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定50年影视人生 梁志强:被电视台封杀两年成转机



(新加坡20日讯)今年是梁志强入行50周年的里程碑,从当年学校里爱上台讲故事的小男孩,制作让人捧腹的综艺节目《搞笑行动》,到用大银幕反映新加坡小人物心声,梁志强驻足是狮城影视圈半世纪,他的成功既是时势造英雄,也是英雄造时势。
他用与生俱来的敏锐观察和贴近民生的自嘲,也用幽默和影像,打造了一套专属新加坡的影视语言符号。
ADVERTISEMENT
《联合早报》报道,梁智强受访时还自曝,当年“不小心”踩雷,意外挖了电视台广告客户,遭“封杀”两年,这段“没人敢用”的低潮期,却也给了他磨练功力的机会。
15岁露头角注定做这行
悠悠50年,一切从梁志强被老师发掘有说故事天分开始。他笑说,自己命中注定要从事演艺行业,早在15岁时,便展现出非凡的讲故事天赋。

梁志强细说从头,中学时期老师要求同学们写作文。他不爱写但爱说,所以要求说故事交换。
他回忆道:“当时在台上演讲,同学们都要背稿,而且讲一两分钟就下台。还记得那时候很爱看报章专栏的精彩故事,结果我一讲就足足两个钟头!后来我还分上下集讲,同学老师们都意犹未尽,要我明天再继续,哈哈!”

当时,梁志强的老师们都给予他很大鼓励,因他在学校攒了点“名气”,老师推荐他为学生会策划节目时,决定不讲故事,干脆做短剧。
“当时影响我很深的是王沙和野峰,我就搞了个短剧,看完后全校爆笑。从那刻开始,我就意识到自己应该就是做这行了。”
文工团是喜剧摇篮
1975年,15岁的梁志强毅然报名参加新加坡广播电台(新传媒前身)“少年儿童广播研究组”(简称少儿组),接受专业华语和表演训练,并很快崭露头角,成为第一个被选去录音的学生,也是他正式踏入演艺圈的第一步。
之后狮城资深电视人李明芬开办演员训练班,由于表现不俗,梁志强很快便有机会参演当年的电视剧。
“当时信用卡刚刚推出市面,有不少科技骗局,这样的题材很应时,这部剧就叫《五万元的风波》,相信很多人都没有印象了,哈哈。”
直至19岁,梁志强入伍当兵。“当时我中四成绩考得不是很好,上不了高中,便加入武装部队要当见习军官。晚上还有一些时间去参加电视台的戏剧活动。”
服役期间,他没有放弃对戏剧的热爱,但在兵营里原以为演艺事业就此打住,这时候文工团出现了。
当时,梁志强积极为报章投稿漫画,逗趣画风展现对军队生活的独特幽默感,这些素材是他后来拍摄《新兵正传》的雏形。
更重要的是,他1981至1982年加入武装部队文工团,提供他学习和实践表演的平台,甚至有机会到外地交流。
梁志强说:“那时候文工团每年都会到台湾交流,当地的电视和综艺节目给予我极大震撼。尤其那里的西餐厅秀,让你恍悟原来主持节目可以不用一板一眼,原来综艺节目是这样做的!在那边耳濡目染下,学习了很多,之后我拉了(林)益民,他老婆是台湾人,所以我们常去台湾,他很懂那套即兴不按牌理出牌的主持方式,加上外形上的喜感,于是我们成了很强的喜剧搭档。”

因3万新元遭电视台封杀
退伍后,梁志强接下电视台工作,也参与创作《缤纷八三》的短剧单元,但那已无法满足他的创作欲。于是他找来陈建彬、华亮和陈兆锦,加上林益民,拍摄电视电影《五福星》,并接洽当年的富士胶片(Fujifilm)赞助,谁知道因此被电视台封杀。
梁志强笑说:“刚好认识那家广告公司的人,他们也很喜欢我们之前帮他们做的作品,就请他们赞助我们拍一部短片《五福星》。我是从这部作品正式成为电视电影导演。这已经是陈年往事,但我们几个人回想起来,觉得应该是不小心‘动到’电视台的商家。这是电视台的客户,我们竟然去跟人家拿钱,当时我们傻傻没多想,只想着筹3万元拍短片,结果就这样被封杀了整整两年!

封杀事件发生于1988至1989年年间,当时,这“五福星”到处问人被“禁”的原因,但没人知晓答案,后来才有导播透露,是五人无意中“踩到利害关系的红线”。之后在新加坡前议员白振华的调停下,一票人才重返荧幕。
“被封杀的两年,我们没闲着,没法上电视台节目,我们就去歌台、歌剧院表演,练就一身武功。观众两年没见到我们,都很好奇我们可以呈献什么新节目,我和益民本来就想做脱口秀,也想把台湾综艺节目那套用一用,我说我想做一个节目,名字就叫《搞笑行动》。”梁志强忆起当年这段轶事,笑说一切都是错有错着。
梁志强和林益民在1990年代初推出《搞笑行动》,自此掀开狮城喜剧新时代。每周一的节目都大受欢迎,后来加入李国煌、莫小玲和程旭辉等班底,成为当地最火红的节目之一。

梁婆婆灵感来自日综
梁志强说:“当时台湾导演朱延平来新加坡拍戏,他听人家提起我,看了一集《搞笑行动》后,觉得我跟胡瓜很像,后来找我去拍他的电影《大头兵上战场——杂牌军》。到台湾拍戏,真正接触到搞喜剧的人,发现拍喜剧有那么多方法,其间认识蛮多台湾朋友,学到很多。”
他透露,当时除了台湾节目外,他也接触不少日本节目,像梁婆婆这个人物,灵感便来自日综,“但日版的尺度非常大,太‘黄’了,不能照搬到新加坡,来到这边变成一个健康老人的样子,哈哈。”

1993年,梁志强根据日综里的婆婆形象,设计了“梁婆婆”,原本只想做一集试探水温,岂料那个“呼呼呼”一出场,全场立刻笑翻,他就知道自己再次命中红心。
之后《搞笑》陆续推出“办公室政治”和“梁细妹”系列,因题材紧扣人们的日常生活,点子不会枯竭又能引起共鸣,节目大受欢迎。
不执导2026年贺岁片
台湾综艺节目的自由奔放和西餐厅秀的近距离互动,让梁志强大开眼界,也为创作《搞笑行动》等节目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综艺节目取得成功后,梁志强开启了他的电影之路。从《钱不够用》到《小孩不笨》,再到《新兵正传》和《沉默的年代》系列,到最新的《AI拼才会赢》,梁志强的电影作品不仅票房大卖,也引发当地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
身为狮城喜剧界的领军人物,在走过半世纪的演艺之路后,梁志强透露未来将投注更多精力培养喜剧新人。

他近年开始投身教学,2025年5月为第二轮“演艺体验训练班”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寻找“梁家班2.0”,解决影视圈人才青黄不接的窘境。来临8月24日,训练班将举办一场颁奖毕业礼,奖励有潜质的学员。
“除了演员之外,我更希望能栽培和发掘一些新导演,因为要找到能拍长片的人不容易。我乐意去教这些新人怎么拍,哪怕只是拍短视频,从零开始慢慢地引起他们的兴趣。我觉得最理想是新加坡能够再出现10个新导演,像网红马一朵就很不错,能导也能演。”接下来,他希望扮演引导者角色,让想入行的新人少走冤枉路。
“我们走过那些辛苦的路,不单是过来人,我们更了解人性,希望年轻人不必重蹈覆辙。”他语重心长地说。梁志强说,在训练班里,发现不少天生有喜感的演员。
他透也露,在这行50年感觉有点疲累,今年不会执导2026年贺岁片,只会参演。
*****
AI改变电影制作模式
近来戏院一家家关闭,对梁志强来说,就像心被刺了一刀。面对人们观影习惯改变,短视频充斥,AI杀入影视作品等新媒体及科技的冲击,他却认为,大家对电影业前景不必过于悲观。
拍摄《AI拼才会赢》后,对于未来电影制作的模式,梁志强设想了一个全新场景:免去庞大团队和复杂设备,只需要一间办公室,导演坐在其中,分配好故事板,通过AI生成所需画面,再由剪辑师拼接起来。
AI技术的应用将极大降低电影制作的成本,梁志强用“快熟面”和“纸巾”来形容AI电影的制作速度和成本,并表达对这种“用完即丢”模式的忧虑。他向记者秀出几首利用AI生成的爱国歌曲,但仍不臻完美。
他说:“要叫AI写剧本,目前还做不到。像你刚才听到的(爱国歌曲)歌词,叫AI写也写不出想要的感觉,最后还是要自己动手去做。”因此在鼓励年轻电影人拥抱变化,学习新技术和表达方式的同时,梁志强也呼吁大家坚守本心,才能创作出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
*****
如果现在30岁 肯定是超级网红
问梁志强,如果活在这个时代,会想当网红还是电影导演?他笑说:“如果我现在30岁的话,肯定是超级网红!现在网红在做的内容,跟当年《搞笑行动》的差不多,只是换个形式。不过,我们看的时候会觉得,一些视频有jump shot(电影术语即‘跳拍’,不按镜头顺序拍摄),但大家都能接受,那也ok啦。”
访谈的最后,梁志强透露他2025年想完成的心愿:尝试脱口秀。详情现阶段保密。
—–
图说:
b820s12
梁志强接下来除了专注培育新人,也希望能完成表演脱口秀的心愿。(取自早报网)
b820s13
从以前的菜鸟到今天的导师,梁志强50年来在影视道路上,蜕变不少。(取自早报网)
b820s14
《搞笑行动》捧红了梁志强(右起)、林益民,也让李国煌崭露头角。(取自早报网)
b820s15
15岁的梁志强(左白衣跪者),为学校学生会节目执导短剧。(取自早报网)
b820s16
梁智强(右)与已故艺人林益民(左)当年为《搞笑行动》节目缔造无数个收视高峰。(取自早报网)
b820s17
梁智强(左起)与华亮、陈兆锦当年在电视台的锋头一时无两。(取自早报网)
b820s18
梁婆婆的原型出自一档日本综艺节目的老奶奶人物。(取自早报网)
b820s19
梁志强2025年5月为第二轮“演艺体验训练班”收生举行新闻发布会。(取自早报网)
#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