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来县中,有一座具有超过百年历史的庙宇——万仙庙。她约于1913年成立,今年迈入第112个年头,庙宇承载着当地人深厚的信仰与民俗价值。
据祖父辈相传,这座神仙庙,最早是一座由简陋的亚答叶铺盖屋顶的建筑,并以“万仙坛”命名。直到1938年,庙方选用更为稳固的锌片,取代了亚答叶屋顶。
ADVERTISEMENT
万仙坛如何流传下来暂时无从考证。由于早期经济条件不佳,加上医疗资源匮乏的年代,到来的善信们多难以负担医疗费用,就笃信众神明的庇佑,能治愈疑难杂症和灾厄。
1967年也因为“3079”这组灵验的数字,不仅推动重建计划,同年万仙坛正式改名为“万仙庙”,大规模的重建令庙宇盛名远播,如今已发展成一座富有规模的神庙。
而这座隐身于古来市中心一个山坡上的万仙庙,下坡路就是车水马龙的联邦大道,俨然就是古来市区的地标。
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本期的《这些人,那些事》,带领读者一起回顾古来当地人的精神信仰、万仙庙与华社之间的纽带,并感受古庙的魅力。

万仙庙是古来县为数不多,一座历史悠久的百年古庙。她坐落在火车站对面,右侧是巴士和德士总站,而左侧是一所购物商场。远道及闻名而来的游客及善信不计其数,全年香火鼎盛。
万仙庙内,也供奉著多樽百年的木雕神像金身。
大殿中间的主神为齐天大圣,右侧是观音佛母娘娘,而左侧有女娲娘娘外,还有陈林李三奶娘娘、天后圣母、地母娘娘、洪仙大帝、哪吒三太子(金吒、木吒、哪吒)、华光大帝、金童玉女等。
万仙庙理事会主席李荣华分享说,根据已故祖父李亚景的口述,1954年一家名为复兴的影室,赠送了一张摄于1938年的古来万仙坛(万仙庙前称)的黑白照。
这张照片,显示了万仙坛已翻新,锌片也取代了亚答叶屋顶的情景。
他指出,当年大部分古来人从事务农和割胶的工作,早年因各种条件非常匮乏,医生数量不多,诊所更是少之又少。人们遇到困难如生病时,会选择到神庙求签问神和平安符,或祈求一支药签,拿药签到中药行拾药,再把中药炖煮服药结病。
他透露,上世纪50年代张招师父起乩,助信徒问事、治病、收惊和藏身,也是万仙坛和华族民间信仰其中一个重要部分,直到60年代万仙坛迎来一场重大的转折点。

1967年,5名好友郑瑞祥、周成裕、蔡永潮、陈明良和郑鸿耀,结伴到万仙坛求财及好运程,当时取得“3079”这组数字。
5人财运大开,连中两次马票大奖,决定开展重建万仙坛计划,向神明还愿。

在上世纪的60年代,他们耗资了超过2万元(相等于如今的约3万令吉)重建万仙坛,同时正式更名为“万仙庙”;如此大阵仗重建神庙项目,在当年几乎是前所未有!
万仙庙顿时盛名远播,后来随着时间逐步发展及扩充,1995年推进美化计划,才有今日的规模及面貌。
而这组“1967”和“3079”的数字也保留在焚宝炉上,成为见证万仙庙独一无二历史的存在。

李荣华透露,张招师父在梦中看见万仙庙的2棵铁树突然佛光普照金光闪闪,后来解读为一种启示,对此他于1995年出任美化小组主席一职,引入当时人造纤维工业,打造一樽高度超过20尺的巨型齐天大圣神像,并采用起重机把神像放置在面向南的位置,寓意善信从远方而来。
“当年至少动员近40人,出钱出力筹款,为万仙庙增添一砖一瓦。”
2001年,万仙庙迎来第二樽超过20尺的观音佛母娘娘的神像,相隔两年打造8尺的财神爷神像和2018年兴建牌坊和礼堂。
万仙庙理事会副主席戴士通也指出,一名被称为“林师姐”的女士从新加坡到来古来时,发现万仙庙与梦中的庙宇极为相似,在机缘巧合下决定协助修建礼堂,并以其母亲“黄燕娇”命名。
“万仙庙前任主席拿督洪和忠、顾问郑振贤、时任武吉峇都州议员张震亮、士乃州议员拿督丘自发等领袖的协助下,成功向土地局申请占地5999平方尺作为庙地用途。”

他说,万仙庙即将在7月10至13日,一连4天将迎来首场“百年庙庆暨佛母娘娘宝诞千秋盛大活动庆典”,系列庆典包括祭祀活动、传统布袋戏、怀旧美食街、庙庆慈善晚宴,以及精彩的文娱活动。
他表示,7月12日下午5时将举行盛大的“文化妆艺游神活动”,这也是万仙庙百年来首次主办游神盛会,届时齐天大圣、佛母娘娘和女娲娘娘的金身出巡,沿路接受善信们的膜拜,游神队伍也会呈现丰富多彩的艺阵表演。
万仙庙经历了漫长的百年岁月洗礼,但从未远离当地人的生活。
这座古庙仿佛象征人们宗教、心灵生活上的信仰寄托、华社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外,更是社区团结的象征,凝聚古来人集体记忆和情感,庇佑了一代一代的人们。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