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甲14日讯)武吉港脚往返实廊的捷径限高栏,在更换短短数日便频频遭到撞击,最终在今早倒下,结束其仅5天的“生命”。

该限高栏设于巴力港脚路横跨小河的路桥上方。由于该路桥在一年前下陷及导致意外发生,东甲县署基于安全考量,设立限高栏禁止重型罗里通行,防止下沉情况恶化。
ADVERTISEMENT
然而,限高栏设立后却屡次被撞,当局日前第三度更换新的限高栏,把原有较细的栏杆改为更粗壮的铁支,却依旧未能逃过被撞的命运。

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今早联同马华礼让区会组织秘书曾绍勤、东甲县议员李采玲及利丰港村长刘振兴到场了解情况时,发现路桥一侧的限高栏已被撞飞,另一侧的限高栏也明显倾斜。
现场可见,不少车辆与摩托车都减速小心驶过路桥;而数辆车身较高的车辆,包括一辆救护车,则受限高栏的阻挡而被迫折返。

在距离限高栏不远的路旁,也可见一个铁支加固的水箱被撞毁。根据了解,该水箱是一辆四驱车驶过已倾斜的限高栏时,因水箱高度过高而撞上限高栏,毁坏及掉落路面。

当记者与地方领袖离开该处逾1小时后,便接获居民通知,指另一侧倾斜的限高栏也已被撞倒,现场还留下满地的玻璃碎片。
据了解,上述路段虽然狭窄,却是当地居民常用的捷径,能避开繁忙的交通路况与红绿灯,节省约10分钟车程,因此被居民视为“重要道路”。
曾绍勤披露,一名巫裔摩托车骑士于1年前的凌晨时分,途径下陷的路桥时失控跌入河中身亡,实廊州议员凯琳妮莎随后拨款设立防护栏、增设路灯,并在路面画上分界线;东甲县署则因安全理由设立限高栏。

他说,巴力港脚路不仅需要提升路桥,沿途的河堤也需要维修,以免大雨后出现崩塌事件,惟他也强调,所有相关工程都应交由专业技术人员与工程师负责与处理。
刘振兴指出,县署将对巴力港脚路段进行规划,以鉴定所需落实的工程与维修工作,同时也会重新安装限高栏。

他呼吁道路使用者遵守限高栏的高度限制及减速行驶,避免限高栏重新安装后再次被撞。
李采玲则提醒道路使用者在路过路桥时应提高警惕,互相礼让,并以安全为重,避免不必要的事故发生。

居民侯文豹(51岁)认为,虽然设置限高栏是出于安全考虑,但问题的根源是路桥结构的下陷,因此,当局必须对症下药,重建路桥,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若只是重设限高栏,路桥在车辆的反复碾压下仍会继续下沉,于事无补。”
他披露,限高栏最初的高度限制约为3公尺,之后降至2.1公尺,却无阻罗里通行,因而频频被撞。

“当局日前更换新限高栏后,有居民还打趣说不到三天就会被撞,结果真的应验了。先是被一辆罗里撞上,之后还陆续被撞数次。”

居民再纳(63岁)认为,路桥已经下沉,加上当局设立了限高栏,罗里司机就应该绕道而行,而非强行通行,破坏限高栏的同时,危害他人安全。

他说,每次限高栏被撞歪后,都对其他道路使用者构成安全隐患,他本身经过时也会感到害怕,担心万一限高栏倒下,或将导致民众受伤。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