商业因交通更近,也更有人情味。
列车缓缓驶入古来站,熟悉的建筑依然在,只是更整洁、更现代。那股熟悉的温度提醒我:十年前的坚持没有白费。
任意门再次闪烁,我回到了2025年。门后那座未来城市的光影依旧在我心中闪烁。
我轻声地说:“请继续前进,不要停下。”
因为我相信,只要我们持续规划、勇于落实,10年后的大新山——将会是一座真正宜居、便捷、充满希望的城市。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