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评论

|

六日议言堂

发布: 4:31pm 01/09/2025

改善

马来西亚政治

关爱基本援助金计划

改善

马来西亚政治

关爱基本援助金计划

李伟杰 | 换了位置换脑袋

六日议言堂·昔城论
文:李伟杰(拉美士县议会县议员)

舞台上,最讽刺的莫过于“在野时口诛笔伐,在朝时自我复制”。

国内贸易及生活费部副部长拿督傅芝雅近日声称,政府在“”(SARA)下发放的100令吉,对某些人或许只是小数目,却足以支撑两名乐龄老人一个月的生活开销。

ADVERTISEMENT

这番言论,令我不禁回想起当年“派钱治国”的年代。

早在前首相拿督斯里纳吉执政时期,政府推出“一马援助金”(BR1M),当时的反对党多次猛烈抨击,称其为“买票糖果”,是“短期麻醉”,无法真正解决人民困境。

当时的反对党坚持,政府应着重长期经济改革、提高薪资及控制物价,而不是通过现金派发换取支持。

然而讽刺的是,当年批评最激烈的反对派,如今执政后却原路折返,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日前宣布,所有18岁及以上的大马公民,将在SARA计划下透过大马卡获得一次性100令吉援助金。

我并不否认这100令吉或许能为一些低收入群体提供即时帮助,甚至可能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丝缓冲。

但问题在于:这与当年的BR1M究竟有何区别?当年指责纳吉“买票”,今天的举措是否就是赤裸裸的自我打脸?是否只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更值得关注的,是财政状况。安华身兼财政部长,在国会上强调“减少债务至关重要”,否则国债将持续增加。但现实是,债务依旧高企,财政赤字未见明显

即便如此,政府却依旧大方对外,例如在2023年援助巴勒斯坦1亿令吉后,大马将再在2025年再次捐出同等金额,此举虽饱含人道主义情怀,却难掩财政吃紧与人民生活压力的现实矛盾。

套用在一般职场里,就是所谓“换了位置换了脑袋”。

很多人在升职前批评某些制度不合理,但一旦自己坐上那个位置,思维就会发生转变,甚至接受了自己曾经反对的做法。

马来西亚政治,正是这种现象的最佳写照。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