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娜:非仅采砂问题 水源污染因执法不严



(新山4日讯)柔佛河水源污染导致柔南区突发性制水,士姑来州议员玛丽娜指出,柔佛河作为新山地区的生命线,一旦发生污染,距离不远的士姑来和大新山地区必定首当其冲,并强调这场灾难的根源不在于单纯的采砂活动,而是源于长期的执法不严及缺乏监管。
玛丽娜走访哥打丁宜甘榜沙翁比南(Sayong Pinang),了解水源污染事件的来龙去脉后,在个人脸书贴文向州政府发出连串质问:究竟谁来监管采砂区? 谁确保沉淀池符合规格?堤坝与溪流的距离真的合乎法规吗?她质问,一个项目能运作两年多,监督机制何在?
ADVERTISEMENT
“除了这次的采砂污染,柔佛河附近早已存在氨污染、工业废料等问题,而当地的采砂活动也已进行多年,绝非最近才开始。”
采砂业缺乏监管
她认为,采砂业是经济发展与基础建设的原料供应,本身不能简单地说是对或错,但其成为问题的核心,正是因为缺乏监管与标准操作。
“这一切暴露了问题早已存在。去问问那条河附近的居民,在过去一年里,究竟发生过多少次水源污染?这都说明了问题的症结在于监管系统的全面失灵。”
促设监委会 强制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她呼吁当局反思,确保事件不再重演并提出了两个解决方案:包括成立“联合监督委员会”,因为当地村民多是渔民,他们是最早看到污染迹象的人,熟悉地形、拥有相关行业经验,最有能力协助监管。
其次是强制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玛丽娜质问,这些采矿公司是否被要求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是否有义务每年进行河流清理、植树、放养鱼苗等环保行动?她强调,发生洪水淹没沉淀池等灾害时,为何不强制要求这些公司出动机械,协助清理和修复受影响的居民区?
“我们发声,并不是要‘找茬’,而是希望大家一同思考、反省,如何让这场悲剧不再重演,不要再让无辜的柔佛人民为别人的疏忽,继续买单。”
她指出,到现在仍有一些地区没有恢复供水,有的地方连水槽车都还没送到。这样的事实,绝不能被视为“无法预料的天灾”。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