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胜龙 | 众筹粮食行善


一间神庙组织准备配合神诞庆典,派送300份粮食给清寒人士,并已找到一位热心人士,承诺报效全部费用。
一份粮食50令吉,300份即是1万5000令吉。这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是很大的金额,不过对一些人来说则未必。
ADVERTISEMENT
当大家展开筹备工作时,该庙理事会突然取消原意,不让该名热心人士报效全数,并改为“一人捐一份粮食”来众筹。
当然,该热心人士也继续承诺,若有不足之数由他负责凑足,以确保理事会筹足粮食。
其实,理事会大可直接了当,让一人独揽报效全费,不过,为了让更多群众参与和推广行善精神,而改为众筹的模式。
绝大部份人可能无法一时间,掏出1万5000令吉报效全场粮食,不过若以报效一份只需50令吉的话,则就可以吸引很多有能力者参与了。
果然,当理事会发出“筹募每份50令吉粮食”讯息时,即获得善心人士的积极响应,有能力者认捐一份,更有能力者认捐几份,没几天就完成目标。
理事会还开设一个即时沟通平台小组,在群组里发布最新众筹的进展,把每位热心人士纳为组员,以感谢大家的一番热心,并让大家感受施比受更有福的可贵。
试想想,若以一名热心人士报效300份粮食来说,派发当天只有他一人体验行善感受而已,反之若让另外两三百名乐捐50令吉者,也能体验同样的行善感受,岂不是更显意义吗?
在整个过程中,最易出纰漏之处就是采购环节,一旦货不对办如食物过期、每份不足50令吉的话,这将破坏活动形象和意义了,而对理事会而言就是一场灾难了。
因此,理事会主要负责人亲自向几间店家采购粮食,同时交代店家不可偷工减料,并把店家宝号注明在清单中。
结果,这类小数额的众筹活动,吸引更多参与者和成功推广行善精神,并让更多人士准备参与下一次的众筹活动。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