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评论

|

六日议言堂

发布: 12:46pm 11/11/2025

教育

六日议言堂

父母

校园霸凌

颜慈伽

教育

六日议言堂

父母

校园霸凌

颜慈伽

颜慈伽 | 孩子霸凌,大人该先照照镜子

六日议言堂·王城谛
作者:颜慈伽(麻坡市议员)

层出不穷,我们总急着责怪学校、批评老师,却忘了孩子最初的性格与态度,是在家庭中形成的。

不只是学校的责任,更是每一位的修行。若父母不学会示范尊重与界限,孩子又该向谁学习善良?

ADVERTISEMENT

近来,校园霸凌事件频频被揭发,从小学到中学,甚至幼儿园,都有类似情况。孩子间的冲突本是成长的一部分,但当冲突变成长期欺压,我们就需追问“问题出在哪里?是教育体系或家庭?”

在参与多场教育与学术交流活动后,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许多问题的根源其实来自家庭。

我们常听说的“恐龙家长”,是指对孩子过度干预、要求苛刻的父母。他们的出发点也许是爱,但往往变成“以爱为名的控制”。试问,若换作自己,又能做到最好吗?

如今的家长热心于带孩子参与各种比赛与活动,但一些家长却比孩子更紧张、更怕失败,甚至会质疑主办方的安排、在社交媒体大肆批评或发表“高见”,仿佛所有人都欠他们一个完美答案。

父母真的需要如此自以为是吗?若对活动不信任,不如不参加。要知道,每场活动都有筹备者与教育者默默付出的心血,提供孩子学习与成长的机会,所以我们需要的是理解与配合,而非指责与埋怨。

家长可曾想过,他们的言行举止会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悄悄塑造着孩子的价值观,误以为有父母撑腰就能为所欲为。于是,他们在校园里拉帮结派,欺负同学,久而久之,老师也不敢多管,只求息事宁人。

学校是教育的场所,不是斗争的舞台。讽刺的是,当学生仗着家庭背景横行霸道,事件被揭发后,舆论的矛头往往又再次指向学校与教师。如果社会只会忙着找替罪羊,却不反思家庭教育的缺口,霸凌事件就只会一再重演。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行为边界。教育不只是让孩子拿奖、考高分,而是教会他们尊重及理解他人,成为有温度的人。

所以,当我们再谈校园霸凌,请别只问“为什么老师没看到”,也该问:父母在孩子心中种下的,是善良与尊重,还是傲慢与偏见?

每个孩子都是社会未来的种子。教育需要父母与老师携手,让孩子学会“善良比聪明更重要,尊重比赢更可贵”。

真正的教育须从家庭开始,从你我做起。霸凌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大人的选择;而改变必须从放下控制,学会倾听开始。

教育的本质不是寻找责任,而是寻找方向。若每个家庭都能成为温柔而坚定的起点,孩子的世界将不再需要以霸凌来证明存在。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