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评论

|

六日议言堂

发布: 6:00am 20/09/2025

教育

团结

多元

不透明

教育

团结

多元

不透明

刘守权 | 教育不公的常态化 是国家的危机

六日议言堂·凿石志
文:刘守权(永平县议会县议员)

,是国家最重要的基石。一个国家能否进步,能否人民,关键就在于教育制度公平与否。然而今天的马来西亚,教育正走向倒退。不公不只是存在,更被合理化,被包装成所谓的“改革”,最终让社会接受为常态。

这,不只是问题,而是绝对的危机。

ADVERTISEMENT

第一,公共教育体系沦为贩卖学位的系统。

原本,公共教育应当是所有国民,不分背景、家境都能凭努力与能力争取的平等机会。但现实却是,即便成绩达标、符合入学资格,非土著学生依然需缴付接近私人大学的学费,才能进入公立大学。这不仅违背公共教育的本意,更进一步剥削经济上最弱势的群体。

第二,大学预科班的不断扩张,进一步加剧不公。

近年来,政府持续扩大大学预科班的名额,看似让更多学生有升学机会,但实质上却是把更多人推入一个早已不公平的制度。九成的学额被固打保留,意味着即便是考获10科优等的优秀学生,也必须在“九比一”的分配下被迫接受安排。

与此同时,中六生需用一年半的时间,付出更深的学术努力,但却因以大学预科班申请大学有优势,尤其是课外活动分数,而越来越难进入大学。这样的政策设计,不仅制度化了不公,还让公平竞争被彻底削弱。

第三,政府的与傲慢。

教育数据理应公开,成为社会监督和规划的依据。但过去几年,我们看到的却是模糊和隐瞒。无论是升学比例的数字,还是大学排名的操作,甚至在国会议员多次追问后,相关部门依旧避而不答。这种做法不是无心之失,而是赤裸裸的傲慢。一个拒绝面对事实的政府,如何可能带领教育改革?

第四,不公的政策被合理化,变成常态。

当不公平被揭露时,有人选择沉默,可以理解——可能他们害怕,可能他们不清楚。但当社会中有人勇敢发声,要求公平时,却偏偏有人站出来替不公政策辩护,甚至将其美化为“教育改革”。这种态度,比沉默更可怕,因为它模糊了焦点,让国家继续沉沦。

请问,当你看到公立大学的非土著学生人数急剧下降时,你能不愤怒吗?

当你看到非土著学生明明符合资格,却要缴交10倍学费才能进入公立大学时,你能不心寒吗?

当你看到大学预科班一年比一年扩张,而中六生努力了一年半却越来越难进入大学时,你还能告诉自己“国家没有问题”吗?

教育的本质,是公平竞争,是凭实力决定未来。可如今,我们的孩子却被迫屈服于不公平的规则。面对这种局面,我们还能继续选择沉默吗?还能继续逆来顺受吗?

教育的不公,并非单一族群的问题,而是全体国民的问题。因为当最优秀的人才被排挤、被剥夺机会时,最终受害的不是个人,而是国家的未来。教育一旦失去公平,社会就会失去希望。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