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庆强 | 我是早期新村长大的孩子


早期的新村,大多数居民都过着贫困、艰难的日子。
我小时的新村是没有电流供应的,每当到了晚上7时,爸爸就搬出以煤油为燃料的“大光灯”来照明,刺眼的白光为黑暗带来了光明。
ADVERTISEMENT
那个时候也没有自来水供应,家家户户多数都有一口井,不管是饮用,还是洗衣、冲凉都是用井水。不管晴天雨天,井水从头淋下的冰冷感觉,至今还是无法忘怀。
屋里没有厕所,厕所多建在远处的小溪,厕所就是一排四方钉上木板再垫高,下面放个大木桶,就是大解的地方,但是浓烈的气味令人非常难受。
还记得那时,多数新村屋的屋檐下都挂着鸟巢,小时候不知含义,长大了才从长辈处得知,老一辈人相信在屋檐下设放鸟巢有招财进宝的意思。
老一辈的人还说,鸟巢向内财进,向外则财出,还有分左旺男、右旺女。
早期的村民多数是贫苦一群,为了生活忙碌于芭场,也没有娱乐消遣,挂上鸟巢也是村民精神上的一种寄托。
这些早期新村的生活片段史记,是现代新村新生代体验不到的。
投稿须知:
■来稿可电邮([email protected])至本报新山办事处;
■来稿可用笔名发表,但必须附上真实中英文姓名、身份证号码、通讯地址与电话、电邮网址,以及银行帐号(汇稿费用);
■投稿内容不可涉及包括宗教、种族等敏感课题;
■字数限800字;
■编辑对来稿内容,有修整的权力;
■来稿若发现有人工智能(AI)生成超过30%的痕迹,将直接弃用,有关作者未来的投稿也受限制;
■本须知若有未尽善处,本报有权随时增删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