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音文教中心飘书香 盼为社区传播阅读风气



报道、摄影:锺传颖
(居銮24日讯)在数字时代,手机和娱乐充斥生活,一座安静的图书馆却悄悄守住了纸书的温度。居銮佳音文教中心图书馆没有过于华丽的装潢,没有刻意营造的噱头,却以耐心、坚持与爱,一点一滴耕耘知识与心灵的土壤。
ADVERTISEMENT
过去3年,透过无数义工的投入与社区的支持,这座小而美的图书馆逐步成长,如今已成为不少家庭、学生与长者喜爱驻足的知识空间。

佳音堂的陈月梅牧师接受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访问,透露这座图书馆其实源自教堂内部的一个小角落,而随着佳音文教中心正式启用,图书馆也从教堂搬迁至文教中心,并进一步扩大,底层为大众书籍馆藏,二楼作为活动中心,三楼则为基督教相关书籍专区。
目前,这里的藏书已超过9000本,全数来自社会各界慷慨捐赠。每当一本本书送来,义工们都会亲手将书籍分类、整理、包膜、上架,让每本书都能“容光焕发”地迎接读者。

踏入图书馆,可见到底层3座大型书柜都已接近填满,从儿童绘本、文学小说、心理学、保健养生到宗教文化、百科辞典、家庭教育等一应俱全,可谓老少皆宜。
图书馆目前共有约80名会员,开放时间为周一至周六上午9时至下午5时,在陪读班上课时间最是热闹。

“虽然使用率暂时不算非常高,但几乎每天都有人来。有些学生来借书,有些居民来阅读,也有长者在这里消磨时间。”
陈月梅分享,特别是陪读班的小朋友,也会走向书架挑选心仪读物,一些学生也会选择在这里做功课、讨论课业。


为了让公众享有更舒适体验,中心特别设置沙发、桌椅,并于近期打造了一个温馨的小茶水间,成为许多固定访客的“秘密基地”。
“有时候有人从隔壁咖啡店打包茶水来,坐着看书、喝茶放松。我们欢迎这种生活化的阅读方式。”
陈月梅相信图书馆不应冰冷,而是一个能让人感到自在的共享空间。

事实上,这座图书馆也成为一些家长眼中的“安心角落”。
“附近家长放心让孩子下课后到这里看书,我们觉得这就是社区图书馆最大的意义——佳音堂走出自己的圈子,服务社区。”
陈月梅盼望这个空间能继续被看见、被使用、被珍惜,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佳音文教中心的图书馆虽然不大,却为居銮带来一股静静的暖流。它像一粒种子,已经在这片土地扎根。未来,中心希望这个种子能继续发芽、开花,让更多人因为阅读而看见更大的世界。

除了图书馆,佳音文教中心每周也吸引至少500人参与课程。从水墨画、英语会话、普拉提、刮筋疗法,到乌克丽丽、口琴、针织课程等,类型丰富,深受社区居民欢迎。
负责课程设计的陈正南表示,佳音文教中心希望可以为社区提供支援,让大家透过学习,让生活更美好。

“我们特别希望年长者不要关在家里,有空就来学习、交朋友、活动大脑与身体。”
他语重心长地说:“我们的老年生活不要在家等死。”
这句话虽直白,却反映他们对长者生活品质的关怀与期望。

商人林顺聪是佳音文教中心图书馆的常客,他报读了中心的英语与水墨画课程,经常顺道到图书馆借书回家。
他认为这里的书种多元,尤其适合孩子,因此也会带着孩子一同来到图书馆借书。
“我不让孩子使用手机,所以来这里看书成为我们共同的家庭习惯。”
亲子共读的画面,在如今的科技社会中显得温馨又难得。
他也希望图书馆未来能丰富藏书,让爱好阅读的大家有更多选择。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