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珍县内有许多历史悠久的老店和老屋,大多在现行建筑物法令(如《1974年街道、排水与建筑物法令》)实施前建成。因此,这些建筑未取得现行制度要求的完工与合规证书(CCC)或入伙准证(CFO)。
过去,业主可顺利申请营业执照,继续经营祖传老店。但近年产业转手或换租客时,需提交合规证书(CCC)或入伙准证(CFO)才能获批执照,否则仅获短期“临时执照”或被拒。市议员接到多起投诉,民众只想靠手艺经营理发店、杂货铺、电器修理或早餐摊等小生意,却因缺乏证书,申请受阻,难以推进。
ADVERTISEMENT
问题并非民众不愿守法,而是法律未追溯老建筑历史。许多业主年迈或为第二代继承者,重新申请合规证书或入伙准证需耗费大量时间金钱补交图测、聘请技师验证结构、安装消防设备等。他们无力应对“翻新式”标准,也不解为何老屋老店数十年来无恙,如今却无法合法经营。
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我建议市议会推动 “老建筑合法化(漂白)登记计划”,并将涉及的老建筑分为三类登记处理:
第一类为完全符合现行建筑法令者。若技术评估显示该建筑结构安全、无侵占问题,并大致符合图测与道路规划要求,市议会可直接豁免其申请完工与合规证书,核发合法营业执照,恢复其经营权利。
第二类为部分争议建筑,可能在土地用途、排水或消防配置上存在偏差。市议会将酌情处理,例如限制营业用途、设定整改期限或要求提交补强文件,让业主有机会“补票合规”。
第三类为严重违规建筑,若严重不符规范,甚至侵占邻地、马路、沟渠或公共设施,市议会将发出正式通知,给予宽限期改善或迁移,以消除安全隐患并维护公众利益。
这项建议在推进过程中,面临极大的技术性挑战和制度障碍。建筑法令、土地用途、排水规划、消防安全、电力系统、结构稳定性……每个环节都须与专业机构协调,确保合法化不是“走后门”,而是真正让老建筑达至安全、实用、可持续。
许多旧产业缺乏图纸档案,业主担心申报后被罚款或强拆。我们理解这些顾虑,正与市议会探讨人性化、灵活的处理方式,包括技术支援、执法缓冲、豁免机制及公开咨询。这非一蹴而就的计划,旨在为老建筑争取合法新生命,延续社区回忆、家庭希望及小市民的谋生权利。
去年底,我们已简化市议会商用装修图册要求,免除普通商用业主因隔间装修需支付高额建筑师绘图费用的规定。希望本届进一步推进,实现“老建筑焕发新生”的目标。
更多报道,请留意星洲日报、星洲网。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