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部日本电影《失踪》,故事讲述一对年轻夫妻6岁的女儿,有一天突然凭空消失,一点蛛丝马迹都找不著,连警方也束手无策。
女儿失踪期间,夫妻除了努力派发寻人传单,在无计可施下,也积极配合电视台拍摄寻人故事,希望借大众媒体的力量能更快找到日夜牵挂的女儿。
ADVERTISEMENT
然而,高调方式却引来了酸民的攻击,有人抨击为母者在女儿失踪当天去参加一场演唱会,有失职之嫌;更有人落井下石,自己编故事说夫妻俩共谋杀害女儿后才假惺惺寻人,有者则谎报消息。诸如此类的酸言酸语和假情假意,令这对因为丢失女儿备受痛苦的夫妻,精神上大受困扰。
日本戏剧向来钜细靡遗,而这部电影也很真实地反映了失踪者家庭所面对的各种问题,包括直系亲属此起彼落的情绪波动。当然,最真实的还有网络酸民“被消失”的同理心。
庆幸的是,在这对夫妻生活的周遭,有主动筹钱帮助这个家庭的人、有协助夫妻派发传单的人,还有真心希望夫妻俩能找回女儿的电视台记者。这些人的存在,是夫妻生活中的一丝安慰,也是一股不可小觑的支持力量,如果网络中不是质疑和谩骂的声音,而是排山倒海的鼓励,他们失去女儿的伤口或许能抚平一些,也毋需在煎熬的等待中还要花费心力与酸民对抗。
大家对电影场景和敍事是不是觉得很熟悉呢?是的,因为类似的情景在我们生活的周遭,也在天天上演。
新闻事件,无论是好或坏,都有酸民的一席之地,在他们的世界(视界),好事都成了坏事,不好的事也成了更坏的事。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他们眼中有好事和美事吗?”
一个16岁的孩子犯了错,酸民说最好让他一辈子都烂在牢里,没有同理、没有宽容,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如果今天事件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是不是希望社会和司法多一点宽容呢?”
这个社会从来不缺戾气,缺少的是正气,所以,我们需要更多好撒玛利亚人为受伤的旅人包裹伤口。
《失踪》电影的最后,6岁的女儿事隔2年尚无音讯,但夫妻俩并没有放弃寻人,所不同的是,他们勇敢站出来,向诋毁他们的酸民发起法律诉讼,这其中带有什么含意?大家可自由想像。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