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即将推行汽油补贴合理化政策,引起广泛关注。这项政策核心在于“有需要者才获补贴”,意味着未来RON95汽油将取消普遍性补贴,只限符合资格的B40群体享有援助,而中高收入群体将需按市场价格购买汽油。这项改革虽然符合财政永续性的逻辑,却也带来了社会经济层面的深远影响。
ADVERTISEMENT
汽油补贴在马来西亚长期以来被视为“全民福利”的一部分。RON95的售价之所以长期稳定,主要靠政府以巨额拨款来弥补市场价与零售价的差额。然而,随着国际油价上涨以及政府财政持续增加,继续维持普遍补贴已不具可持续性。2024年,仅汽油补贴的支出就占政府总开销的相当比例,这对于一个仍需投入大量资源改善教育、医疗与基础建设的我国而言,是一项沉重的负担。
支持补贴合理化者认为,这是一项朝向更公平、精准援助迈进的措施。数据显示,中高收入者实际享有更大量的汽油补贴,因为他们拥有更多车辆,耗油量也较高。因此,取消普遍补贴,转为发放现金援助予真正需要者,如B40群体,将更具效率,也避免资源被滥用。这符合财政正义原则,也有助于控制我国的财政赤字。
但反对者的忧虑也不容忽视,RON95一旦价格自由浮动,运输成本、物价水平将随之上涨,这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全民生活成本。虽然政府承诺通过社会援助机制发放现金援助,如取消柴油津贴后推行的BUDI MADANI援助金,但问题在于援助金的发放机制是否透明、公平及有效照顾到真正需要的群体。
此外,许多低收入者并未注册在社会福利系统或内陆税收局系统内,在数据掌握不足的情况下,他们可能被排除在援助体系之外。
再者,中等收入群体(M40)也处于一个“不上不下”的困境。他们未必符合B40的资格线,但同样面对生活成本高涨的现实。若政策未妥善设计,极可能导致他们成为“政策孤儿”,进而引发社会不满。
因此,补贴合理化不应只是财政技术操作,更是社会再分配政策的体现。政府必须以更系统性的方式推进,例如加强数据整合能力、简化援助申请程序、增强公共交通系统的覆盖与效率,以减轻人民对私人交通的依赖。
这项改革势在必行,但必须有步骤、有温度地执行。人民愿意支持政府走向财政健康之路,但前提是,他们需要感受到政府的关怀与公平。若政府能以稳定、透明且包容的方式推行政策,补贴合理化不仅不会激起怨言,反而将成为迈向社会进步的关键一环。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