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〡都市女孩许婵青转投农业 “油棕园小妹”迎风而上




(居銮7日讯)你能想象文质彬彬的女子,在油棕园里砍油棕叶、上油棕果吗?
不少年轻人仍在追逐城市生活的今天,31岁的许婵青却选择了一条逆流而上的道路,从新加坡回流到马来西亚,以一介女流之辈,在“男人堆”里与一棵棵油棕树“过招”。
ADVERTISEMENT

在她的社交账号上,不时会看到她上载视频,在油棕园里拿起叉子,将采下的油棕果一颗一颗插了丢上罗里。
砍棕叶姿态不输男子
有的视频则可以看到,她拿起了油棕刀将多余的油棕叶砍下,姿态看起来不输给一众男子。
虽然从小就会和父亲一起到油棕园内,但真正肩负起管理自家油棕园的工作,是在许婵青的父亲去世后。

许爸爸在2年多前去世,当时许婵青仍在新加坡担任工程师的工作,过着上班族的生活,平日上班周末吃饭运动逛街,是一名典型的都市白领。
父亲去世后,她也想过像其他人一般,将油棕园交给人打理,自己只需要监督每个月的收成,但渐渐地她还是决定从新加坡急流勇退,回乡种油棕。
“新加坡是打工天堂,但也像是一个笼子。”
曾在新加坡留学和工作近9年的许婵青,原本有一份安稳的工作和规律的生活。
回乡不代表退步是成长
打工生活中,她的干妈也一直鼓励她必须有自己的事业,带着这份不甘于现状的想法,让她毅然决定回乡发展,投身农业,接手早年由父母一手打理的油棕园。
她回忆,父亲晚年健康转差,油棕园长期由亲戚代管,而父亲去世后大家也劝她把油棕园卖掉,但她最终没有这么做,她心想:自己必须坚守父亲的心血。
回乡,不代表退步。它可以是另一种成长。
许婵青说,刚开始管理油棕园时,遇到附近的园主,他们都会告知她父亲以往管理的油棕园多么有水准和漂亮,而当时的这些园地几乎成了“森林”一般,继而也影响了收成。

从零开始学习管理油棕园
许婵青没有农业背景,她要学习如何施肥、砍树、除虫,她也积极向经验丰富的园主请教,学习油棕相关的农业知识,了解不同油棕品种与管理方法,带领自己的工人从零开始。
她透露,以前自己以为油棕园内需要开很多的路,就傻傻的一直找人开路,开了路又没有放石头,自己的卡车多次陷入泥内需要拖车。
后来她才明白,根本不需要开这么多路,只要照顾好主干道路就好了。
面对风雨兼程的农业路,她不觉得辛苦,反而乐在其中。
她透露,其实主要的工作都由工人进行,她如果发现工人有做不足的地方,例如少采了一些成熟的果子或没有将叶子清理干净,自己才会下手去做。
“我相信油棕是有前景的,尤其在马来西亚这么成熟的产业链里。”
这位昔日城市女孩,如今已能独立处理果园日常管理事务,而且有声有色,并准备往肥料和油棕种子等领域进发。
盼延续父亲心血
这段独自奋斗的日子,许婵青也时常想起已故的父母,尤其是父亲在果园中辛苦劳作的背影。
“爸爸以前很认真管理这个园子,我回来是希望能延续他的心血,也想做出自己的成果。”
她说,小时候父亲总会带她到园子里,她笑称自己念书没有哥哥厉害,所以才会被爸爸“抓到”油棕园里帮忙。
虽然说是帮忙,但其实也只是帮忙放放肥料等简单的工作,直到长大后到新加坡念书和工作,就少了到油棕园内帮忙。

父母逝世哥生病 扛起养家重任
许婵青虽然谦虚地说自己念书较差,但实际上,她是新加坡国立大学飞机工程学系毕业的高材生。
虽然毕业后没有从事修飞机的工作,但她还是一名工程师,工作是围着机器转。从修机器到种油棕,从城市女孩到农家女孩,其实背后也有许多不得已的故事。
许婵青是家中老幺,上有一名她口中“很会读书”的哥哥,理应她会是家中备受宠爱的公主,但如今因为哥哥常年生病,加上父母也已经去世,她需要一肩扛起养家的重任。

许婵青和哥哥的感情很好,但哥哥在16岁就患上精神疾病,从一开始的多重人格到后来的躁郁症,一路来让一家人也吃尽了苦头。
哥哥也曾进出精神病院,在家中由父母照顾多年,直到母亲去世后,就由年迈的父亲独自照顾。
盼哥好转一起管理油棕园
她说,如今父亲去世后,她选择将哥哥送入一家看护中心,在专业人士的照顾下哥哥的情况逐渐稳定,从以往的需要每天2支镇静剂,到如今只需要一支,就可让他的躁郁情况获得控制。
许婵青说,她还是希望有一天哥哥能够好转,兄妹俩一起来管理爸爸留下的油棕园。
她从不隐瞒自己哥哥的病情,并希望通过分享,分享自己的经验给更多家中有精神病人的人士,协助更多人对抗这个疾病。
在这个讲求效率与功利的时代,许婵青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守护与担当。她不仅接过了父亲留下的硕果,也接住了家庭的重担,用一双柔韧的手,在土地上写下属于自己的生命篇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