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妙香 | 一个不平静的国庆月



马来西亚即将在8月31日迎来第68周年国庆。然而,在这本应举国欢腾的重要时刻,却因连串围绕国旗与国歌的争议事件而蒙上阴影,使得今年的国庆氛围略显沉重。
一切始于森美兰波德申一所华小因校工疏忽倒挂国旗,引来教育部高度关注,随后槟城威北甲抛峇底一家五金店被指倒挂国旗也掀起舆论风波,再有网红在拍摄唱国歌画面时嬉笑玩闹,引发风波。
ADVERTISEMENT
这些接踵而来的事件,瞬间成为社交媒体与政治舆论的焦点。毫无疑问,国旗与国歌是国家的象征,代表着马来西亚的独立、主权与尊严,所有公民都应给予十足的尊重和理解。这份尊重,更不应只停留于形式,而应是发自内心的认同与自觉。
对于国家象征如国旗等,我国确实拥有明确的法规条文,然而我们也必须了解,出错者往往都非心怀恶意。以上的倒挂国旗事件都是源自疏忽,或对张挂方式的不熟悉。
面对类似事件,执法单位依法采取适当行动固然必要,但社会不应陷入过度渲染、上纲上线的恶性循环,更不应放任政客以捍卫国家尊严之名煽动情绪,甚至动员群体“踩场”或围剿涉事者,这种行为不仅伤害社会和谐,更与国家提倡的法治精神背道而驰。
政府一方面鼓励民众在国庆月踊跃张挂国旗,另一方面却容忍甚至助长对所谓错误的过度追责与霸凌,这只会令民众对张挂国旗感到畏惧。久而久之,大家可能因为不愿冒险犯错,宁愿什么也不做了。
事发至此,我们都该反思,这一连串风波,是否有更好的处理方式?还有,我们对这面陪伴国家走过68年风雨历程的国旗,了解到底有多少?课本曾教导的国旗相关知识,大家又是否还记得?
比起一味警告与惩罚,相关单位能做的实则更多,如教育部、团结部可进行机会教育,通过各个渠道广泛宣传国旗的符号象征、历史意义与张挂方式等,让全民再次获得“科普”。唯有全民从理解中培养责任感与归属感,国家象征才不会沦为冰冷的符号,而能成为连接彼此、凝聚团结的桥梁。
68年,马来西亚从独立走向稳定一路经历风雨,却有深爱她的国人们风雨同舟。身为马来西亚人,愿我们在这个充满历史意义的月份,能以更成熟及理性的方式处理分歧与失误,也愿我们深爱的国家能继续和平繁荣、国泰民安。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