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山14日讯)马来西亚工艺大学士姑来校区中秋俱乐部主办的第26届《华灯流韵忆风华》园游会,昨晚在热闹的歌舞和烟火表演中完美落下帷幕,为期两天的活动预计有超过3000名访客前来感受繁花似锦的夜上海。
ADVERTISEMENT
这项以70和80年代夜上海为主题的园游会,过去两晚在工大士姑来校区的知识湖畔(Tasik Ilmu)举行,本报是园游会的指定宣传媒体。
昨晚出席闭幕典礼的嘉宾有投资、贸易及工业部副部长兼依斯干达公主城国会议员刘镇东、士乃州议员黄勃扬、泗隆村长官家丞、柔佛苏丹后拉惹查丽苏菲雅基金会经理兼柔佛州社会发展官杨伟庭、工大副校长办公室(学生事务与校友处)行政主管哈妮法、学生宿舍委员会秘书伽斯鲁及园游会筹委会总策划陈嘉暄。

陈嘉暄在致辞中表示,筹委会希望借由这次的园游会,将融合了中西方文化的百老汇舞台呈现给大家。
她也感谢所有赞助商和支持者鼎力相助,让活动得以顺利举行。

哈妮法代表工大学生事务与校友副校长阿里致词时指出,高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工大毕业生取得100%就业率,彰显工大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很抢手。
她也向园游会的所有赞助商以及给予筹委会协助的团体和个人表示感谢。

刘镇东表示,文化不应该被保护在壁垒中,而是应该像大海与河流不断地在流动,同时不断加入新的元素。
他以新山没有四季和节令之分,却创造出二十四节令鼓为例,来说明文化的创新。
此外,他也强调文化不仅是看形式,更应看重内涵。他鼓励学生深入了解历史和文化发展后,利用这些知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创新,并勉励筹委会可在园游会的基础上创造新的内容和可能。
他也指出,马来西亚是可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旅客觉得很舒适自在的国家,这也是我国的一个特点。
他与出席者分享到,他因副部长职务可接触到各国的投资者和思想家,无论是来自阿拉伯、中国或南亚的到访者,都可在我国找到自己熟悉的餐饮、宗教、语言和文化,这样的文化大交融让他们感到舒适。
“这样的特点在现今全球局势动荡不稳中,显得弥足珍贵。”

上一届园游会筹委锺乐怡昨晚以访客身份到场,她认为,本届无论是贴合园游会主题的花灯及表演,还是充分利用活动场地来摆设与主题相呼应的布置,都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她也注意到,比起上一届,园游会吸引了更多友族同胞和国际学生前来参与。
“因为自己筹办过,知道其中的辛苦和不容易,所以很感慨这一届可将园游会办得如此成功,甚至胜过上一届。”
最让她惊喜的是筹委会这次安排了放河灯的节目,除了妥善利用活动场地的优势,也增加与观众互动的环节。

陈嘉暄表示,传承文化是中秋俱乐部的核心,园游会选择以七八十年代的夜上海作为主题,是为了重现父母记忆中的那个年代。
她说,在找资料的过程中,他们对70和80年代的生活方式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发掘到让他们感到惊奇的旧生活方式和文化。

至于还需加强的部分,她觉得是在对友族的宣传方面。她说,筹委邀请了工大的外国籍学生前来参与,也特邀马来社团前来表演,目的就是希望可让更多友族学生来园游会走走看看,借此达到宣传中华文化的效果。
文资组组长陈优琪表示,文资组的最大挑战是主题范围很广泛,所收集到的资料很杂,因此需花时间分类和消化,另一个挑战则是制作微观模型。
她说,微观模型耗时3个星期制作,除了要考虑用什么原料才可呈现出这些场景,缩小版模型在制作上也有一定的困难。
她觉得虽然没做到100分,但他们已尽全力做到最好,希望可把文化讯息传达给出席者。

销售组组长张瑞达透露,园游会访客人数达到筹委会的目标,这得利于在校外及通过各个平台进行的宣传。
他说,筹委的目标是找到100个摊位,但可能因为他们还是学生,一些摊主对他们筹办活动和把控人流不怎么有信心,所以较难找到愿意过来摆摊的摊主。

在筹办过程中与社会团体的接触,也让他从中学习到与人交流的社交技巧和人情世故,并开拓了自己的眼界。
公关组组长陈佳颖则说,筹委会在寻找赞助商时面对不少挫折,活动过程中也出现一些临时状况,很考验随机应变的能力。
对第一次参与筹办活动的她来说,虽然在活动开始前会紧张,但看到自己参与筹划的活动顺利举行,让她感到非常开心。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