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评论

|

六日议言堂

发布: 7:00am 09/07/2025

森美兰

禁酒

森美兰

禁酒

黄益豪 | 禁酒风波:理性讨论,不应被情绪淹没

六日议言堂·王城谛
作者:黄益豪(文打烟州议员)

最近州传出“”的新闻,引发坊间热议。许多华社朋友一听到“禁酒”,便本能地将它与“宗教化”、“极端化”、“破坏多元社会”等标签挂钩,情绪迅速升温,社交媒体上群情激愤。

政客们更是见缝插针,趁机制造族群对立,把事情推向舆论高潮。但在加入批评声浪前,我们是否先问清楚几个基本问题?

ADVERTISEMENT

这项政策到底“禁”了什么?是全面禁止所有酒类?还是只限特定时间、地点或族群?是否豁免非穆斯林或一般酒馆?是否对非穆斯林日常生活造成直接影响?

很多人其实并未搞清楚政策内容,就已经断言“这是极端政策”,甚至“有意打压华社”。我们当然有权表达意见,但应建立在事实与理解的基础上。

同时,我们也必须思考,“禁酒”背后是否有实际的社会原因,例如:减少酒后驾驶事故、降低家庭暴力与犯罪案件、保护青少年远离酒精滥用、维持深夜公共秩序与邻里安宁。

这些考量,许多国家都面对过,也采取了不同形式的管制:

1.美国:绝大多数州禁止街头饮酒。也曾在1920年代实施“禁酒令”,希望减少犯罪与家庭破碎;

2.新加坡:2015年起实施《酒类管制法》,限制晚上10:30后在公共场所饮酒;

3.泰国:宗教节庆全国禁酒,每日部分时段或一些公共场所也禁售酒或饮酒;

4.澳洲:多州有各自的限禁酒政策,部分原住民地区甚至全面禁止酒精。

这些国家的“限酒”或“禁酒”政策,并不是一定是宗教驱动,而有些是出于社会管理、公共安全的需要。

因此,我们不能一看到“禁酒”二字,就立刻把它与宗教压迫、种族歧视画上等号。重点应放在:政策是否合理?是否有透明机制?是否公平执行?

我们要批评,可以;要反对,也可以;但不应建立在情绪化、未经查证的信息之上。否则,就会变成“狼来了”的社会病态,真正需要我们关注的政策反而被忽略。

社会越多元,越需要理性。今天是“禁酒”,明天也可能是服装、饮食、节庆……每一项政策都可能引发误解。但我们要问的不是“谁提出的”,而是“这政策合不合理、公不公平、对不对症?”

反对极端主义,不代表我们要滑向另一种极端情绪。真正成熟的社会,是能用冷静的头脑、完整的信息和理性的态度,来面对每一项公共政策。

#

更多报道,请留意星洲日报、星洲网。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