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柔生 | 流浪猫狗与野生动物



野生动物保育课题存在多时,对于一些数量正在锐减的珍贵生命,确实需要唤起人们的保护意识,即使它们离你多么遥远,都希望可以在这个时代当中,找到一小方寸的生存空间。
然而,当我们走进社区,看到街头无处不在的流浪猫狗、爆满的收容所,不时听闻虐待动物案件和人们夹杂爱与恨的情绪,都令人不禁感叹,一个连流浪动物都管理不好、照顾不了的社会,还有什么资格大谈野生动物保育?
ADVERTISEMENT
野生动物属林业保育,流浪动物属地方治理,虽然不同层面,但若从本质来看,都一样体现人类对动物关系的处理能力,一个真正有能力与野生动物和平共处的社会,理应首先具备妥善管理社区动物的机制。
柔佛州政府逐步撑起动物保护伞,先是新山市政厅为流浪狗启动TNR计划,后有因人象冲突而成立专责工作组,州议员在议会中纷纷要求解决大象破坏农作物的问题。
与此同时,我们不禁要问:为何虐待动物不能成为一个需要跨部门合作的重大课题?为何流浪猫狗过度繁殖不曾得到州级关注?原因很现实,野生动物之所以成为课题,往往是因为它们与利益挂钩。
像马来亚虎,因为它的数量珍稀,骨骼、皮毛具有黑市价值,引起国际保护组织的高度关注;而大象因为踩坏农地、威胁人身安全,牵涉到农业损失,国家资源才会被动用介入。
若这些动物既无市场价值,也不干扰人类生计,它们会被如此重视吗?恐怕不会。
笔者认为,动物是否值得被拯救,在现实层面往往是由经济代价决定的,而非因为它们本身的生命价值。
社区中的流浪猫狗,它们没有经济利益可言,对一些人来说,可能还是肮脏与麻烦的象征。
地方政府以收到投诉,要减少滋扰为名进行追捕和“人道处理”,缺乏系统性的绝育政策、教育计划与长期资源支持,而民间爱心组织虽尽心尽力,却常常孤掌难鸣,举步艰辛。
动物议题的复杂性,需要我们从最基层开始实践,倘若我们无法向先进国家取经,从源头处理流浪动物的问题,自教育、制度、立法到资源配置全面提升,那一切关于共存的讨论,想来不过是纸上谈兵。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